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50082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110例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静脉输液中,对血管的选择以由远至近的原则进行,并对患者血管的弹性进行观察,禁止选用易感染或关节处的血管来输液;针对于老年患者血管较差的情况,可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将对血管进行穿刺的损伤度降到最低;护士需定期进行巡视观察患者点滴的速度,以求合理化,并对相关药物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有所了解;针对血管情况较差的患者,护士可在输液前对患者手部进行热敷使其血管充盈,降低痉挛的可能性。结果 降低患者静脉炎和局部坏死的发生率,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并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血管痉挛或损伤等现象。结论 针对长期静脉输液的内科慢性病患者,护理人员在输液前需依据患者血管情况进行护理工作,在输液中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输液情况的变化,以便能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并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好的预防控制患者在输液中带来并发症。
关键词:输液;内科慢性病;静脉损伤
临床中紧急用药治疗或给予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为静脉输液[1]。静脉输液的方式为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给药途径,且静脉输液的给药方式与给药工具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大头针、广口瓶和全开放;头皮针、玻璃瓶半封闭;留置针、复合膜袋、全封闭为静脉输液的3个变化阶段。留置针普遍运用于发达国家的静脉输液中,在我国静脉输液的主要手段为头皮针输液[2]。频繁使用头皮针进行输液易导致静脉永久性损伤,从而对再次输液的工作有所阻碍,相关问题发生在老年患者中的情况较多,医护人员需引起高度的重视。选取本院110例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探讨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观察与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110例内科慢性病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中男63例,女47例,病龄2~10年,平均(3.7±1.2)年,输液周期14~30天,平均(16.3±2.1)天,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与护理
内科慢性病患者常患多种疾病,老年患者居多,常伴有神经血管病变,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欠佳。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等发生率高。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针对需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特点开展护理十分关键,护理人员应主动的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并加以疏导,并统一的做好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其中包括病情发展与注意事项、活动和饮食控制、用药说明等方面,提高患者的医学基础知识的认知;静脉输液中,对血管的选择以由远至近的原则进行,并对患者血管的弹性进行观察,禁止选用易感染或关节处的血管来输液,尤其不要选择下肢静脉穿刺。同时要保证穿刺的成功率,以免加深对血管的损伤度。针对老年患者血管较差的情况,可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将对血管进行穿刺的损伤度降到最低;护士需定期进行巡视观察患者点滴的速度,以求合理化,并对相关药物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有所了解。针对血管情况较差的患者,护士可在输液前对患者手部进行热敷使其血管充盈,降低痉挛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巡视中发现患者出现血管异常、硬结、穿刺部位红肿等现象,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刺激征。针对下肢输液的患者,易造成静脉血栓阻塞或血栓性静脉炎,护士常常难以发现,需要护理人员高度关注下肢输液患者,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待输液完毕后,需患者抬高肢体15~20 min,以便让静脉进行回流,且避免药物在血管间存留时间过长,对血管产生刺激从而形成静脉炎;运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的输液的患者,护士需仔细的选择适当的血管,穿刺动作精准轻柔。为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降低炎症的发生率需用50%的酒精敷5~6次,且需注意是否出现静脉炎,用0.26%的奴夫卡于血管痉挛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110例患者中,出现轻度刺激征20例,出现中度刺激征6例,无重度患者。脑梗死患者多发轻度刺激,糖尿病患者多发中度刺激。结果显示,降低患者静脉炎和局部坏死的发生率,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并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减少血管痉挛或损伤等现象。
3 讨 论
内科慢性病患者常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大部分患者以年老者为主,临床中神经血管异常、血管弹性差等均是内科慢性疾病患者的病症表现,出现血管痉挛、渗出或输液受阻皆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现象,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易对血管造成较大的伤害,从而对再次输液造成阻碍,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通常具有焦虑、抑郁或恐慌等消极情绪。针对长期静脉输液者的这些情况,首先做好心理护理。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尽量改善住院环境,详细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饮食、活动、休息、用药等的相关知识,提高认知程度。同时动员家属积极参与,关心、体贴、理解患者,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使其获得安全感满足感。
其次认真观察和选择血管,原则上血管的选择由远到近,并仔细观察血管的弹性。避免使用硬化、感染、及靠近关节处的血管,尽量不选用下肢静脉穿刺,尤其糖尿病患者更应避免下肢浅静脉穿刺。对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最多穿刺不超过3次。保证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回针对血管的损伤。输入高渗药物时不采用直径≤3 mm的血管。对老年患者及血管条件非常不好的患者可选用留置针,以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
由于内科慢性疾病患者的病龄时间较长,且没有进行适量的活动,导致血管血流速度缓慢,身体机能的抵抗力变差[3]。对患者静脉进行高频率的穿刺会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的损伤,注射药物在血管内存留时间过长会加深对血管的损伤。选择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如药物刺激性较强,患者血腔小会增加留置针与血管壁的接触,从而加深对血管内膜的刺激[4]。因此,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管情况、心理状态等问题需护士引起高度的重视,针对不同情况的病患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对患者的血管做好保护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理的技术水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并积极的预防输液带来的各项并发症[1]。
参考文献:
[1] 陈梦瑶.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的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5(12):2035-2036.
[2] 宋凌霞,张咏梅.静脉输液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300-301.
[3] 王云琳.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276.
[4] 谢 欢,尚丽丹,林惠明,等.静脉输液前馈控制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7(12):176-178.
[5] 朱秀莉,颜 敏.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440.
论文作者:许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静脉论文; 损伤论文; 内科论文; 慢性病论文; 情况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