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学考试的报考情况分析自学考试的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学考试论文,发展思路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427(2014)09-0030-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迄今为止已走过30多个年头。30余年来,自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自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站在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对自考3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的情况做一个总的盘点,借此摸清家底,看清问题,厘清思路,筹划好自考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1 报考规模的变化及其分析 1.1 报考总人数 1983-2012年报考总人数如图1所示(图表中不含解放军考生的数据,下同)。 由图1可见,1983年至2012年的30年间,自考的报考规模略呈弓背形。2001年是自考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分界点,达到1340.6万人次的最高峰值。在此之前,自考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94-1999年的6年间,增长速度很快;2001年以后,报考人数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最近3年,降幅明显加大。2012年报考规模为804.6万人次,只有历史最高值的60%。 1.2 首次报考人数 首次报考自考的考生是自学考试的新鲜血液,是自考发展的生力军,其人数变化是反映自考规模最为灵敏的风向标,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1998年自考首次报考人数为417.4万人,达到历史峰值。以1998年为分界点,之前的自考首次报考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94-1998年的4年间,增长速度极快;1998-2003年,首次报考人数快速下滑——耐人寻味的是,这几年恰好是普通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时期;2004年以后,自考的首次报考人数基本稳定下来,维持在150万人上下,只有历史最高值的36%。 1.3 报考科次 1983-2012年报考科次情况如图3所示。 图1 1983-2012年报考总人数情况 图2 1983-2012年首次报考人数情况 图3 1983-2012年报考科次情况 由图3可见,自1983年开始,自考的报考科次不断增加,至1999年达到最高值,为3166.7万科次;1999年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为1860.5万科次,只有历史最高值的59%。 如果我们将上面的三张图叠合到一起,就是如图4所呈现的状况。 从图4可以看出,自学考试的报考总人数、首次报考人数和报考科次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首次报考人数曲线的峰值出现得相对较早,随后报考科次和报考总人数曲线的峰值相继出现,三者呈高度相关。 1.4 报考学历层次 2003-2012年本专科报考总人数情况如图5所示。 图4 1983-2012年报考总人数,首次报考人数和报考科次情况 图5 2003-2012年本专科报考总人数情况 由图5可见,2003-2012年这最近10年间,报考自考本科的人数始终多于报考专科的人数,且差距逐年扩大。其中本科保持在500万—600万,总体呈稳中有升态势;专科从2003年起逐年下降,尤其是近三年来加速下滑,从2003年的500万人次降至2012年的200万人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考规模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报考专科的人数大幅下降所引起的。 1.5 对自考报考规模发展变化的分析 自考制度创立的初衷,是为了给广大没有机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有志青年,提供另一条自学成才的途径。在2001年之前,自考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但在此之后,自考迎来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首先,从1999年起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剧增至2009年的629万,增长了480%,年均增幅达40%以上,这对自考造成了巨大影响;其次,近年来成人高考的报考规模连年上升,2011年全国成人高考报名人数超过340万,2012年达到364万;再次,广播电视大学(或开放大学)作为一种现代远程教育形式,从1990年至今累计结业生超过2 000万人次,也对自考形成了一定的“分流”效应;此外,网络学院方兴未艾,目前全国有教育部批准具备招生资格的网校67所,学员人数在130万左右;最后,出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从2000年起中国的出国留学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2007-2011年留学人数连续4年增长比例超过20%,2012年留学规模达到39.96万人,中国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以上诸因素累加在一起,对自学考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巨大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考总体规模有所下滑的情况下,自考本科报考人数却逆势上扬,迅猛增长。据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当一部分已取得自考专科学历的自考生,继续报考自考的独立本科段,二是自考在各种继续教育形式中“含金量”较高,吸引了一部分在其他教育形式中取得专科学历的考生来报考自考的“专升本”,如1998年普通高校专科的招生规模仅有43万,2012年猛增至314万,增长了631%,这部分考生中有很多人为进一步提升学历而报考了自考的本科。因此,2003年以后,报考自考本科学历层次的考生不断增多,本科与专科报考规模的差距不断加大。 2 考生构成及其分析 以上主要从纵向的角度回顾了自考规模的发展变化,下面从横向的维度,分析一下自考考生的构成情况。 图6 1983-1999年考生年龄结构情况 图7 2003-2012年考生年龄结构情况 2.1 年龄结构 由于2000-2002年数据缺失,我们将1983-2012年分为前后两段分别作图(见图6和图7)。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在自考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考生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前期,26—35岁的考生比较多,1983年该年龄段的考生约占考生总人数的50%,同时35岁以上的考生占到22%;后期,25岁以下的考生比例逐年上升,至2012年达到80%,成为绝对的自考主力军,而与此同时35岁以上的考生已降至不足3%,自考生的年轻化趋势表现得极为明显。 2.2 考前学历 2003-2012年的10年间,自考生的考前学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见图8),主要表现为:考前学历为“中专/中技”的考生比例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30%以上下降至2012年10%,年均下降2%;考前学历为“高中/职高”的考生“先增后减”,但变化幅度不大;考前学历为“大专/专科”的考生从2003年的40%左右增加至2012年60%左右,年均增长2%,逐渐成为自考生的主流;另外,考前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考生虽然目前尚不足10%,但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一点值得关注。 2.3 考生构成分析 通过分析年龄构成和考前学历,我们可以得出自考生群体的变化趋势:年龄下降,学历升高。其原因分析如下:自考制度在初创阶段,作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为被“文革”耽误了的一代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一时期参加自考的人年龄普遍较大,学历普遍较低。当这一任务基本完成之后,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自考转而承担起“补充教育”的角色,为从“高考独木桥”上掉落的落榜生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考生年龄因而明显下降。近十余年来,自考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担当起“继续教育”重要一员的角色。很多已拿到大专学历的人拥有强烈的提升学历的愿望,自考“专升本”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的自考完全能够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应当吸引更多已经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通过自考这个平台向“双学历”甚至“多学历”迈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图8 2003-2012年考生考前学历情况 图9 2007-2012年十大专业报考人数情况 3 专业分布及其分析 3.1 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 我们将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分为两种情况,即排名居前十位的专业和报考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专业。 3.1.1 前十大专业的整体情况 2007-2012年十大专业报考人数如图9所示。 从总体情况看,本科前十大专业的报考人数明显比专科多;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前十大专业的报考人数比较稳定,始终保持在250万—300万人次。与之相比,专科前十大专业的报考人数下降明显,从190万人次降到105万人次,几乎减少了一半。 3.1.2 报考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专业的情况 3.1.2.1 本科 2012年本科报考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专业情况如图10所示。 2012年,自考开考本科专业388个,其中报考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专业有85个,占专业总数的22%,这85个专业的报考人数占自考本科专业报考人数的比例高达90%。而其余的303个专业加起来(占本科专业总数的78%)的报考人数仅占10%。由此可见,自考本科层次的考生报考专业的集中度相当高。 3.1.2.2 专科 2012年专科报考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专业情况如图11所示。 2012年,自考全年开考专科专业434个,其中报考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专业有40个,占专业总数9%,这40个专业的报考人数占自考专科专业报考人数的比例高达78%。而其余394个专业加起来(占专科专业总数的91%)的报考人数仅为22%。由此可见,自考专科层次的考生报考专业的集中度也非常高。 3.2 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的情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报考人数在各专业的分布情况,我们对报考人数在500人以下及1 000人以下的专业,从专业数量和报考人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2.1 专业数量 图10 2012年本科报考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专业情况 图11 2012年专科报考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专业情况 2012年报考本、专科专业情况如图12所示。 2012年,本科开考的专业总数为388个,其中报考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专业数量为107个,占本科专业总数量的28%,报考人数在1 000人以下的专业数量为149个,占本科专业总数量的38%。 2012年,专科开考的专业总数为434个,其中报考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专业数量为229个,占专科专业总数量的53%,报考人数1000人以下的专业数量为274个,占专科总数量的63%。 3.2.2 报考人数 2012年本、专科报考人数1 000人以下及500人以下专业情况如图13所示。 2012年,在报考本科的考生中,500人以下专业的报考人数总和为17 032人,占本科报考总人数的比例仅为0.3%;1 000人以下专业的报考人数总和为48271人,占本科报考总人数的比例只有0.8%。在报考专科的考生中,500人以下专业的报考人数总和为28 999人,占专科报考总人数的比例仅为1.3%;1 000人以下专业的报考人数总和为61638人,占专科报考总人数的比例只有2.8%。 3.3 专业分布情况分析 将专业数量和报考人数等进行综合分析,可发现自考表现出以下特点:(1)报考专业的集中度非常高,多数考生集中报考少数专业,例如2012年本科前85个专业报考人数占报考总人数的比例高达90%;(2)专业数量方面,考生人数少的专业所占比例偏高,尤其是专科层次,这样的专业超过一半以上;(3)报考人数方面,考生人数少的专业的考生,所占比例非常低,尤其是本科层次,还不到1%。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一部分自考专业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这部分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多,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自考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报考人数明显偏少;(2)从考试资源占用的角度看,极少数考生占用了大量自考资源,由统计数据可知,自学考试将50%以上的力量用在了不到3%的考生身上,这在客观上造成考试资源的巨大浪费,是一种不合理的状态。 图12 2012年报考本、专科专业情况 图13 2012年本,专科报考人数1 000人以下及500人以下专业情况 4 对自考未来发展策略的几点思考 第一,明确定位,扬长避短,面向市场,提供服务。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国将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普通高等院校提供的本专科高等教育,也包括高职高专院校提供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包括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学院、开放大学等提供的继续教育。每种教育形式分别扮演各自的角色,担当各自的功能,它们之间既相互支持,也相互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自学考试必须明确自己的功能和定位——主要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当然也包括一部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此,自学考试要以培养职业型、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与普通高等教育形成错位竞争;另一方面,自考要有勇气、有办法、有实力面对来自成人高考、网络学院、开放大学,甚至包括最近出现的慕课(“MOOC”,也称“MOOCs”,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育模式)的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一种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彼此的同质化程度很高,而且考生群体高度重叠。为了迎接这种挑战,自学考试必须立足现实,面向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一场全面系统的综合改革,在发挥自考原有特色与优势的同时,以拿来主义的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其他教育形式好的做法,不断巩固和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 第二,握紧拳头,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抓大放小。 自考不仅是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一种教育形式。经过无数自考人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自考以普通高校为参照,逐步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教育体系,基本囊括了高等教育各大门类中的大多数专业。这无疑是一项值得自豪的成就。但是,从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自考各个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会计、法律、行政管理学、护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文科类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报考者高度集中。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理工类的应用性相对不高的专业,报考人数则非常之少,以专科为例,有超过50%的专业,全国的报考人数加起来尚不足500人。 事实上,这些年自考为数量庞大的“小专业”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若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衡量,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造成考试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今后自考应适当调整发展思路,不以“求大”、“求全”、“求高”为目标,而以“求精”、“求好”、“求实”为价值取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把该放的放掉,把该抓的抓好,适时“关停并转”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 第三,科学掌握考试标准,积极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 自学考试制度创建之初,其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考试标准都是比照同时期普通高等学校相同专业来制定的,比较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部分所占比重较大。从考试内容上看,偏重于理论考核,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不够。从考试形式上看,自考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纸笔考试,很少尝试机考、网考等现代化考试技术,信息化程度不高。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入研究自学考试的教育规律和自考生的学习实际,准确理解把握自考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点,大力改革自学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应用”的思路,适当删减考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的纯理论内容,更多考查学生“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推动命题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命题理念要从考学生“还没学会什么”向考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转变;二是命题角度要从考“是什么”向考“为什么”和“怎么办”转变;三是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制定要从“对号入座,按点给分”向鼓励考生多元化、个性化、有创新地作答转变。与此同时,在考试形式方面要加快对实践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的研究与探索,在部分科目中积极开展机考、网考的试点。 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自学考试凭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取得了世所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天,自学考试迎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关键期和重要转型期,需要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智慧,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突破万难,再创辉煌。从自学考试的应用看自学考试的发展_自学考试论文
从自学考试的应用看自学考试的发展_自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