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配合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_黄淑顺

黄淑顺

武汉航运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1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配合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数量均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利尿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配合ACEI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在所有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与之前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所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配合ACEI对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53-01

在内科临床疾病中,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病症,同时这种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都一定程度后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状.这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肌重塑[1].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在此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过去,临床针对这种疾病采用的方法就是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但是这种药物临床效果比较缓慢,同时还有可能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2].针对此,临床开始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配合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61.3±7.7)岁,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冠心病12例,肺心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其他6例,心功能II级者13例,III级者23例,IV 级

者9例,左心衰竭18例,右心衰竭14例,全心衰竭13例;观察组患者男28例, 女17例,患者年龄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62.1±6.7)岁,高血压性心脏病7 例,冠心病11例,肺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例,其他5例,心功能II级者17例,III级者25例,IV 级者3例,左心衰竭19例,右心衰竭11例,全心衰竭15例.两组患者病情、年龄等基础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对比试验进行比较. 1.2 方法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针对病情的不同服用种类不同的药物来缓解患者心脏病,并且对于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还应当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药物.在确认患者不存在任何禁忌症的情况下口服ACEI药物后,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使用药物的剂量,应当从小剂量开始,并且从住院开始就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开始的时候口服卡托普利,每次口服6.25mg,每天服用3次.在患者治疗7d后,加以使用美托洛尔,使用的剂量同样是6.25mg,每天口服两次.在随后治疗中药物的剂量不断增加,指导使用量达到50mg.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在本次实验研究活动所产生的所有数据都需要经过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同时所产生的数据全部都使用t检验原理来比较资料分析,资料比中的数据全部统一使用X2来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统计具有意义. 2 结果在所有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与之前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所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的时候就发现,多种心血管疾病最终贵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CHF),而这种疾病其实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主要针对的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常用的药物包括了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以及正性肌力药,这几种药物对增强患者心肌收缩力具有促进性的作用,进而可以有效减缓患者心脏容量负荷与压力负荷,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3].最近几年,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概率不断增加,人们加强对该种疾病的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与心肌代偿失常、RAAS激活、多种体液因子发生改变等有关,在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心肌发生重构, 进而出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等情况,致使衰竭,进而直接造成患者死亡[4].针对这种情形,研究人员展开大量的研究实验,

结果充分说明了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即使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功效,但是会减慢心力衰竭,减税血容量,对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类药物并不能进一步缓解心肌损害,不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而患者治疗的时候使用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概率[5].

临床中,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ACEI属于首选药物,并且不存在任何的禁忌情况,患者早期使用对降低死亡概率具有重要意义[6].从文献中查找到,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能够很明显的获得效果.在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方面β受体阻滞剂具有其他药物不可取代的作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与次数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是最终的目标.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7].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利尿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配合ACEI进行治疗.在所有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与之前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所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这几种药物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在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配合ACEI对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X±s)

参考文献[1] 范春雨,吕吉元,贾永平,等.太原市5家医院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β-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5(05):[ 55-56. 2]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仍需加强[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19(09):89-90. [3] 胡晓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19(09):102-103. [4] 魏庄民,张怀田.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1(01):21-22. [5] 周晓芳.β-受体阻滞剂:仍然热门的话题———美国心脏协会2003年会巡礼(2)[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2(02):42-43. [6] 吕菁君,李文强,付雯雯,等.β-受体阻滞剂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6(06):76-77. [7] 张天英,缪淑霞,王晶,等.β受体阻滞剂在常见疾病治疗中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7(16):67-68.

论文作者:黄淑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  ;  ;  ;  ;  ;  ;  ;  

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配合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_黄淑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