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柳城初级中学 122000
摘 要: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等特点。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学科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主要目的不在于教师的“教出去”,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到手”。
关键词:地理 思维能力 策略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等特点。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学科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且兴趣又能促进学生近一步的思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故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能够培养学生有多角度观察问题、提出疑问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使他们都愿意去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善于思考,表现积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穿插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历史事件、点播歌曲、诗词、谚语、我们身边的事情等。
例如:学生在学习季风这一节的时候往往会把风向记不住,这时可以点播“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再例:在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时,课本中以及课件中的图片都非常漂亮。但这节课如果能把天台的景点制成多媒体课件,那么上课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因为这堂课即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又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产生自豪感。再如:讲到冷锋天气时可以引用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在学习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是气温分布特点时我们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山始盛开。”在学习板块运动时可以从印度洋海啸引入,以世界上的大事情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设问精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让他们处于“发现者、研究者”的位置,随着地理事物的展开,不断发现、思考,获得理性认识,培养思维能力。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在知识的转折处、疑难处、朦胧处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理解知识的核心本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内力和外力时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两千万年以来,珠穆琅玛峰地区地壳抬升了约两万米,可珠峰的实际海拔只有8844.43米,是什么原因?黄河每年都有将16亿吨的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渤海湾的轮廓千百年来并没有多大变化呢?
再如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时可以设计这么几个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南水北调?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3.水资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
4.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
5.这样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6.这样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的分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同样,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在其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联想丰富
联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既可以是横向、纵向的,也可与本学科的联想也有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联想,有新知识联想到旧的知识,也可以是由旧知识联想到新的知识。
例如:我国的气候类型,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时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同一纬度的西亚、撒哈拉地区分布的气候是否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如果不是,它们的气候又是什么,通过这个横向的联想,使学生认识到海陆位置的差异也是导致气候类型差别的一个因素。
再如,在学工业布局时海南省有丰富的铁矿,但为何钢铁工业不发达?再联想到上海煤、铁资源缺乏,为何钢铁工业很发达?通过这两个事例的比较很容易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四、积极参与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主要目的不在于教师的“教出去”,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到手”。真正有用的知识都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堆积起来,它是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在个人独立思考中实现。因此,整个课堂不再是让老师来唱“独角戏”,而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课堂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地球表面形态时,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加上这节课枯燥、抽象,使得以往这节课学生做得最多的是动手记笔记,而这节内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问题多,通过这些问题,将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探究、动手等环节,让这节内容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论文作者:张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地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学科论文; 气候论文; 《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