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论文_张旭泉

湖北省襄阳市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41200

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0)、对照组(n=70)。观察组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术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除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腹腔引流量、术后补液量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实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可有效控制腹腔引流量和术后补液量。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T管引流术;临床疗效

胆总管,为肝胆外科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临床上一般会通过胆总管探查后T管引流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术等治疗[1]。然而,上述常用的治疗方法,可减轻疼痛症状,但会对四周窦道组织构成一定影响。所以,会导致拔管时间延长。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具体构成的创伤较小,但是易于发生切口感染情况[2]。当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一期缝合术被广泛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这种治疗方法能减少患者置管时间和腹腔引流量、术后补液量,临床效果较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患者就诊时间,将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14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均接受CT/MRCP检查确诊[3],将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者、胆管占位畸形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者予以排除。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38:32;年龄区间为22~80岁,中位年龄(51.4±5.5)岁。包括单纯胆总管结石者、并发胆囊结石者各16例、54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40:30;年龄区间为23~81岁,中位年龄(52.3±5.7)岁。包括单纯胆总管结石者、并发胆囊结石者各19例、51例。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实行统计处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入组研究对象均符合实验要求。

1.2方法

140例患者均实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位躺在手术台上。然后,进行常规消毒和铺巾,在右侧肋缘下作一斜行切口。对解剖胆囊三角区加以密切观察,对胆囊动脉、胆囊管进行结扎处理,将胆囊切除并充分显露胆总管。待明确胆总管位置后,采用尖刀纵行将胆总管前壁部分,作一长度为1.5cm切口。将结石取出后放置胆道镜,以明确是否还存在结石、胆道中是否存在显著炎症水肿症状、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是否通畅等情况。最后,通过适量生理盐水(生产厂家: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870001),清洗胆总管部分。

1.2.1 观察组经5——0可吸收的缝线,通过拴马结打结方法,针距1.5cm位置,作一全层进行锁边缝合胆总管切口,边距控制为2mm。完成缝合操作后,采用干净的纱布明确是否存在胆漏情况。然后,喷涂适量生物蛋白胶,在网膜孔合理放置腹腔引流管,于右下腹戳孔引出,并实行固定和关腹操作。

1.2.2 对照组在胆总管切口位置,放置适宜型号的乳胶T管,采用4——0能够吸收缝线,实行间断缝合固定T管操作。缝合后,同样通过干净的纱布检查是否存在胆漏现象,涂抹适量生物蛋白胶。最后,做好T管远端——切口旁戳孔引出体外固定工作,在网膜孔置入腹腔引流管,于右下腹戳孔位置引出、固定,关腹,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补液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140例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例数通过n表达,两组间的对比,采用±、%表示,经t、X?实行统计学检验,若两组间的对比显示为:P<0.05,即代表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补液量比较情况,详见下表。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n=70( ±s)]

 

3.讨论

胆道探查后,实施T管引流术治疗,可减轻胆道压力,促使胆管切口及早愈合。同时,能维持胆管正常的解剖结构,防止产生胆道狭窄情况[4]。但是,长时间胆汁引流,会导致较多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不利于患者及早恢复。此外,T管会对胆管、胆管四周组织构成压迫,发生胆漏、切口感染情况。针对于此,本次研究通过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保留患者正常解剖生理结构,不易于产生术后并发症情况,可确保肝肠循环状况[5]。需要注意事项:明确胆总管时,尽可能防止采用细针穿刺,以便控制术后胆漏现象的出现。胆总管切口应以纵行切开,一次性全程切开,旨在确保缝合后切口达到最佳对合效果。减少胆总管探查次数,以此减轻对胆管构成的不良影响。缝线,则需选择生物相容性较高的可吸收缝线,从而降低对组织构成损伤。此外,确保缝合松紧度适宜也非常必要。手术后12h,叮嘱患者保持半卧位,待引流液没有胆汁后,将腹腔引流管拔除。

总之,胆总管探查后,准确掌握手术适应症,严格按照手术流程和要求操作,即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汤建军,奚剑波,张伟元.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疗效对比[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7,29(5):373-376.

[2]刘泉源,陈宇峰,陈德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8):1163-1165.

[3]杨永林,张鹏,郭永恒.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对比T管引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12):123-126.

[4]班晓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留置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5):26-28.

[5]郝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7):729-731

论文作者:张旭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论文_张旭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