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的生本化课堂建构策略研究论文_王杰

提质增效的生本化课堂建构策略研究论文_王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适应不了当代学生的教育需求。“生本化”理念的提出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增添了更多的主动性和趣味性,“生本化”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即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核心地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时刻贯彻“生本化”理念,有利于通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本文将针对提质增效的生本化课堂的建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生本化;课堂建构;策略

引言

长时间以来,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教师的讲解为主,过分的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生本化”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建立生本意识,并将生本理念应用于教学设计中,通过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独立、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设置前置预习,启发学生思维

在“生本化”理念的影响下,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要从课前准备就开始。在正式开始新课题讲解之前,教师通过设备前置预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或相关书籍收集有关本节课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在开课前,学生将收集整理的资料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分享,是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同时与师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好机会。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完全独立的完成前置预习,教师需要给予他们鼓励,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清自己学习过程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各项思维能力,还能充分吸引课堂注意力,在本节课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预习任务,首先,学生要在生活中找到扇形的例子,并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扇形,思考扇形具有哪些特征和性质。教师设置的这些问题能够基本涵盖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设置的任务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不仅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更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养成在生活中思考的好习惯。因此,设置前置预习能够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创设了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与抽象性的学科,数学课堂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进而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落实了“生本化”理念。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平移”概念产生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出一个图形和经过多次平移后处于的不同位置,设置的问题要带有一定的难度,让小组成员间以比赛的形式展开讨论和探究,要求学生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讨论出正确答案,若正确率相同,则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以这样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实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通过小组讨论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营造了愉快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开展辩论活动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存在不同,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态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认知发展特点,开展辩论式的教学活动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时间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双方对于学习观点的不同之处进行思考,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促进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发展。辩论活动完全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展开的,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了辩论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生能够自由、平等、民主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充分展示自己,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营造更加活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要确保生本化课堂建构提质增效,就需要教师时刻将“生本化”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际活动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组织学生通过课堂的讨论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进而激发内在的潜能,促进自身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华民.生本化课堂设计策略探索[J].教育评论,2018(03):147-150.

[2]沈玉忠.改造课堂教学 构建生本化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116.

[3]胡梅,杜德栎.试论生本化课堂管理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7(12):93-95.

[4]童国嘉.“生本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探析和实践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7(05):3-5.

论文作者:王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提质增效的生本化课堂建构策略研究论文_王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