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思维初论论文_刘宇明

太医思维初论论文_刘宇明

中创投(北京)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100000

如果将人体看作是一台汽车,那么汽车输油管路、排气管就如同人体一切营养和废物进出的通道。对输油管路、排气管进行清洗以破除通道运行的阻力使人体这个机器正常运转就如同通道疏通。我们知道,一切物质的承载和运动都需要空间,空间就是通道。高大的树木能郁郁葱葱是因为植物内的导管、筛管细胞是管状的,有利于水分和营养的运输。从大自然的这一启示中就可见通道的重要性。当通道缩小、弯曲甚至堵塞就一定会影响、限制物质的承载和运动。人体也一样,一旦以下生命通道受阻,营养和废物(毒素)的进出就不能顺利的进行。

(一)神经、血管、淋巴管这三大电网式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的提供动力、信息、热量(体温)、氧气、激素、营养运输及毒素过滤的内在生命物质的通道。

(二)汗腺这一布满全身对人体多余热量、湿气、盐分及乳酸、尿素、氨等毒素进行排出的内在生命物质的通道。

(三)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这三大水管式贯穿于人体上下进行空气、水、食物及废物亦即排泄物运输的外来生命物质的通道。

(四)皮肤这一布满全身参与阳光吸收的的外来生命物质的通道。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阐释了关于经脉亦即通道和疏通的先决作用,它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现代医学在通道方面就通过“微循环” 作了这样的论述:“微循环不畅通会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氧、缺水、缺营养,代谢产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除,使组织细胞病变而产生各种慢性病”。较有影响力的《慢性病》一书中就写到:“一条河流有堵塞,水就会变腐变酸,如果人体有静态堵塞,血流缓慢,血液就会偏酸性。”因此通道和疏通不行就会导致人的机体瘀滞,从而引起生病、早衰乃至死亡。这是其一。

其二、如同汽车加油一样,人的生命物质和运动的正常维持需要能量,对能量的供给就是补养,如果人体缺乏能量或能量不足,就会导致人的机体虚弱,从而引起生病、早衰乃至死亡。

其三、如同汽车尾气排放一样,人体需要对来自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体外污染产生的毒素进行排出和清理,这是排毒。如果进入和滞留在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不能及时地排出和清理就会导致人的机体中毒,从而引起生病、早衰乃至死亡。

从以上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主要环节也是三个重要部分:疏通(通道)、补养及排毒,以下简称通、补、排。

这里对"通"要进一步补充解释的是:“通”是使物质在通过其通道的过程中有空间、有动力和小分子化、减压化(润滑、光滑),概言之就是物质运行的内外阻力最小化。因此通是补和排的前提条件,它使营养物质容易消化吸收,毒素物质容易分解排出。

通、补、排三者分属阴阳。通属于物质承载是虚体,为阴,补、排属于被承载的物质是实体,为阳;补属于正能量物质是阳,排属于负能量物质是阴。这两对阴阳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完整的养生体系。该体系与 “物质代谢”亦即“新陈代谢”这一重要的生命科学理论也正好吻合。其理论是这样阐述的:

物质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从有生命的单细胞到复杂的人体,都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这种物质交换称为物质代谢或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消化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除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单糖等小分子物质可被机体直接吸收之外,多糖、蛋白质、脂类及核酸等都须经消化,分解成比较简单的水溶性物质,才能被吸收到体内。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酶的催化进行水解叫做消化;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经肠粘膜细胞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的过程叫做吸收。②中间代谢。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由血液及淋巴液运送到各组织中参加代谢,在许多相互配合的各种酶类催化下,进行分解和合成代谢,进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变。③排泄。物质经过中间代谢过程产生多种终产物,这些终产物再经肾、肠、肝及肺等器官随尿、粪便、胆汁及呼气等排出体外。

我们可以将通、补、排与这一理论作这样的对应分析:

①消化吸收。这一过程就是“通 ”,它是将人体所需物质通过分解变成最小的分子和最有利的因子更畅通无阻地向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输送的过程。和植物破壁技术的原理一样,该技术是通过打破植物细胞壁,使水分及营养更好地被吸收和保持活性成分,释放植物生化素,最大限度地融合其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其他营养元素,更易利于人体吸收。

②中间代谢,这一过程就是“补”,它是将进入人体内的物质进行能量转换亦即变成人体直接需要的能量的过程。

③排泄,从本质而言这一过程也就是“排”。

今天人们的亚健康和疾病普遍都是因为在通、补、排这三个方面出了问题。

其一、现代人普遍有六大生活弊病:

(一)少“动”。汽车、互联网等替代人体自身体能和智能运动的工具的普及应用大大减少了人的自然运动和劳动锻炼。

(二)多“冻”。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现代人喜欢衣着暴露,冷饮冷食,加上缺乏运动等综合因素导致对人体热量制造的限制,这是造成现代人普遍寒性体质和阳气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油水过“重”。现代人普遍肉食摄入过多,导致许多人身体脂肪堆积乃至肥胖。男人的将军肚和女人的水桶腰比比皆是。过多的脂肪会给神经、血管、及心脏等人体器官造成压力,这也是导致现代人普遍“懒得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日照太少。现代人户外活动缺乏,因而对阳光的接收明显不足,使神经活力、血液活性及骨骼强度等组成的人体的阳气相对偏弱。

(五)喜欢熬夜。长期熬夜和睡眠质量差会造成大脑神经得不到放松,使机体通过睡眠来得到修复的活动受到了限制。

(六)频繁上网。现在手机控或“低头族”已经成为普遍。长期的低头会对颈部这一重要命脉造成压迫,导致颈部神经硬化及颈椎弯曲变形。今天颈椎疾病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影响健康的十大疾病之首。并且以智能手机应用为代表的信息生活的泛滥也造成了大脑神经的过度疲劳。

以上因素加上现代人普遍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竞争压力大,从而导致特别是人的神经系统这一帮助人体进行活动和信息传输的第一生命通道长期处于紧张甚至紧闭的状态(之所以将神经系统称为第一生命通道,是因为它遍布同样作为重要生命通道的血管和淋巴管及人体所有的器官组织里面,是整个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系统),就会导致人的机体僵化萎缩、动力减弱,出现营养不易消化吸收,废物(毒素)不易排出,这就是“通”的问题,按中医的说法就是“瘀堵”。

其二、在农业生产领域滥用催长素等化学技术的现代工业化生产导致了许多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使得以农产品作为基本食材的食物真正的营养成分缺少,并且工业化生产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我们的食物不仅缺少营养还增加了许多毒素成分。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普遍都不懂得科学饮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主要表现为:

(一)爆炒、熏制、腌制等不健康的食物烹饪、制作方式较为普遍

(二)破坏了营养完整性的精加工食物摄取过多

(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取过多

(四)营养搭配不均衡

(五)暴饮暴食

卫生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强就提出:中国人需要一场饮食革命。因此今天人们的营养状况实际上很不理想,这就是“补”的问题,按营养学的说法就是“营养不良”。

其三、空气、水污染和食品污染严重,特别是“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必然无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毒素,再者一般毒素进入人体是隐形的并且要滞留一段时间才会使人体产生病变,这样一来使人们对毒素的防范和清理意识不够强,加上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现代人的体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毒素堆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重大科学研究是自由基。研究证实,人体内没有及时清除而累积到一定量的自由基是促使人衰老和患病的根源,而产生人体自由基的外界因素正是各种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就是“排”的问题,按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代谢障碍”。

我们要摆脱亚健康和疾病的困扰,首要的就是加强运动、睡眠及减压这一属于疏通方面的生活保健和环境选择、日常饮食、排便习惯这一属于补养、排毒方面的生活保健。只有保健的生活才是健康的工厂和自愈的医院。

人体 通、补、排这一养生系统,是太医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太医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补、排”治病系统。太医思维主张发展中医与西医的“两极性”结合医学——太医(这里的“两极性”是指两种不同的特性和互补的优势即阴极和阳极)。

中医是东方人在古老的农耕文明发展进程中面对疾病时依靠大自然的产物为药和人的原始劳动方式行医而诞生的一门医学;

西医则是西方人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面对疾病时依靠化工制品为药和技术方式行医而诞生的一门医学。

中医的主要特点是从疾病的源头和人的生命体系出发去寻找产生疾病的原因和恢复健康的方法,其优势是系统整理病体即“扶正”为主导是医学的“道”、智慧亦即思想,治本的作用突出——此为“两极性”的阳极;

西医的主要特点是从疾病的末端和疾病的局部出发去寻找产生疾病的原因和恢复健康的方法,其优势是单向处理病患即“驱邪”为主导是医疗的“术”、智能亦即技术,治标的作用突出——此为“两极性”的阴极。

太医思维就是将中西医两个优势、两极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两种医学体系各自中心化的局限性,构建一个东方医道与西方医术融会贯通、阴阳相生的世界医学亦即太医。该医学因其两种医学混合应用的“化学聚合”式效应所带来的新的巨大的医疗进步,将会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疾病和空前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医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报告中就特别讲到:“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历程,我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屠呦呦取得的伟大成果正是中医生物药学思想与西医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结合的成功典范。

太医思维将人的非健康状态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用中医、西医及太医辩“症”施治:

一、亚健康、疾病始发期:采用中医的“扶正”疗法为主,也就是重点要改善生活。这个阶段人体自身的正能量处于绝对优势,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增强和调动人体本身的自然机能——免疫力来达到自愈。如果身体尚处于亚健康或疾病始发期就依赖外部药物干预则会抑制和削弱免疫力的作用,从而更容易导致病毒的入侵。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大自然治病,医生只是助手”,因此一般性疾病完全可以依靠体内的“大自然”来自医。

二、慢性病期:采用中医西医结合亦即太医,也就是养与治都要作为重点共同实施。因为这个阶段人体自身的正能量和疾病负能量都处于相对势力水平。

三、重症期:采用西医的“驱邪”疗法为主,也就是重点要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因为这个阶段疾病负能量处于绝对优势,必须对疾病采取以毒攻毒性的药物和手术的“武力解决”。

中医以“扶正”治疗为主属于“补”,西医以“驱邪”治疗为主则属于“排”,太医为中医与西医提供了交叉发展的医学系统(亦即空间)及打破中、西医的治疗局限,发挥了两种医学方法共同治病的巨大医疗作用,这就属于“通”。

上述是根据对养生和医学的重要思考与总结提出的“太医思维”这一健康学术领域的新理论,为进一步探索人们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方法及人类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构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通补排三维系统”,是一套专门具体指导养生与医学实践的辩证法。

之所以将“太医思维”作这样的命名是源自四个定义由来:

一、“太”是“三太”。《史记·燕世家》记载: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春秋后废,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史载殷王太甲以伊尹为太保,西周成王以召公为太保。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通补排三维系统”与“三太”一样,各尽其能,三管齐下,共同护佑着生命这 一神圣的系统。

二、“太”也是太极,太极就是辩证法,是宇宙一切事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和基本规律。太医思维阳补阴排及中、西医“两极”结合就是一套充满太极智慧的健康系统。

三、“医”,该字的繁体字“醫”是个会意字,就是指“按跷(通)、砭石(排)、针灸(通)、酒(补)”的医术组合,这一医术组合里面同样包含了“通补排”三大功能。并且“医”本身就是医护,是典型的健康语言符号。

四、中国古代将替皇帝及身份尊贵的妃子及皇族人医治的人称为太医。“太医思维”引用“太医”一词的其中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树立重要的生命观:生命是最神圣的,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生,人生要以养生为本。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意思是:“道生一,一是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以“通补排三维系统”为基本逻辑的太医思维就是“三”的思维,“三”是多元的组合、有机的结合,是关系和系统。它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互相供求的利益关系,都是“命运共同体”。因此特别是我们每一个人要超越自私自负的自我“中心圈”,要与他人与天地和谐共生,合作共荣,共造一个良性循环、生生不息的生命、生计和生活的生态圈,将自己的人生汇入一个拥有众生力量为伴散发无限生命力光芒的银河系。

今天人类的发展已经由远古的混沌走向了现代的混乱。人类正面临着疾病爆发与医学发展失调这一巨大的健康危机。同时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社会的两极分化、东西方文明冲突这一系列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矛盾也日趋激化,世界正处于一个亟需统筹治理,协调发展的非常时期。2015年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传递了一个中国声音: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这一主张所蕴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正是“太医思维”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和理论使命之所在。

纵观浩瀚的生命和社会探索的海洋,太医思维将是共同照亮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健康发展进程的一束塔尖之光。

论文作者:刘宇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  ;  ;  ;  ;  ;  ;  ;  

太医思维初论论文_刘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