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DVT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许霞莲

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DVT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许霞莲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二病区;538021)

【摘要】通常情况下,脊柱手术和脊柱损伤后均很容易发生DTV(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通常会将其忽视,未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本研究主要针对脊柱手术和脊柱损伤后DTV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以期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对脊柱手术和脊柱损伤后DTV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关键词】脊柱手术;脊柱损伤;DTV;预防;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41-02

DTV(深静脉血栓形成)指深静脉内的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凝块,将血管腔堵塞之后引发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DTV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瘀滞以及凝血因子活化。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生物材料以及内固定材料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脊柱手术后的DTV发生风险显著提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干预,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现阶段,临床上尚未出现规范化、统一化的脊柱手术和脊柱损伤后DTV预防与护理指南,本研究则对此进行作一系统综述。

1.危险因素分析

DTV出现的三大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以及静脉血流缓慢[3]。研究显示,受到术后长时间卧床、输血、内科合并症、凝血功能异常、肥胖等因素影响后,脊柱术后DTV发生率也会明显提高[4]。脊柱手术和脊柱损伤后DTV出现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药物因素:甘露醇属于高渗性脱水药物的一种,能将颈髓水肿程度减轻,硬脊膜内外压力降低,促使脊柱微循环得到改善,将解颈髓缺血状况缓解,脊柱再灌注损伤减少,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后[5]。但该药物也存在有一定缺陷,不仅会促使血液浓缩,进而导致血液高凝,同时还会较大程度刺激血管,引发局部静脉炎,增厚血管壁,促使血管弹性消失,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有管腔闭塞等不良现象出现,脊柱手术后DTV发生率也会显著提高。(2)创伤后血液高凝:手术创伤不仅会应激性的增加血小板数量、血液黏附性,同时手术会促使机体大量失血,导致血液浓缩。(3)腰椎前路手术过程中,需要对髂总静脉或者下腔静脉进行挤压、牵拉或者暴露,进而促使血管内膜受到损伤[6]。(4)手术过程中对植物神经进行刺激或者有神经损伤合并出现,均可能促使下肢静脉丧失血管舒缩反射与肌肉泵作用,减慢血流,扩张外周静脉。(5)麻醉因素:一般情况下,脊柱手术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全身麻醉方式,该麻醉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下肢血流量,进而引发DTV[7]。(6)手术过程中,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取俯卧位,便会压迫股静脉与髂静脉,当手术时间在4小时以上时,便会显著提高术后DTV发生率。(7)患者在行脊柱手术之前便有下肢运动障碍存在。现阶段,临床上关于脊柱手术后DTV出现的时间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国外报道显示[8],术后第1d出现DTV的机率为50%,术后第2d发生机率为30%,并且在DTV形成之后,继发PE的占50%—70%。

2.预防与护理措施

2.1预防措施

临床上关于骨科术后DTV预防与护理的研究众多,但却鲜有关于脊柱损伤和脊柱手术后DTV预防与护理的研究[9]。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具有多种多样的预防措施,大致可分为化学抗凝与物理抗凝两大类别,化学抗凝也就是所说的药物抗凝方式,应用率较高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量肝素、达肝素钠、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物理抗凝则指通过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穿弹力袜等方式来对DTV进行有效预防。因为临床上严重缺乏随机对照、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来证明术后行常规抗凝治疗是否有效、安全,所以临床上关于脊柱手术后是否及时应用抗凝药物还众说纷纭。大多数学者认为,脊柱手术后若常规性的应用抗凝药物,则可能引发硬膜外血肿、手术切口出血量增多等并发症,所以要避免使用,认为为了预防术后DTV,采用物理抗凝方式即可。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脊柱手术后常规性应用抗凝药物不会引发其它部位出血、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所以可以应用。Green[10]等学者便认为脊柱手术后可采用低分子量肝素对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靠性,不会引发出血、血栓形成等现象。Glotzbecker[11]等学者通过汇总分析493篇关于脊柱术后血栓形成防治的文献后得知,脊柱手术后常规性应用抗凝药物,硬膜后血肿发生率仅在0%—0.07%之间。ACCP[12](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对择期行脊柱手术治疗患者预防DTV提出了诸多建议,可将其归纳如下:若患者不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便不需要采用常规性的抗血栓预防方式,可及早指导患者对下肢进行持续活动[13];若患者存在恶性肿瘤、高龄等危险因素,则可指导其术后应用单用物理方法、单用低分子量肝素或者单用低剂量普通肝素,对DTV进行预防[14];若患者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则需联合应用物理方式以及肝素来预防DTV。采用药物对DTV进行预防的过程中,要对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和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现象出现;对四肢肌力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硬膜外血肿或者伤口内血肿[15];了解患者是否有胃肠道出血、牙龈出血、口鼻出血等异常现象出现;对伤口引流液的量、性质以及颜色进行仔细观察[16];对伤口敷料渗血情况进行密切关注[1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护理措施

(1)低风险患者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DTV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行足踝主被动功能锻炼、腓肠肌挤压、股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训练等,同时还需配合加压弹力袜[18]。日本有学者设计了一种医用弹力袜,对其进行正确使用之后,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19]。(2)中风险患者护理措施:与低风险患者相比,中风险患者的术后DTV发生风险明显提高,所以需对其加强护理干预。在低风险患者护理基础上,于术后第1d便采用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泵,每天应用2次-3次。研究显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的主要机制在于通过规律性排气与充气,对大腿、小腿以及踝部进行压迫,引发下肢搏动性血流,促使术后下肢血流缓慢状况得到改善,对术后DTV进行有效预防。(3)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高风险患者的术后DTV发生风险最大,每班护理人员均应对高危患者加强关注,可联合采用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泵与循序弹力袜子,若患者不存在抗凝药物应用禁忌症,则还可联合采用抗凝药物对其进行干预。向庆华[20]等学者的研究显示,对脊柱损伤和脊柱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之后,能有效预防DTV形成,将下肢疼痛度减轻,病程也随之缩短。

3.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应高度重视脊柱损伤和脊柱手术患者术后DTV形成,认识到并防重于治,采用有效、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之后,再针对性的采取预防与护理措施,以此来将脊柱损伤和脊柱手术患者术后DTV形成发生率降低,将其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双骅, 杨文玉, 蒋莉莉. 颌面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1例护理[J]. 上海护理, 2017, 17(6):87-89.

[2]周益彪, 张斌. 关注脊柱外科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治疗[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 21(27):4416-4422.

[3]陈红琢, 蒋菊琴, 陈可. 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与干预[J]. 现代临床护理, 2016, 15(9):72-77.

[4]吴昊, 汪永新, 李全才,等. 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预测神经脊柱修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26):3863-3869.

[5]吕超, 秦龙, 黄胜明. 联合应用甘露醇、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1):172-175.

[6]周燕梅. Autar量表在脊柱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24):3875-3877.

[7]纪绪师, 李荣玲, 朱磊. 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意识状态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7, 33(10):20-22.

[8]安宁. 高龄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10):1937-1938.

[9]王鑫钰, 陶蕾, 崔镇海,等. 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3(1):130-132.

[10]张健冰, 刘红梅. 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6):816-817.

[11]王欢, 薛旸. 护士专项识别教学在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应用价值[J].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2):339-340.

[12]鲁宁, Eduardo A.Salvati.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性疾病预防[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1, 10(3):303-310.

[13]郑权, 杨志军. 改良单次椎管内麻醉辅助浅全麻在高龄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应用[J]. 江苏医药, 2014, 40(20):2474-2476.

[14]陈侃.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D]. 第二军医大学, 2016.

[15]赵玉娟, 郝智军.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脊柱外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2):20-21.

[16]夏宁宁. 脊柱手术术中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17]易伟林, 梁斌. 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 22(23):4641-4645.

[18]麦娴静. 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7, 15(8):938-940.

[19]魏艳, 许晶晶, 牛鑫. 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式及意义探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6,15(4):56-57.

[20]向庆华. 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3):71-72.

论文作者:许霞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DVT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许霞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