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寮步华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混凝土技术在国家大中城市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然而,由于混凝土的特殊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也已成为建筑业界关注的话题。对此,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的工艺技术,并且提出了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根据建筑工程来说,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对于每个环节都会使用到混凝土,进而也使得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比例十分大,所以,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和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质量以及技术等进行重视,只有将这些问题做到有效的控制,才能够为建筑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的前期准备工作
1、当代建筑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比较低的环节进行施工,同时要让施工人员能够对施工的意图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要求合理的进行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所有细节的施工必须要进行详细的说明,与此同时要对梁板以及剪力墙的混凝土使用标号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对于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以及距离等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2、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该地区的天气等情况进行了解,要根据工程的需求把事先所准备好的防雨防暑设施准备好,以此来对混凝土浇筑的价值进行保证。
3、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必须要对钢筋以及保护层等设备的规格进行检查,必须要保证所出现的偏差能够满足国家验收的标准。同时也要对模板衔接的位置进行检查以及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之后在符合条件之后才能够对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作。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1、搅拌。对于混凝土工程的某一个环节进行实施之时,需先对全部材料予以确定,采样从而作出混凝土的设计配比,再于工地调配出适量混凝土,对它的质量与性能做出实验,以此确定其是否合格,再以合格样本的配比为依据,来对混凝土予以搅拌。此外,还要实时关注混凝土于骨料的含水情况,于混凝土和其他材料搅拌之时,需严格地遵守搅拌操作以及配比的标准来进行。
2、运送。混凝土的质量好坏和运输是否合理有极其紧密的关系,故而于运送之中需采取必要举措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以科学合理的运送方式进行输送。应注意对混凝土运送的时间进行把控,尽可能缩短运送时间,若运送时间过长则会使混凝土性质受到不良影响,使得混凝土粘合度下降。此外,混凝土的要求与性质是不尽相同的,故而应将同类混凝土一起输送,不同类型应按批次分别输送,若不同类别的混凝土混在一起输送会为后续施工带来不良影响,并增加施工难度。
3、浇筑。于浇筑前,一定要检查钢筋与模板,以便令其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并检验选择的浇筑方法是否正确,标准条件为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在三米以下,若择取分层分块法了,则要考虑钢筋密集度以及结构特征,以此来规定各层的高度。
4、振捣。此环节应于混凝土浇筑之后予以及时的进行,此环节的作用为令混凝土可以充分填充模板的各个位置,令其实现最大程度的密实度,同时应该尽量达到均匀的要求。
5、保养和维护工作。这可以进一步强化混凝土结构中的硬度和强度,进而使工程建筑的质量得到保障。通常情况之下,此时的混凝土需得到超过两周的保养和维护,常见的养护手段是于其表面进行洒水并矇盖草垫,施工若处于冬季,则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工作。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1、拌制与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
研究发现,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与运输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于现代混凝土多采用商用混凝土,混凝土拌合在拌合站进行集中拌合,这就要求对拌合站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单位将混凝土配合比交予拌合站,并在混凝土拌合好后,检验混合料的配合比、坍落度,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第二,适宜的拌合时间。在拌合站拌合过程中,搅拌时间是以全部混合料倒入拌合仓内开始计时,确保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第三,在运输前,需要对其运输路线进行检验,确保路线的畅通,并保障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停车,且运输过程、浇筑过程、施工等待三者之和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第四,在混凝土进入现场后,需要复验其坍落度若混凝土拌合地与浇筑地较近,可以在进场后不检测其坍落度,以拌合站坍落度为准。
2、浇筑与振捣施工的质量控制
(1)普通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在普通构件的混凝土浇筑前,检查钢筋的位置、数量、规格等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查模板搭设是否密实。浇筑时需要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振捣的密实性,保证混凝土不浮。
(2)大体积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为了减少混凝土浇筑后硬化过程产生大量水化热,需要根据建筑结构尺寸,合理分层浇筑混凝土,即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后层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根据笔者多年工经验可知,混凝土分层浇筑常采用的方法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全面分层,它是在上一层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浇筑,但需要确保在上一层混凝土未初凝前浇筑下一层混凝土,其分层厚度控制在1.5-2.0,米,采用这种分层方法,其结构平面尺寸不宜过大,且应从短边向长边方向浇筑。分段分层。若建筑结构尺寸较长,需要在浇筑混凝土时进行分段分层,将结构分为几段,先浇筑第一段,依次从下向上浇筑,直到浇筑到顶层。由于分段尺寸较短,在浇筑到顶层时,下层末端混凝土还未发生初凝,再进行后续各段的分层浇筑。此种浇筑方式主要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长度较长的建筑结构中。此外,在分段时,当结构截面面积在200m2以内时,分段数量小于2段,在300m2以内时小于3段,且每段面积不宜小于50m2。斜面分层,在浇筑混凝土时从下端开始,逐层上移,且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多用于结构长度远大于厚度3倍情况中。同时在混凝土振捣时,要在每个斜面的上下各布置一个振捣器,确保混凝土浇筑振捣的密实性。
3、养护措施
在建筑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过程中,需要保持混凝土结构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且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温度之内,从而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在养护中,采用内部降温法来有效地控制结构内外温度差,具体措施如下:在混凝土内部预埋降温水管,通过冷水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
4、选用合适的施工材料
(1)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满足设计要求,并在满足要求基础上尽量选用低热的水泥品种。研究发现,若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则在施工材料选取时,尽量选用低热或中低热的水泥,比如粉煤灰水泥、矿渣硅酸盐硅水泥或火山矿渣水泥。
(2)选取合适的骨料和砂子。在高等级建筑物中不得使用海砂,且不宜使用机制砂,且需要对砂石的韧性、强度等进行检查,还要对砂石中含无机盐及土质等含量进行检测,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不允许进场使用。若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骨料占结构体积的80%左右,且由于不同的骨料的干缩率不同,因此要选择干缩率小,且骨料强度、颗粒级配好的骨料。
(3)掺加合适的外加剂。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某一特性,需要掺加合适的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早强、快凝、抗冻、抗裂、抗渗等性能。若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用量,适宜添加合适的外加剂,如粉煤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释放的热量。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其质量的控制严重的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在日后的发展中,企业应该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避免其出现的质量问题,操作问题,并且通过实践不断地改善,最终满足大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 伟.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解析(J).江西建材,2015(15):59-60
[2]祁文忠.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阐述(J).门窗,2015(02):99
[3]孟建广.试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施工技术,2015(03):88+91
论文作者:黄淑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骨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结构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