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特色论文,理论论文,会计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一般应当包括理论的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等,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其创建道路也是迂回曲折的;它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每个人都力所能及,每一代人都能添砖加瓦。我已在前几期发表的文章中就理论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意见,在这里,笔者再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当前必须解决的思想认识和方法上的有关问题,至于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内容、体系,拟在下面设专题论述。
一、需要有最好的会计学家从事理论研究工作
任何事业都要以人为本。凡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盖因他们都怀有时代所赋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会计界的现实状况又是如何呢?正像有人指出的经济学界存在的状况那样,“老凤”一个个消声匿迹,所剩无几;“新凤”一批轮流更替,专一者不是很多。我们还经常看到,年轻一代的会计学者,其会计学造诣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抗干扰的能力。而目前浮躁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商业因素对这代人的影响比较大。有人指出过,社会上有些腐败之风也在不同程度上侵袭到会计学界,损伤了会计学队伍。如受官本位诱惑,热衷仕途经济,求当那种官高一级学问大一级的“经济学官”者有之;为在名位上争权夺利者有之;将名位商业化,同时受聘十几家乃至数十家公司泡顾问聚财者有之;图虚荣争名份不顾体面忙于钻营者有之;发表论文、评奖著作、晋升职称不讲科学良心、不重学术水平者有之,等等。凡此种种,司空见惯。这些不正之风不仅分散和削弱了会计学界力量,而且还横生出一种不讲逻辑、不看本质、不顾事实、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作文发言的所谓玩世会计学。在这里我们绝对没有作出一代不如一代的结论,因为历史的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只是期望新一轮的会计理论研究热潮尽早到来。这就需要造就一大批不为物欲所惑,埋头苦干、坚持不懈的会计理论工作者。
二、必须注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
科学的研究方法历来被科学家们所高度重视,因为它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理论的体系中可列为最高层次。为什么这样说呢?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除了有助于人们对许多会计理论问题取得共识外,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
第一,会计科学同其他所有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比起该门科学的原理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在空间上更为广阔,在时间上更为久远。
第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蓬勃发展,科学研究中要突破的问题难度越来越大,所要求的研究手段越来越高,特别是17世纪以来,方法的问题在科学中获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西方国家会计界,面临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的形势,现在已兴起了注重研究方法研究的热潮就是例证。可以预见,包括会计科学在内的许多学科的发展,很多是取决于方法上的突破。
第三,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往往也就是一门科学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方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前面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头等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
第四,会计科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要研究客观性,要尽可能排除研究对象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唯有这样,你所观察的事实,才能更加客观;你所测量的数据,才更加符合实际;你所得到的结论才更加科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但这又是对科学家的最起码要求,在“交叉”的学科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又同我们能否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建设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目标能否实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建立一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就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问题,我们曾发表了一些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认识会有所深化,在这里补充一些新的认识。
所谓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就是我们(认识主体)把握会计这一事物(认识客体)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方法的内涵是认识主体见之于客体的“中介”。中介处于相互矛盾着的两个对立面之间,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的产物。
处于中介地位的方法具有十分丰富的外延,如途径、手段(包含工具)和方式,等等。就其中的工具来说,既有物质性工具又有精神性工具。正因为如此,这里我们不可能展现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全部,只考虑到人的认识活动本质上是思维的,无论是途径、手段还是方式,都离不开人大脑的参加,都要运用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思维方法是研究方法的核心。下面所述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思维的方法。
从思维的角度看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大体上可以将其归纳为如下的三个层次。
1.方法论:现在人们对“方法论”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最重要的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讨论方法的意思,即把所要论述的方法简称为方法论;二是指从方法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因为通过对各种具体方法的认识可以产生出方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论是指方法的根本学说,它来自于各种方法的实践,又指导着方法。方法论和方法实践的关系仍然是辩证的统一。这里所说的方法论是取后者的这种含义。
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为包括会计学在内的所有学科,其研究者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的,当人们运用世界观来指导理论研究时,世界观也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了。我们的会计理论研究都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2.基本方法:也可称之为“一般方法”。之所以说它是基本或一般,这是因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中都被广泛地应用着。按照大家的理解,这一层次的研究方法,是从研究客观世界的某种一般关系而来的;或者由于其科学对象本身的跨学科性质,使它们比各具体学科中的专门研究方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与方法论比较,基本方法所涉及的仅仅是世界观和人类思维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侧面,而且它们并不直接回答世界观问题,这也是它比起方法论来要低一层次的原因。基本方法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目前主要有系统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其他方法,等等。
3.具体方法:由于我们所要研究的事物,现实上总是千姿百态的,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因此,研究的方法也会因事物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与各门具体科学相联系的方法,被称之为具体方法或专门的研究方法。目前有的著述中,把西方国家会计界所提出的数学方法、事项法、经济学法、伦理法等称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这种说法还有待进一步酌定。因为相当多的科学也都在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我们认为,由于会计既有科学技术属性,又有社会科学属性,会计的具体研究方法基本上都是复合型的。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虽然可划分为不同层次,但非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共同组成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三、借鉴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皆在创造自家的理论
在创建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过程中,能否及如何借鉴现代西方会计学的经验?这里有必要紧密结合会计科学的实际,来加以认真分析和讨论。
为什么必须借鉴?对于这个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现在许多人已经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即新中国诞生以后,我们凭借党的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的生产力有了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也普遍得到改善,这在改革开放以后更为明显,为全世界所瞩目。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是社会制度先进而生产力却不发达的国家,即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我们自己的失误。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把商品货币经济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这就造成了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其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生产力相对落后。而西方先进国家走发展商品经济道路有的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商品经济的威力是无孔不入的,通过这一经济手段建立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尽管我们现在正在着手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这个历史与现实状况决定了我们必须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知道,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财务信息系统,既有技术性的层面,又有社会属性的层面。前者不具有阶级性,是没有国界的。还要看到,会计与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实际上现代会计是以商品经济为客观环境的。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经济运行的规律同西方的市场经济存在着共性的一面,这也就决定了它们的会计学有许多东西可供我们借鉴。
至于如何借鉴?我们历来赞成“两面观”,既不能全盘肯定、全盘西化予以拜倒;也不能全盘否定,予以驾倒。拜倒就是放弃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骂倒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封锁。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有好的不学,损失的只能是我们自己。通过借鉴,有利于会计主动适应对外开放的形势,推动会计学走向世界。
下面我们就既要借鉴,又不能全盘西化的问题,结合会计理论研究的实际再谈一些具体意见。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必须慎重对待,也就是要吃透内头和外头。先从吃透外头来说,就是要认真了解、深入具体地分析西方国家会计学中哪些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所必须的。这个事情并非我们原先所想的那样简单,需要我们做艰苦、认真、细致的科学分析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地知道别人的“长”与“短”。
再从吃透内头来说,我们要认识一下背景,才不会重新犯骂倒的错误。这里有三个变化值得注意:一个变化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变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搞活,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同样,会计也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环境变为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环境。第二个变化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会计学)除了出于阶级偏见继续翻新一些庸俗理论之外,还出于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中的难题而出谋献策,提出了一些有一定价值的实用性学说。第三个变化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起了一些变化,由过去的以对抗为主的关系变为现在的对抗与合作并存的关系。这些变化,为我们更好地借鉴提供了条件。
理所当然,吃透内头还要真正了解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不是所有先进的东西都适用于我国,只能选用其中适合于我国的部分。王亚南说过,“科学是无国界的,不应构筑民族的藩篱,但它要解决各民族的实际问题。因此,应站在中国人立场来研究经济学。”再说,借鉴也不是像机器一样简单搬用,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进行创新。实际上任何会计学都是在一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哪怕是最优秀的经济学也是对一定背景经济研究的结果,有一定适用范围,乱搬乱套一定会出纰漏。不言而喻,我们借鉴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创新。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