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整合应把握的重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整合论文,重点论文,社会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源整合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对现有的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各项资源得到发展和完善,各要素之间相互调整并加以重新组合,达到协调统一,形成合力,获得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的整合,即在国家审计项目中,为了弥补国家审计力量有限、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专业化要求的不足,在审计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聘请社会审计资源中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造价师和其他行业专家。这是现代审计的必要形式。
随着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审计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国家审计力量和知识结构不足的问题,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在许多重大审计项目中采取了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专家纳入审计组的方式,按照国家审计的统一要求开展审计工作,社会审计资源与国家审计人员优势互补,有效提高了审计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审计工作。2006年,审计署颁布《审计署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以来,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整合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的目标、任务等存在差异,因此,要找到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我国审计事业不断发展,还需要我们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整合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关键环节
为使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合力”,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署于2004年发布《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审计实施各环节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是国家审计的工作指南。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都严格执行该规定,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线索后,对事实描述、证据收据、问题定性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办法来实施。社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证据和问题定性的把握与国家审计还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在审计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快发现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落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问题表述不清、要素不全、定性不准,对问题的分析停留在表面,有时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能从政策法规层面对问题进行反映,使发现的问题难以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更难形成高层次的信息,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对社会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进行动态控制。这就要求国家审计人员首先要熟悉国家审计的质量要求,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掌握社会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其取证、底稿等要定期进行复核,发现不足之处尽早完善。
审计效率。社会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都具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会按照以往的审计方法和思路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项审计资料的审核十分细致,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线索,但对于把握总体的能力不强,对被审计对象有时会缺乏必要的分析,造成审计方向不够准确。国家审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把握总体是前提,突出重点是手段,只有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才能准确的突出重点,提高审计效率。这就需要国家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的能力,能够在审计过程中对社会审计人员指引正确的审计方向,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的各自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使审计效率和效果达到最大化。
审计纪律。审计纪律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高压线,在本文中主要指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对于国家审计人员,由于普遍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学习,思想政治觉悟普遍较高,遵守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的自觉性较强,但是社会审计人员由于社会背景和工作性质不同,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国家审计人员来讲就少得多,遵守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的自觉性往往没有国家审计人员强。为了能够将国家审计资源和社会审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合力,避免审计风险,就需要对两种审计资源提出相同的审计纪律要求,这是做好两种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要将社会审计人员纳入国家审计项目中来,就需要树立审计组为整体的观念,要使社会审计人员意识到遵守审计纪律的重要性,必要时要建立约束机制,使审计纪律执行情况与社会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对于违反审计纪律的社会审计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必要时要追究法律责任。
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整合实施过程中应做好的四项工作
要使国家审计资源与社会审计资源有效整合,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上三个关键环节,但要在审计项目中具体实施,还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抓好审前培训。审前培训是做好国家审计资源和社会审计资源整合的前提条件,由于工作经历、专业背景等与国家审计不同,社会审计人员在国家审计项目中对国家审计的各项要求并不了解,这就需要在开展审前培训时对审计方案、审计目标、步骤方法、法律法规、纪律要求等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完善国家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每个人都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审计技能,明确审计目标和各项要求;二是要将社会审计人员的各项观念与国家审计人员相统一,要使审计组每位成员都树立整体观念,充分认识到审计组是一个整体,全体人员是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建立审计过程中的动态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审计实施过程中,社会审计人员的优势在审计初期通过扎实细致地审查有关审计资料,会发现一些审计问题线索,但往往发现某些违规行为后就不再深入调查,而这些审计线索对于国家审计来讲往往只是深层次问题的表象,要满足国家审计要求,还需要对这些审计线索进行深入分析,审查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是不是存在体制上和制度上的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只有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进行密切合作、紧密衔接,才能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动态的沟通和协调,掌握审计实施过程中每个人发现的问题线索和有关情况,并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提出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若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要集中审计力量进行重点突破。
建立审计资源整合后评估机制。审计项目结束后,对审计资源整合效果的后评估也非常重要。由于缺乏现成的经验,目前审计过程中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资源整合模式,只有在审计过程中加以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这就是后评估的主要目标。审计项目资源整合后评估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审计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审计人员能力发挥是否充分;三是审计组内国家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的协作效果如何。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估,对资源整合过程中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研究解决方法,为以后的审计项目资源整合工作积累经验。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后评估机制,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审计资源整合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社会审计资源库。审计项目现场结束以后,外聘的社会审计人员将会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再参与国家审计项目的机会往往不多,为了能够在国家审计工作中将资源整合的优势延续到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去,需要建立社会审计资源库。社会审计资源库要以审计资源整合后评估为基础,将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专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专业特长、审计成果、审计纪律执行情况、优缺点分析等进行总结,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审计资源库,以利于在以后的审计项目中继续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作为国家审计机关,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审计资源库,在保护社会审计人员隐私的基础上,要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资源库进行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