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浪浪1 吴虎2
1.身份证4205811990****0075
2.身份证4290061992****1330
摘要: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高新船舶,尤其是 LNG 船,海水对压载管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管路的布置上也产生了更多的限制。针对 LNG 船压载水排舷外管路及涂塑要求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优化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管路布置,形成一套高效、节约且满足趋势要求的压载水管路布置方法。
关键词:LNG船压载;水管路;优化布置;应用
1.压载水排放标准
(1)IMO压载水管理公约压载水排放D-1标准。
该标准已生效实施,多数挂旗国要求在船舶设计建造时必须满足要求,除非IMO D-2标准已经符合。
(2)IMO压载水管理公约压载水排放D-2标准。
生效条件为30个国家批准,占35%世界商船总吨位,达到条件之日起12个月后生效。目前仅剩总吨位还未达到生效条件,预计2016年内将达到生效条件,2017年内生效实施。
(3)USCG“美国水域船舶压载水活生物体排放标准”。已经生效实施。
2.LNG的船舶压载水管路置换系统
船舶海水冷却系统一般是开放式的冷却系统,通过利用舷外海水作为冷却剂冷却淡水、滑油、主机增压空气和空气压缩机等。包括海底门、两台海水泵、海水滤器、阀门及管路等。海水从船舷一侧的低位海底门进入,经滤器过滤后由海水泵打入各冷却器,然后从船舷另一侧的高位海底门排出(见图1)。有时为确保进入冷却器的海水温度不低于2 5℃,可在系统中设置旁通管路使部分海水回流至海水泵进口。另外,在机舱接一个应急舱底吸口,以备机舱进水时的应急排水。
船舶压载水系统主要由压载舱、压载泵、压载水管路及相关阀件组成。可根据船舶营运需要对全船压载舱进行注入或排出,调整船舶吃水和船体纵、横倾,从而保证船舶航行所需的稳性,改善空舱适航性;同时减小船体变形,避免船体过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切力。
图 1 开放式海水冷却管路系统图
船舶压载一般用艏尖舱、艉尖舱、双层底舱、边舱、顶边舱和深舱等作为压载水舱。管路布置形式有支管式、总管式和管隧式三种,船舶压载水舱内吸口管同时具有加水功能。船舶压载水系统能够将全船各压载舱的压载水驳进、驳出或相互调驳,也可靠压
差使舷外海水自动流入压载水舱。一个典型的船舶压载水系统如图2所示。船舶在空载出港之前,先将压载水注入各压载舱,以保证船舶的吃水和船体纵、横倾。在船舶装载货物时,也同时将压载水排出,以保证船舶必要的载货量。
图2 船舶压载水管路系统图
3.IMOD-2标准对船舶设计建造的影响
(1)压载水处理系统发展概况。
目前已有57个压载水处理系统获得主管机关型式认可,满足IMO D-2压载水排放标准,具备装船条件。其中部分系统已获得USCG AMS(替代管理系统)认证,但尚无一家获得USCG认可(有24家已申请USCG认可)。
(2)压载水处理系统对不同船型的影响。
配备压载水处理系统对船舶的舱室空间、发电机容量、压载泵压头等有比较大的影响。不同类型船舶压载能力和压载泵流量差别很大,同时,有的船型对压载水的依赖性强,如液货船和散货船;有的船型对压载水依赖性弱,如集装箱船。不同船型,受影响程度不同。同等吨位的散货船和液货船发电机容量小、压载泵容量大,而集装箱船发电机容量大、压载泵容量小。以配备电解法压载水处理系统为例,散货船和液货船机舱空间可能要加大,发电机容量增加约20%,压载泵压头增加5m,而集装箱船机舱空间和发电机容量可以不变,压载泵压头增加5m。由此可以看出,配备压载水处理系统对散货船和液货船影响较大,对集装箱船影响较小。
(3)不同原理压载水处理系统对船舶设计建造的影响。
目前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原理主要有:紫外线、电解、电催化、臭氧、脱氧、膜分离等。不同原理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特点各不相同,下文将介绍目前采用较多的紫外线法和电解法。
紫外线法工作原理:过滤+灭活。
特点:前处理+后处理模式,全流通处理。系统原理简单、设备体积适中、安装方便。压载和排载均需处理,耗电量高。适用于各类水质,水的浊度和含沙量影响处理效果和耗电量。瞬间杀灭有害生物,适合于短航程。无残余杀灭能力,抑制再生能力差,但后处理可保证处理效果。处理过程不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安全性好。该方法为物理处理方法,不产生化学物质,对环境无二次污染。
电解法工作原理:过滤+灭活+中和。
特点:前处理模式,注入式处理。系统原理简单、设备体积适中、安装方便。耗电量、压降、能耗适中。处理淡水需加盐柜或压载舱预留海水,增加了成本。处理效果不受水的浊度和含沙量影响。灭活时间长,适用于长航程。作用时间长,能抑制微生物再生。处理过程产生的氢气通过风机排至外界,但仍需注意避免氢气聚集。该方法为化学处理方法,易产生二次污染。
4.结束语
适合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将成为船舶设计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压载水管理及所选的管理过程应作为船舶设计的基本考虑成分,并且压载水舱室的设计应便利压载水管理的所有方面,以使中国能出色的完成履约工作,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让中国以一个对海洋环境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
参考文献:
[1]党坤.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现状及履约建议[J].中国远洋航务,2015(2):62-63
[2]吴芳,周鲁兵.船舶压载水管理及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J].江苏船舶,2010(6):23-27
论文作者:李浪浪1,吴虎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3
标签:船舶论文; 水管论文; 系统论文; 水处理论文; 管路论文; 海水论文; 船型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