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援外改革为契机加速实业化国际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业论文,为契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适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对外援助工作实行了改革。这次援外改革的基本方针是继续坚持周恩来总理倡导的援外八项原则,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积极推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方式,使有限的援外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要贯彻落实新的援外改革方案,关键在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生活的主体;在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援外项目执行中,企业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援外改革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这次援外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在援助结构上,主要扩大政府贴息优惠货款的规模和提高无偿援助比重;在项目选择上,重点承担受援国需要的中小型生产项目;在援助方式上,推动援外项目合资合作;在资金渠道方面,将政府援外资金与银行贷款结合起来,并适当将有关企业的资金吸纳到援外项目执行中。
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外援助工作不仅有力地配合了我国外交工作,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而且也曾经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我国外经公司的创建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众所周知,早期成立的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基本上是在各有关部委、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援外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长期从事对外援助工作的实践中熟悉了国外的风土人情,掌握了相应的对外交往技巧,了解了国外收费工程(承包工程)的基本做法,为进入国际承包工程和劳务市场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援外工作者在对外援助工作中,奉行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帮助受援国自力更生经济独立以及不要任何特权等八项原则,博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广泛的赞扬和高度评价,也在国际关系中树立了真诚合作的典范,为我国外经企业到这些国家开展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境外投资和机电产品出口,都与成功地开展对外援助工作密切相关。
在新的形势下,援外工作改革给我国企业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更多、更加直接的机遇。
首先,我国政府充分重视了企业在援外工作中的作用。
援外工作改革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受援国经济私有化的国内外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在这种环境中,国内外各类企业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金融机构商业化管理也使其在经济事务中发挥愈加重大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决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这种变化,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推动我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对外援助工作中的作用。
其二,企业增加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新的资金渠道。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我国许多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历尽艰辛,要么眼睁睁看着良好的合作机会擦肩而过;要么由于融资成本过高而影响了经济效益。资金短缺,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大问题。
我国援外工作改革的重心之一就是讲求社会效益又讲求经济效益。过去我国援外工作虽然对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以社会效益为主,个别项目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较差,对受援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很明显。今后,援外项目要注重经济实效,要对受援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扩大就业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实际作用;中方要保证收回贷款,都必须依靠我国企业的力量,用政府和银行以及企业的资金,以企业行为去创造对受援国和我国有利的经济效益。所以,改革后的援外政策要求大力推行政府贴息优惠货款方式;要积极推行援外合资合作等方式,发挥两国企业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国企业和受援国有关企业可以同时直接使用我国援外资金。对于有实力走出国门而又因资金短缺而受阻的企业来说,援外工作改革为他们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优惠的资金渠道。
其三,增加了企业执行援外项目获得经济效益的保险系数。
按照新的援外项目执行程序,中国企业可与外方企业先行探讨合资合作项目并提出贷款申请,也可由外方政府推荐贷款项目,这些项目经由我外经贸部根据国别政策进行初审后,推荐给援外优惠贷款的承贷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出口银行负责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贷款国的国别风险、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分析、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以及转贷银行的偿还能力和信誉等等。经评估后决定提供贷款的项目,我国进出口银行将同对方的转贷银行商签贷款协议,通过转贷机构放贷、监督贷款的使用和按期偿还。
新的援外方式特别强调贷款的效益原则。优惠贷款项目要保证收回贷出款项,以用来滚动开展援外工作。事实上,新的援外方式在改革资金来源和使用办法的同时,还为确保优惠贷款援外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立了评估机制。在这种评估机制中,进出口银行将在一定程度上行使银行的管理职能,帮助企业审定经济效益和偿还能力。这样,在我国政府和受援国政府协议的框架内,经由转贷银行的担保加之承贷银行的评估审定,这部分援外项目获取经济效益的保障系数大大增加。
其四,新的援外方式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普遍较低,主要症结是国际竞争力差。外经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实业化程度低,缺少资金投入;国家出口信贷规模小,导致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缺少推动力;生产性企业直接出口其产品的比例也微乎其微。
根据新的援外政策精神,我国援外优惠贷款将主要用于援助建设受援国当地需要的生产性项目和我国提供机电产品的合作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的项目,以此大力推动我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走合资合作经营的道路。在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的今天,我国新的援外方式不仅在资金方面将有力地支持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而且将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并促进我国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实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尽管援外方式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在实践中还会面临一些具体问题,但它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符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给我国各有关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外经公司在援外改革中的作用
我国外经公司是执行援外项目的主力军,援外方式改革既给外经公司带来了诸多合作机会,也使这些实业化程度较低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外经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在国际225家最大承包公司的排名中我国有23家公司榜上有名, 因而与国内其他各类企业相比,外经公司这个企业群体拥有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对国际市场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情况比较了解;
——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意识和丰富的执行援外项目的经验;
——国际化经营程度较高和较整齐的国际经营人才队伍;
——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受援国有良好的信誉和合作关系;
——对过去援建的一些生产性项目的技术和经营情况比较了解,如果这些项目转为合资合作项目,则先天条件得天独厚;
——经过多年积累,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企业资产额大增,也可作借贷抵押,为援外合资合作提供了资金条件;
——部分企业已在境外投资兴办独资、合资企业,拥有管理海外企业的能力和经验。
上述各方面优势对外经公司参与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援外项目及援外合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500 多家外经企业虽然同样拥有在境外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资格,但企业类型仍大不相同,各公司实力参差不齐。许多外经公司在援外改革中,仍存在一些不利条件:
——非实体型公司在外经企业中比例较大,多年的中介服务使这些公司缺乏对生产性项目筹划、投资、销售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从而无力直接或独立承担援外合资合作或政府贴息的工业生产项目;
——外经公司中搞工程和贸易的人员较多,但搞工业生产和工业技术的人才缺乏;
——外经公司中的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虽然拥有技术人才,但缺乏对援外工作的经验;
——在外贸业务中,外经公司只有经营三类商品和与承包工程有关的设备、材料的资格,不熟悉其他商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资源类产品的国际营销情况,对利用援外项目开发国内短缺资源、在受援国生产产品销往欧美市场等业务不利;
——许多外经公司财务部门缺乏国际融资经验,对政府贴息贷款援外项目的运作和资金转贷、还贷等环节难以理解和适应。
这些不利因素对外经公司在援外方式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必将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外经公司在过去的援外舞台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可能不再复返。这对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外经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三、外经公司以援外改革为契机,扩大实业化和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综合分析外经公司在新的援外方式改革中占据的优势和劣势,笔者认为,外经公司拥有的优势仍然比较明显。只要扬长避短,采取必要的对策,外经公司在援外改革中仍将发挥其他企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借助以往执行援外任务的经验,研究新的援外方式的内容和操作程序,认真对待和探索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外合作将给本企业带来的机遇。
第二,鉴于政府贴息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项目的特殊性质,外经公司一方面要积极取得我国政府、进出口银行和受援国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受援国寻找符合援外改革要求的项目和合作伙伴。
第三,充分发挥对部分亚、非、拉受援国市场的占有优势,优先寻求以承包工程能够带动国产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的项目,争取纳入我国政府和东道国政府的协议框架之内,获取援外贷款和拓展市场的新的发展渠道。
第四,发挥对过去多年承建的援外项目的有关技术和建设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和拥有部分自有资金及外经人才的优势,结合本公司的行业特点,提出重点合资合作项目或可带动国产设备材料出口的项目,努力与国内外有关生产企业搞股份联合,参与执行工业生产和资源开发类援外项目,并借此机会扩大外经公司的实业化和国际化经营规模。
综上所述,外经公司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与新的援外方式改革结合起来,把执行政府贴息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项目与本企业实现实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综合经营目标溶为一体,才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以援外改革为契机和推动力,求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