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论文_徐丹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论文_徐丹

[摘要]作为职业教育一线工作者,本文作者意识到职业学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大多源于他们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研究者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辅导,针对班级学生不同辅导需求提供不同级别的心理辅导。通过实践,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班级 心理辅导 分层

目前,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采用开设心理课、组建心理社团来丰富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但由于传统学科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这种思维方式的强大惯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本应注重活动性和交往性的教育实践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课程化的“泥潭”。事实上,人的心理成长过程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心理辅导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艺术、教育智慧,更需要长时间的陪伴、发现。它的辅导效果绝不是仅凭每周两节心理课就能实现的。因此,班主任应该借助身份、班级平台的天然优势,积极探索针对班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具体辅导实践为:

一、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根据中职生在校的不同阶段面对的任务、心理矛盾,以发展

性为主,在班主任工作中全面开展、全过程进行。目的是促使中职生心理矛盾妥善解决,心理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品质和谐发展。辅导方法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形式,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

2.创新班集体活动形式。班级活动具有全员参与的特性,能为班级所有成员发挥特长、发展能力提供舞台,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活动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班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题讨论类活动。主题讨论是以学生个人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的讨论活动。通过讨论,让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交流和碰撞。当然,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局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主观性,而这些片面主观的认识往往是导致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通过倾听来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了解他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也形成了对他人、对社会多元的、全面的认识和体悟,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敞亮,心灵变得更加澄明。

社会实践类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企业考察等,可以使学生在参观、访问、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领悟到更丰富的人类文化。它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都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闲暇类活动。相对来说,中职生有较多的校内、校外可支配时间,这些闲暇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可以在引导学生形成对闲暇活动的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养成健康文明的闲暇方式,就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不可忽视的维护和促进作用。就以体育运动为例,它不光可以增进学生的体质,同时能改善情绪——当心情郁闷时,运动可以有效宣泄坏心情;遭受挫折后容易产生的冲动情绪也能通过运动转移或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面向由于社会刺激而造成社会适应问题的学生以及出现危机事件的个别人。要帮

助学生更有效地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使生活更有意义。辅导方法如下:

1.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心理辅导最基本的方式,可以将老师的尊重和接纳态度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增加内在的心理资源,改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的适应能力。当然,要想实现个别辅导的效果,需要教师具备心理辅导的具体能力,如倾听、提问技术、适时共情和生涯叙事。

2.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创造的一个名词,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在高峰体验时,就是人自我肯定的时刻。中职生长期处于不被人肯定、认可的生活状态,很少有展现自己、表达自我的机会,因此,极少有学生有过高峰体验。这样的现状导致两种极端情况的发生:一部分中职生转而追求通过违规违纪的手法实现自我满足,校纪禁止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做别人不敢做的在他们看来是实现了自我价值;还有一部分中职生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体验持续失落,从而导致心理自卑,无论做什么都采取回避的姿态。

尽管“高峰体验”不能通过个人的意愿而发生,但却有可能通过安排周围的环境提高它产生的可能性,因此针对需要第二级心理辅导的学生,老师可以为他们创造高峰体验的机会。

三、针对小部分超出班主任心理专业能力范围的学生、具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班

主任要及时对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甄别,判断他是否属于严重病态心理者。甄别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行为表现、人际关系、躯体和情感五个方面的反应来辨别。

及时转介学校心理咨询师。将辅导对象转介至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同时,班主任有责任将

自己的观察、收集的信息一同整理转介,同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如有需要,协助学校心理咨询师联系家长,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对于校内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抑郁症、精分症,有明显自杀、自伤行为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能力不能承担心理治疗的学生等,班主任应该配合学校与区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外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家长需要自行安排就医的,班主任及学校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参考文献:

①《简明心理学辞典》 杨治良主编 2007年出版[M]

②《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 车文博主编 2001年出版[M]

③《学校心理咨询专业理论与技术》 陈福国主编 2017年出版[M]

④《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⑤《学校心理咨询技术与实务》 张麒主编 2017年出版[M]

⑥俞冬梅.班级团体辅导对中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D]2012.5

[基金项目]属于上海市普陀区职业教育联盟2018年度课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三级心理辅导的研究实践》。课题主持人:徐丹。课题编号:PT201813。

来稿人信息:徐丹,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普陀区清涧路240号。联系电话13795458877,电子邮件地址dandan0126@126.com,职务为教师,职称为中学二级,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心理学。

论文作者:徐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论文_徐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