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论文_樊禄芹

可持续发展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论文_樊禄芹

樊禄芹

射阳县合德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24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对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进步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需要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做好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农产品污染问题,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阐述生态农业的特点,分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探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引言: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持续、稳定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的做到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丰富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由以往提高农民收入,逐渐的加入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任务,建立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了重要战略规划。

1生态农业的特点

1.1生态农业兼具局限性与开放性

由于现如今,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技术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所以,我国必须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并结合我国地广人多的现状,使得我国的土地面积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保障生态农业的经济利益,又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2生态农业系统具有有机性

为了保证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与管理人员就要各司其职,合理的运用生产技术,使土地资源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要农业生产与保护环境同步并进,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在土地上面进行农作物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2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开始逐步的提升,但是其增长趋势已经到达了峰值。若一味的使用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会阻碍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其也无法从根源上满足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在该种时代发展背景下,提出了转变农业生产模式的理念,并推行农业科技的改革,增大了对农业科研的资金的投入量。但是其最终所取得的效果比较差,我国的农民科技水平低下,总体的素养水平也比较差,农民无法及时的接受并使用各类高新技术,这就导致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极差,总体生态农业的发展十分的滞缓。

2.2农业制度不够完整

现阶段,我国所推行的农业制度内容不够完整,存在着各类的缺陷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以往所使用的农业经营模式生产率比较小,且其对于各类资源能源的使用率也比较差,其实际的农业生产率也比较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收入差距悬殊,这就使得农民们受到了各类不同的歧视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农民们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同时阻碍了我国生态农业的构建以及发展。

2.3生产资本不足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力和物力的配合,在当今生态农业的发展背景下,人力和物力的配合程度低下,且人力物力资本呈现出匮乏的状态,资金短缺问题比较严重,这就使得规模化以及一体化管理模式无法推行,总体生态农业发展的前进动力十分的薄弱。

3可持续发展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用

3.1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生态农业的构建活动,可以切实的保障我国农业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状态,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让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变得更加的顺畅以及快速。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严苛遵守生态农业的宗旨以及理念,高效的使用农业资源,更好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现阶段,我国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重视了农业的发展,并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在政策方式开始对其有了一定的倾斜,这就促使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以及生活状态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农民的社会地位也开始有所提高。但是农村人口的数量持续的增多,农业生态环境也处于一个恶化的状态,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水资源以及耕地资源在被污染之后,无法及时的恢复其原本的状态,这就使得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这对农业生产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地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4.1发展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通过深入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地处理好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避免通过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发生。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减少化工产品的使用频率,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生产技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保证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发展,选择适合生态农业的新能源,减少对化工产品的依赖,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效发展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4.2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了解农业生产规律,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因地制宜的理念,调整和优化当前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各部门需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经济活动,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地进行。在农村地区有效发展环保产业,并且带动其他的产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开发出更具有生态效益的高附加值产品,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4.3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保证生态农业市场的平衡,政府需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生产绿色产品,并且指导农民将绿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开展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试点,转变农业生产结构,放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严禁乱砍乱伐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我国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4.4大力发展和优化农村地区的环保产业

在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环保产业是具有优势条件的。通过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带动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进步。并且在发展环保产业的同时,还能够与外部的生态环境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即“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开发和销售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使农业的生态化道路更加宽阔和平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与资源节约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优惠政策的支持。

结语: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因素,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这项任务是艰巨和长久的,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还要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法规制度约束力,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荒田村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划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钟日初;虎门镇佰方新生态农业园建设探索[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3]庞嫦嫦;崇明生态农业战略下的劳动力就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余爱国;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论文作者:樊禄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可持续发展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论文_樊禄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