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维度与实践路径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维度与实践路径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维度与实践路径

伊 竹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核心的战略思想。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源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目标指向。提高生产力水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条件;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长效制度保障;优化调整国际经济结构、积极重塑国际分工格局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生成维度;实践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不同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霸权主义、以强凌弱思想。准确理解、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有利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目标。西方国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竞争具有普遍性,利益冲突是必然的,因此人类始终处于紧张对抗状态。也就是说,人类不可能在和平关系中发展。但是,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向人类展示的逻辑前景表明,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发展选择。我国通过宣传和谐世界、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等理念的方式倡导建构世界新秩序,旨在减少国际竞争本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创立亚投行、建设“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都证明合作可以成为协商、共享的过程。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化解人类的矛盾对抗和建构共同繁荣的世界而诞生的。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代表着世界发展新方向。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秉持各国共同治理国际事务、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的“全球治理观”〔1〕。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以往的丛林法则、零和博弈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谋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世界发展大势。因此,国家要发展,要繁荣昌盛,就必须把握、适应时代潮流,共同制定国际规则,要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坚持国家之间不分大小、不分强弱、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治理国际事务,就是在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命运不是掌握在某个或少数国家手中,而是掌握在世界各国的手中。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就是要秉承正确的义利观,加强同各个国家的对话、交往与合作,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从而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H-FABP、CK-MB、cTnⅠ均高于本组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世界共谋利益的立场上,提出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战略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合作共赢。对于整个世界来讲,19 世纪是转变与危机并存的时代,转变在于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发生,前者改变了生产关系性质,后者则改变了生产力条件。与此相对应的两大危机即生产关系方面的阶级斗争以及生产力方面的经济危机。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就源自于消除这两大危机的设想。20 世纪是战争与革命并存的时代,毛泽东根据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美国、苏联这两个原子弹多的国家被看作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被视为第二世界,除日本外的亚洲、整个非洲、拉丁美洲属于第三世界〔2〕。在“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指引下,邓小平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时代,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矛盾仍然突出,文化冲突和多元价值现象仍然不可避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合作共赢为理念,以共谋世界利益从而实现各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其是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战略思想。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维度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理论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是影响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重要因素。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了生产力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40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生产资料、劳动力以及资本等各要素的全球拓展成为可能,从而建立起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资本主义交换方式随着航海业和陆路交通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出现了殖民主义扩张和对殖民地的贸易,最终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今天,人类必须面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中国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就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同时,实现共享还需要各个国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遵循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之间的冲突首先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政治权力只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阶级差异的基本标志是他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即他们与生产资料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造成了“阶级对立简单化”〔4〕401,形成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对立,而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一球两制”的矛盾背景下,按照马克思关于消灭阶级所必须的生产力基础的观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借鉴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合理经验,旨在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在国与国之间找到人类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切实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并且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结合数学的自身特点,灵活开展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要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毛泽东同志“三个世界”的战略思维,还是邓小平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的“国际新秩序”,或者是江泽民主张的充分发挥多边外交和双边外交的各自优势,推动建立“双边与多边外交密切结合”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用药护理管理。老年精神分裂症病患体质差,对药物不良反应敏感性更强,部分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氯氮平、氯丙嗦等),故而务必要加强用药监督指导,为其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抗精神药物,一旦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及时汇报给医师快速反应作出处理。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现实背景

不平衡的竞争格局给全球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能否克服全球化进程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全球化是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和历史趋势,但问题在于,如何面对这一历史趋势,更在于如何通过世界各国的努力解决、克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在矛盾和严重弊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针对目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严重弊端而提出的,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其特殊内涵与意义,旨在解决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力图为解决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因此,只有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才能全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潮流与历史进程,其核心内容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全球拓展又反映在资本逻辑的全球演化之中。资本无限追求价值增值的本性使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竞争。竞争现象的存在使世界经济体系本身充满着矛盾与冲突,虽然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与发达国家形成竞争,更无法阻止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向发达国家流动。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路径

(一)提高生产力水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条件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球两制”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桥梁。探索人类幸福的理想目标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在头脑中勾勒、编织关于理想社会的蓝图不同,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人们正在进行的运动探寻通往幸福之路。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经济危机与阶级斗争这两个事实使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经济危机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大机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且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引发阶级斗争的激化。起初工人阶级联合发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大规模运动,由此提高了无产阶级觉悟,他们开始为提高工资而进行斗争,其斗争形式也由最初的分散状态转变为与整个资本主义相抗衡的跨越民族、跨越国界的组织。无产阶级的联合是为了消灭阶级,消除剥削、压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共通之处在于目标的一致性,前者是实现后者的桥梁,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目标指向。

(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长效制度保障

目前经济全球化过程总体来说是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进行的,但问题在于资本逻辑本身关注的是利益最大化问题,而非公平与正义。第一,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是针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竞争博弈模式而言的一种策略选择,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模式提供保障。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明确打出国际公平正义的旗帜,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干涉他国内政,等等,有助于公平正义理念的践行。第三,我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倡导全球治理民主化。经济上,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以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政治上,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协商、谈判化解分歧,以及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同时,气候变化是需要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每个国家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所有国家都有责任采取适当措施。全球性气候变化要求尽可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旨在加速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是各国为世界共同分担责任的举措。面对气候变化,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制定保护生态环境以造福人类的制度。

(三)优化调整国际经济结构、积极重塑国际分工格局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全球化趋势使国家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并产生了时空依赖性,这将影响每个国家的生产过程。经济方面,全球化表现为促使资源配置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跨国市场的形成。政治方面,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制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市场形成趋势的国际法律制度,加强完善自身的法律体系、价值体系建设,并且要在追求国际公平、公正中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文化方面,要秉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全球化实质上是世界秩序的一种新结构,全球化趋势使各国联系在一起,使得生产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就这一意义而言,任何产品都是各国集体协作的产物。与此同时,随着信息交流、文化融合的加强,更深入的全球化可以让世界各国更加了解国际规则,例如“一带一路”的共建、亚投行的形成、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立等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

最不利组合取值为:剪力为-5843.460kN,底部垂直力大小为153 032.69kN,弯矩为786 520.44kN·m。单独外筒模型下底部支座荷载数据如表4所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1-442.

〔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203(2019)05-0026-03

〔收稿日期〕 2019-08-07

〔作者简介〕 伊 竹(1992-),女,辽宁丹东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基础理论。

责任编辑 梁华林

标签:;  ;  ;  ;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维度与实践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