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途径论文,高校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设置审计委员会
虽然高校内部审计很难像社会审计那样超然独立,但是,如果有较好的审计环境,那么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当前高校的资金、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科层组织复杂,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能够在实质上形式上独立,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但是,缺乏资金投入与相对高层次人才参与、支持的审计监督是脆弱的,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尝试建立由上级主管单位、财政部门、高校联合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以此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领导机构,内审机构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负责、报告。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应主要包括:(1)督导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运行;(2)督促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3)负责管理委托外部审计的有关事项。无论内部审计机构形式上是否独立,在高等学校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将从实质上和形式上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改善内部审计受制于管理层的状况。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1.争取领导支持。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离开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很难开展的。而学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其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以及审计工作成绩的取得。因此,一方面,审计人员应坚持不懈地向领导宣传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及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从而使领导加大对内审的关注、重视、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内审部门要积极开展工作,做出成绩,只有让领导真正体会到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才能取得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内部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机构、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是审计工作的承担者。高校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政策性强,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具有审计、会计、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才能使审计队伍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才能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当前,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1)抓好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围绕审计工作重点,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加强审计业务培训。(2)围绕审计相关知识培训与审计技能进行培训。(3)抓好审计人员学历上台阶工作,积极鼓励支持审计人员参加与审计专业相关的硕士、博士等高知识层次学历教育。
3.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1)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是指内部审计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指导,以实现内部审计的规范化。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除遵守国家有关的内部审计准则外,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以下制度:审计人员业务等级与工作制度,以正确区分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确定审计人员的工作组织形式;确定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估制度,以有效地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增强工作责任感;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以惩戒在工作中违反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造成重大影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发展制度,以帮助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人力资源,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建立质量控制制度,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2)内部审计过程控制。(1)开展审计前调查,以根据每个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来做好审计方案。(2)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客观地选派审计小组组长,以确保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抓好审计项目的日常控制。(3)落实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认真复核审计证据,重点关注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合法性。(4)对审计结论、评价、建议的审定,如,定性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合理,建议是否可行。
4.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目前高校以手工查账为基础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已经无法适应高校财务电算化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应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探索计算机系统审计,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与传统账项基础审计理论相距甚远的现代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及其配套的技术和方法已被广泛运用。随着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颁布以及高校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统计抽样技术、分析性复核技术已不可避免地被运用到高校内部审计中来。广泛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
5.审计项目外包
高校内部审计可以将自身审计优势不明显以及可能会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审计项目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从实践来看,审计项目外包,有以下优点:(1)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业务能力上,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大批会计、审计、咨询等领域专业人才,能够使企业根据审计项目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人才,可以利用内审无法获得的专门技术。同时,注册会计师熟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够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切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议。(2)可以相对节省审计费用。(3)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集中精力,将有限的资源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内部审计。但同时,高校内审机构应在事务所审计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审计质量控制。
(三)拓宽审计领域
高校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的职能作用,必须在拓宽审计领域上下功夫。
1.开展同级审
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来说,开展同级审可以从源头上对教育经费的使用加以制度监督的保障。以前高校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对学校二、三级财务进行,学校预算及教育事业经费收支核算在一级财务,国家有关部门及学校相关人员需要监督以及及时掌握教育经费如何运用以及运用是否合理,财务是否负担过重,办学风险是否过大,所以内审部门应根据学校的要求对一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内容主要是: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本级和院系其他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同级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还必须要求一级财务机构定期报送下列资料:学校审查批准的本级预算、年度收入计划,以及本级各部门向所属各单位批复的预算;本级预算收支执行和税务收入计划完成情况月报、决算和年报,以及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综合性工作统计年报,情况简报,相关财务和会计等规章制度等等。
2.尝试风险审计
内部审计要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战略、经营决策中,随时预测风险,把风险及时地反映给学校有关决策部门,提出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建议。目前高校建设新校区,异地办学,成为各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率的一种举措,但同时由于贷款规模过大,隐藏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把学校扩展作为重点风险领域来监控。对于风险审计,高校内审机构还应加强对校办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价,帮助其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指出其控制缺陷并提出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控制措施,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控制体系,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3.完善专项审计
专项审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非常便于组织,便于找全局性、共性问题;便于突出重点,实际效果明显;便于提出建议,服务于宏观决策。简而言之,专项审计特别有利于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热点、难点、重点上,譬如,在内容上关注学校领导比较关心的问题(院系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职工医院药品及转诊情况的调查),涉及到学校教职工利益的难点(课时津贴与科研工作量的调查),院系的调查(院系本科生经费使用情况的调查)等问题上,用于亟待加强控制的问题上,用于决策急需的信息上等。在形式上,专项审计可以采用专项资金审计、专项基金审计、专项经费审计等。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