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肠梗阻患者的诊断资料,对患者采取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根据CT的表现,分析患者肠梗阻的病因,并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分析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正确率。结果:检查显示主要的肠梗阻病因为肿瘤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以及粘连性肠梗阻;X射线检查的漏诊和误诊率分别为23.21%、25.00%,而CT检查的准确率高达100.00%,显著优于X线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使用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且没有不良反应,还能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从而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应用价值
单纯性机械性梗阻的血管或神经不会出现损伤,但若是完全性梗阻,则会引起近端肠管扩张,远端肠段萎陷。粘膜的正常分泌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肠壁水肿和充血,并加重肠蠕动和分泌紊乱,从而增加了脱水、缺血、坏死、穿孔、腹膜炎和死亡的危险性[1]。常见的病因有粘连、疝、肿瘤、异物(包括胆结石)、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巨结肠病、粪便嵌塞及肠扭转。过往临床上诊断该病主要采取腹部平片,但随着CT技术在近年不断发展,腹部平片才慢慢显示出不足之处,本次研究以分析探讨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目的,现将详细报道呈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56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54.3±3.1)岁,平均病程为(5.5±3.8)h,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语言表述不清的患者以及神志不清的患者。研究需取得所有受试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并签订书面协议方可展开。
1.2方法
仪器设备为日本东芝生产的螺旋CT,扫描时所有患者取仰卧位,扫描时从患者的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的厚度为3-5mm,层距为7mm,且当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后,方可开始增强CT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调整CT扫描,如:(1)需紧急CT检查的患者,可直接插管灌注肠道内造影剂,然后行腹部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2)完全梗阻的患者,需先行胃肠减压,减压后灌注造影剂90ml左右,然后再进行减压,最后进行CT平扫;(3)不完全梗阻患者,可分段口服造影剂500ml左右,2h后进行CT平扫;(4)疑似为结肠梗阻患者,先结肠灌肠造影剂500ml左右,后行CT平扫[2]。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CT的表现,分析患者肠梗阻的病因,并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分析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正确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所有患者的肠梗阻病因及例数
检查显示主要的肠梗阻病因为肿瘤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以及粘连性肠梗阻,详见表一。
表一 所有患者的肠梗阻病因及例数[n(%)]
注:P<0.05,具有可比性。
3讨论
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机械性梗阻被分为小肠梗阻(包括十二指肠)和大肠梗阻。单纯型梗阻的血供未受影响,坏疽型梗阻的肠段动脉和静脉血流被阻断。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肠梗阻的诊断水平也显著上升,CT扫描能发现各项同性的特征,还能提供高质量的MPR图像,外科医生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化指标等可更准确的判断出患者肠梗阻发生部位、原因以及发病机制等[3]。
肿瘤性肠梗阻:CT诊断可显示出肿瘤的部位,肿瘤周围的侵犯情况,淋巴结以及远处的转移情况。主要表现为:(1)梗阻的部位发现软组织肿块或者结肠壁增厚,扫描增强后移行带则会出现异常强化,良性肿瘤则表现出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移行带也比较平滑;(2)恶性肿瘤肠壁出现不规则的增厚,且伴随有管腔不规则狭窄或者偏心性狭窄,部分病例可发现伴随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者其它脏器转移,且移行带表现僵硬;(3)结肠的恶性肿瘤由于容易导致肠穿孔,故CT表现为肠梗阻近端的肠壁很薄且可见局部肠壁的不连续,周围肠系膜结构浑浊,腹腔内气体散乱[4]。故可根据各个不同的扫描结果判断出各类梗阻的情况,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粘连或者腹腔内粘连所引起的肠梗阻,是最常见的肠梗阻病因之一,该类患者多患有腹部炎症病史或者手术经历,患者梗阻部位可见肠腔呈鸟嘴样改变,或者临近肠系膜、肠腔变形,有时还能看到粘连的索条。CT诊断则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显示假阳性率较高,是由于粘连性肠梗阻为排他性诊断,故对于移行带显示不清楚或者移行带未发现明确病变的病例,可依据条件增加灌肠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粪石性肠梗阻的发生是由于一次性进食过多含有鞣酸食物引起的,该类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节段性的狭窄与扩张,狭窄段肠系膜侧壁表现出轻度到中度的增厚,且缩短,对侧肠壁呈现出假囊状改变,CT诊断能有效判断肠梗阻的程度,并及时发现并发症。
X线检查由于常会受到患者肠内气体、积液的多少以及液平面的不明显等情况的干扰而出现误诊或者漏诊,而CT诊断则是根据患者肠道内是否发生扩张、扩张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气液平面等多方面来行摄片诊断的,能直接显示梗阻部位的情况,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分别采取X线以及CT检查后,结果显示CT检查的诊断情况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从数据上显示了CT诊断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各种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使用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且没有不良反应,还能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从而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永梅. 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03):160-161.
[2]张利平,盛雪霞,吉剑. 多层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83-84.
[3]傅振杰,傅瑜莹. 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8):92-93.
[4]贺仁杰,官瑾,石尖兵等. 64排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3807-3809.
论文作者:何长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机械论文; 病因论文; 结肠论文; 造影论文; 准确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