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心理防御机制论文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心理防御机制论文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机制论文,理论论文,心理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09)12-0060-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是“内化”阶段,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动机;第二是“外化”阶段,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把相关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第三是“评价和双转化”阶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联系,通过对个体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反馈,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两个转化”的行为,并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品德。[1]

随着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的多重化及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已很难满足需要。在内化阶段中,重要的是大学生必须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影响,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动机才会成为可能。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仅使用单一的灌输方式,很容易使现在的大学生产生逆反或排斥,导致信息接受梗塞甚至接受通道关闭,从而影响内化阶段的效果。在外化阶段,由于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贴合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使“意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平台不能很好地建立起来,外化无所依托,因而很难实现转化。在评价和双转化阶段中,因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重管理轻教育的倾向明显,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偏低,工作中缺乏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和特点的深入了解,相互间的内心沟通欠缺,致使该环节很难发挥作用。不难看出,若要让教育者能真正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人们在甄别、调节和接受外界信息方面的研究值得借鉴。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学最具创造性的贡献”。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求得内心平衡的心理措施和防御手段。[2]个体的防御机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①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投射、分裂性幻想、被动攻击、潜意显现、疑病和分离;②成熟型防御机制:升华、压抑、幽默、期望和利他;③中间型防御机制:转移、潜抑、隔离及反作用生成。[3]

从定义可以看出,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内心对来自外界信息和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心理防御机制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消除个人态度与外在现实之间的冲突,[4]而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关键也在于如何让学生把来自外界的思想道德理念内化为内心所拥有的道德品质并以此指导实践。因此将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助于教育者方法的改善和大学生对主流思想道德信息的接受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以掌握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性为切入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造成青少年教育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阶段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5]如果能够改变容易引发学生抵触、排斥、抗拒等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的直接灌输式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而改用间接渗透的隐性教育,就能使大学生在主观上更容易接受教育的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性,就能以此作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的方式,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进行思想辅导。譬如对于一位心理防御方式具有被动攻击、隔离、疑病、潜抑等内在特征的大学生,可观测到的多为自卑、内向、敏感等性格表征,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就应该更多的从努力解决其现阶段具体困难和需求出发,如进校之后的心理落差,独立生活技能的欠缺等等。教育者还应理智、热心和富于耐心,使其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师长的关怀,而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和指责他,避免触发其内心针对新环境和陌生人际关系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在这基础上进行道德和思想观念上的引导,则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具备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心理特征,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我们要做的不是化解和消除学生的内心防御,而是要根据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减少不利的心理防御方式,使正确的理念和信仰能够被接受,进而使内化过程得以产生。最终改变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死板理论、空洞说教的观点,把僵硬的道德灌输过程转变为大学生主动坚定信仰、磨练品格、寻求人生航道的过程。

(二)以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全人格培养的前提和保障,而健全的人格培养是良好道德素质形成的基本途径之一。大学生们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的群体,通常有着不同于一般青年的更高的抱负和追求,也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而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们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正是他们想要更有所作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对大学生们来说,从中学到大学,各种新的矛盾纷至沓来,不少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在心理上感觉十分痛苦,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逃避或抱怨无济于事,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和进行自我调节。[6]合理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人们客观地面对心理压力或挫折,选择合理的、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主动调节自身的行为和态度,而不至于在情绪上过于痛苦和不安,甚至引发极端的后果。

要使大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去维护心理的平衡与稳定,需要先让大学生明白保持心态平衡和健康的价值和意义,了解一点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清楚自己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和特点,学习和掌握心理应对与情绪调节的常识与技巧,逐渐学会合理运用各种心理防御方式来应对压力和挫折。整个引导过程的关键在于“合理”。要让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采用的心理防御方式,与他现阶段具备的心理素质水平相一致。对于一个外向开朗、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多引导其在面对困难时采用升华、幽默、利他等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思考的重点在于如何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去迎战困难;对于一个沉默内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其采用补偿、转移、合理化等心理防御机制,以维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向成熟和积极的类型过渡。总之,进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的教育和相关的训练引导,其落脚点就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品格和自强人格。

(三)以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支撑点

校园是大学生的主体生活环境,优化校园环境,培育向上的校园文化,能有效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干扰,为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提供有效的支撑。

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齐光洁的校园甬道,美观科学的教室装饰,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可以愉悦人的身心、开阔人的心胸,从而诱导人倾向于选择成熟的、理智的防御方式,减少消极防御方式的产生频率。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的师生,也能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营造出一种良性互动氛围,潜移默化的对心理防御机制运用不佳的同学产生积极影响和拉力。当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环境共同作用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才会成为可能。

除此之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通过多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产生影响。只有在高校、社会和家庭三方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得到最积极健康的发展。

(四)以提升教育者的专业化程度为着力点

大学生处在情感细腻丰富、情绪状态较为偏激的阶段。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教育者的指导,另一方面却又常常以片面的逆反心态去解读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双方关系冷淡、情绪对立,那么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非常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从而导致对教育内容的冷漠、曲解或拒绝,使教育归于无效甚至负效果。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结果的好坏。

学习和借鉴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还能降低教师不合理运用防御机制去面对学生的可能性,从而促使教师努力做到以大方得体的行为和高尚磊落的人格去影响、感召学生,以达到甚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问题、压力和挫折感,舒缓情绪,平和心情,让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对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的掌握,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职业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以便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采取的防御方式,及时洞悉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对个体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以便通过反馈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两个转化’的行为,并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这一目标。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仍存在着思想道德情感偏激化趋向明显、道德论认识与规范自身品德行为脱节、贪图享受、狭隘自私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就在于去探求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让大学生们更好的接受积极的,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信仰和道德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自发地构筑一种广义上的内心防御,消除外界的各种不良刺激和侵害,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有所作为。

标签:;  ;  ;  ;  ;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心理防御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