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实验设计初探_实验设计论文

探究新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编写,依据新的课程计划和新的教学大纲,体现和渗透了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在结构体系上都作了比较大的变动,体现在实验内容方面,删除了部分对环境有污染的演示实验,如“实验室制取硫化氢”,“苯跟溴的取代反应”;对部分传统实验在仪器的选用上作了改进,如分组实验“中和滴定”用碱式滴定管而不用量筒来量取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使之更合理,更具科学性;增添了不少新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铁与水蒸气反应”等。在新增实验中,有不少实验在演示效果和实验的成功率方面还有所不足,尚需我们去不断探索和改进。我对一些实验进行了研究和试验,现提出自己的改进实验设计。

一、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

新编高二课本的“铁与水蒸气反应”演示实验有两个不足之处:(1)玻璃管里还原铁粉和石棉绒混和,由于石棉绒传热较慢,铁粉不易很快获得高温变红热。(2)干燥管里用固体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当玻璃管导出的气体有过量的水蒸气,遇冷会在干燥管里很快液化,使固体干燥剂溶化,致使干燥作用失效,因而实验不易成功。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改进了实验的设计。

1.设计原理。(1)还原铁粉很快获得足够高的热量。把还原铁粉加水搅成糊状,直接涂于耐高温玻璃管内壁,并在玻璃管内放光亮的细铁丝圈,这样加热时,铁粉及铁丝能很快受热变红,与水蒸气充分反应。(2)干燥剂稳定有效。干燥剂改用浓硫酸,以洗气瓶盛装,足量的浓硫酸有效洗去水蒸气,经干燥的氢气顺利通过。

2.装置(如图1)

图1 装置图

3.实验步骤

(1)玻璃管内壁涂还原铁粉环约10cm宽(预先用酒精灯烘干),再在管内前、后、中间放三段用砂纸擦亮的螺旋状细铁丝圈。烧瓶里盛水用开水,以缩短实验时间。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2)打开弹簧夹,加热产生水蒸气后一会儿,即用喷灯加热玻璃管,当喷灯火焰把铁粉烧得红热,可观察到浓硫酸洗气瓶里不断有气泡产生,当气泡连续均匀时,可用试管收集气体验纯。(3)验纯后,直接在导管口点燃,会观察到氢气火焰燃烧,现象十分明显。整个实验约需5分钟。

4.实验注意。(1)使用喷灯加热玻璃时,要适当移动喷灯,避免玻璃管的一处因过热而熔化烧破。(2)实验完毕,要先关闭弹簧夹,再熄灭喷灯和酒精灯,防止浓硫酸倒吸。

二、乙酸钠水解反应

在新高二化学课本的学生分组实验“电解质溶液”中,有一个重要实验乙酸钠水解反应,这个实验看似十分简单,但要做成功却不很容易。乙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OH[-]浓度变大,依实验要求应有:在乙酸钠溶液里开始滴入酚酞试剂显浅红色,加热后变深红色。但常常是先滴入酚酞试液不显色,加热后显红色不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1.影响实验的因素。教本没有提及乙酸钠溶液的浓度,影响实验效果是否只与乙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还有其他因素吗?我经多次实验分析,发现既与配制的溶液浓度有关,也与配制的溶剂水有关。

(1)溶剂水:首先,配制乙酸钠溶液不能用自来水,因自来水用氯气消毒后pH<7,显酸性。要用蒸馏水,一般也要检测其pH值是否等于7,因我们实验室使用的简单蒸馏法难于制得高纯度的蒸馏水,普通蒸馏水pH值往往也略小于7。影响pH值的因素主要是水源。通过水厂处理过的自来水,其中还尚存在一定的杂质,这些杂质尤其是挥发性的、易溶于水的化学杂质(例如二氧化碳等),往往在蒸馏加热过程中挥发成气体,而在冷凝过程中又重复溶解于蒸馏水里。

(2)乙酸钠溶液的浓度:我经过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对比试验作了一个统计,列表如下:

表1 不同浓度的溶液对比试验统计

┌──┬────┬────┬────┬─────────┐

│编 │乙酸钠溶│乙酸钠溶│酚酞试液│实验现象 │

│号 │液的浓度│液的体积│ 的用量│ │

││││├───┬─────┤

││ (%)│ (mL)│(滴数)│加热前│ 加热后 │

├──┼────┼────┼────┼───┼─────┤

│ 1 │5

│3

│2

│不变红│ 浅红色 │

├──┼────┼────┼────┼───┼─────┤

│││││ │ 红色略 │

│ 2 │10 │3

│2

│浅粉红│ 有加深 │

├──┼────┼────┼────┼───┼─────┤

│││││ │ 深红色 │

│ 3 │15 │3

│2

│浅粉红│ (明显)│

├──┼────┼────┼────┼───┼─────┤

│││││ │深红色(十│

│ 4 │20 │3

│2

│浅红色│分明显) │

└──┴────┴────┴────┴───┴─────┘

从上表实验结果可知,乙酸钠溶液的浓度大小对实验效果是有影响的。浓度太小,加热前后,溶液颜色变化不显著,适宜的浓度是15%~20%,效果显著。

2.实验操作方法。(1)预先处理蒸馏水,测蒸馏水的pH值如小于7,把蒸馏水放在烧杯里,加热煮沸2分钟,使溶解其中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挥发掉,冷却后装入容器密闭备用。(2)实验时,用上述的蒸馏水配制15%~20%的乙酸钠溶液,按实验步骤,取3mL乙酸钠溶液在试管里,滴入2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浓度稍大些,每升90%乙醇中溶解2克酚酞为好),即显浅粉红色。再分成两份,一份加热即变深红色,一份对比,现象就十分明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做好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实验本身是一门科学,现在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实验,这些实验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当对这些实验的设计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索水平,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标签:;  ;  ;  

新教材实验设计初探_实验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