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 8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黄疸;新生儿;蓝光疗法
临床上将出生未满28d的婴儿称之为新生儿,在此期间发生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多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时就出现,4~6d 达到高峰,7~10d 即可消退,一般无需特别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不同,其不会自行消退,并且病理性黄疸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并发胆红素脑病,一旦形成,将造成永久的、严重的、不可逆的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对患儿家庭也来深重影响。而目前临床多采用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特别是蓝光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为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措施,特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中男22例,女12例;胎龄28~41周;出生时体质量1800~3700g;入院时总胆红素值为(286.1±61.9)μmol/ L。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胎龄28~41周,出生时体质量1700~3700g;入院时总胆红素值为(283.7±60.9)μmol/L。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儿已排除了溶血、遗传性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肝功能异常等引起的皮肤巩膜黄染。
1.2 治疗方法 患儿首先给予病因治疗,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选择蓝光进行双面照射,将光疗箱内上下各设置一组蓝光灯,光谱波长选427~ 475nm,婴儿位于上下光源当中。由于在光照过程中会有不显性失水,因此同时尚需给予补液治疗,另加服茵栀黄口服液等来进行治疗。在照射过程中要用黑色眼罩保护患儿双眼,并用尿布遮盖会阴、肛门部,以免损伤患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时程蓝光照射治疗,持续照射,16h/d,1次/d,而试验组患者给予短时多次蓝光光照疗法,持续照射,8h/d,2 次/d,中间间断4h。
1.3 护理措施(1)光照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新生儿黄疸的起病病因、临床表现、蓝光照射的作用、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家长可以清楚了解该病,以此取得家长的充分理解、积极配合,方便为患儿进行治疗;②蓝光箱的护理:清洁暖箱,检查蓝光箱灯管是否良好,灯管时间是否过期,照射前用95%乙醇擦拭灯管,避免灯管上有灰尘影响照射效果。依据患儿的年龄调节箱内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设置在30 ~32℃,相对湿度设置在55%-65%,蓝光箱水槽内加蒸馏水至2/3满,将蓝光箱置于病室整洁、通风良好的房间,温度保持在20 ~ 24℃。③患儿的护理:在治疗前了解患儿疾病情况及相应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始光照前给患儿洗澡,清洁全身皮肤,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以免影响蓝光的穿透效果。帮患儿剪短指甲,避免其抓伤自己。用黑色眼罩或黑布遮盖眼睛,以免蓝光损伤视网膜,用合适的尿布湿遮住会阴部,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除会阴、肛门外,其余部位均需最大限度地裸露。(2)光照中护理:①患儿入箱打开蓝光后开始计时,做好记录。并在光照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的尿布及眼罩是否脱落。②光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及温箱变化,因此应每隔1h 测量体温一次,当体温超过38.5℃时应立即停止光疗,待体温降至正常时再开始进行光照治疗。③在光照过程中注意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同时观察并记录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皮疹、发红、干燥等,还应密切注意患儿的精神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④经蓝光照射之后代谢产物会经肠道排除,因此大便次数会增加,要做好新生儿的肛周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3)光照后护理:①在光照结束后,检查患儿皮肤有无损伤,为患儿穿好衣服,注意保暖。②在光照后仍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体温变化,如有异常迅速通知医师,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小时至第96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测量血清胆红素浓度,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患儿是否出现发热、皮疹、腹泻、进食量减少、脱水、体温异常、烦躁哭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皮肤、巩膜黄疸完全消退,小便颜色正常,复查血清总胆红素<100μmol/ L为显效;皮肤、巩膜黄疸减轻,血清总胆红素复查较治疗前下降为有效;无效:一般皮肤黄疸没有改善,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并未下降甚至较原来升高。
2 结果
两组患儿光疗前后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实验组血清胆红素为(286.1±61.9)μmol/L,治疗后第48小时血清胆红素为(211.4±41.9)μmol/ L,治疗后第96小时血清胆红素为(121.7±29.3)μ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为(283.7±60.9)μmol/L,治疗后第48小时血清胆红素为(227.3±43.6)μmol/ L,治疗后第96小时血清胆红素为(149.5±32.6)μmol/L;两组患者光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光疗后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中3例发生皮疹,2例发生腹泻,3例发生烦躁哭闹,不良反应率为23.53%;对照组中5例发生皮疹,4例发生腹泻,4例体温异常,7例烦躁哭闹,1例发生脱水,不良反应率为61.76%。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学上将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统称为新生儿黄疸,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新生儿时期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衰老的红细胞经过代谢而产生的。但在新生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从而导致体内胆红素增多;此外肝细胞的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低下,胆红素排泄异常,肠肝循环增加等原因也使得体内胆红素增高,从而引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而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nm,所以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经过蓝光照射后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可氧化分解为水溶性异构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妮.新生儿黄疸2种蓝光疗法的临床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3-24.
[2]刘颖,周于新.蓝-绿光联合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1):808-810.
[3]王林送.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预后多因素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7):1178-1179.
论文作者:王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胆红素论文; 黄疸论文; 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蓝光论文; 血清论文; 皮肤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