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208医院461临床部)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动脉栓塞的急诊手术护理对急诊手术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34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护理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急诊手术护理的应用价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抢救成功,均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述患肢疼痛减轻。结论 加强急性动脉栓塞的急诊手术护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利于抢救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动脉栓塞;手术;急诊护理
急性动脉栓塞(acute arterial thromboembolism)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心端大动脉壁脱落,被血流冲向远侧,停留在直径小于栓子的动脉内,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的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发病高峰多在50~70岁,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下肢的发病率高于上肢,此病起病急、发展快,及早的诊断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若不及时治疗可使病人脏器受损、终生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34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护理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57.3±2.2)岁。
2临床表现
2.1疼痛
是肢体动脉急性栓塞的最常见表现,发生突然而且剧烈,并不断加重,距栓塞平面越远症状出现越早。以后疼痛转为无痛,这是因为随缺血的加重,所产生的感觉障碍将替代疼痛症状。
2.2皮肤苍白
是急性动脉栓塞的早期症状,肢体皮肤呈蜡样苍白,随病情加重,皮肤将出现紫色斑块,如手指压之变白,说明毛细血管的血流可复性尚好,如无变化则可能发生早期坏疽,随缺血加重,受累肢体皮肤将出现水泡并进一步变色,最终可出现干性或湿性坏疽。
2.3动脉搏动消失
发生在栓塞动脉节段的远端动脉。如栓塞不完全,可触及减弱的远端动脉搏动。
2.4皮温降低
栓塞动脉远端肢体皮温下降,严重时冰凉。一般来说,皮肤变温带常距栓塞部位远端一手掌处。
2.5感觉异常
发生在急性动脉栓塞的早期,初期感觉麻木、发胀感,严重时出现麻痹,感觉异常和减退区域,常呈袜套样或手套样分布。
2.6运动障碍
是肢体严重缺血的晚期表现。当运动障碍出现同时伴有受累部位肌肉组织变硬、压痛阳性时,提示病情较重,肢体已经开始发生坏死。
2.7其他表现
病人还可伴有感染中毒等全身症状或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或合并症。最常见的是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或意识状态的改变等[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由于肢端疼痛和坏死使病人十分痛苦和严重焦虑,医护人员应以极大的同情心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其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病情观察
(1)尽快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做好心电监护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等变化。诊断明确者可使用哌替啶等止痛剂,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2)对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给予氧气吸入,并准备急救物品及药品。
(3)患肢保温,禁用热水袋直接加温,以免加重患肢的缺血。
3.1.3术前准备 按血管外科术前常规护理。
3.2术后护理
3.2.1执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3.2.2体位
术后根据麻醉方式取相应体位,患肢平置或低于心脏水平15°左右,避免屈髋或屈膝及膝下垫枕。卧床时要避免被子对患肢末梢的压迫,可在床尾使用支被架,注意保暖,并防止局部烫伤。
3.2.3病情观察
(1)严密监护病人的心功能变化,防止动脉栓塞后因高血钾、pH下降,导致突然的心律失常。定时测量血压、心率及呼吸,注意尿量、神志变化,并准确记录。及早发现体液不足,及时调整输液量,以防止因血流减少造成的血管充盈不良。
(2)观察患肢的血运恢复情况,包括皮肤温度、脉搏、颜色、疼痛、感觉较术前有无缓解。一般术后24小时内动脉搏动不能触及或搏动较弱,但皮肤颜色、温度和静脉充盈时间可于手术当天恢复,这是由于动脉痉挛所致。若发现患肢疼痛再次出现或较术前加剧,皮肤温度低,颜色苍白或发绀,严重时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考虑血栓形成或再栓塞,可用Dopler监测,必要时行动脉造影,证实有较大血栓残留,或继发血栓形成,或发生再栓塞时,应再次行动脉取栓术。
(3)手术疗效的观察可分为:优秀,循环恢复,一处或多处脉搏恢复;良好,循环恢复,无脉搏恢复;一般,仅有功能恢复,但仍有持续的缺血表现,无脉搏恢复;不良:病人肢体丧失、静息痛、间歇性跛行、死亡。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术后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3.2.4疼痛护理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
3.2.5药物护理
遵医嘱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并根据用药的时间按时抽血,以监测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超过规定指标时,应通知医师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以预防出血或血栓形成。按时服用抗凝及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以减少再栓塞的可能。
3.2.6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
4结果
34例患者抢救成功,均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述患肢疼痛减轻。
5结论
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肢体缺血坏死的时间一般在4~8小时,因而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否则截肢率随着动脉栓塞时间的延长而上升[3]。加强急性动脉栓塞的急诊手术护理,可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利于抢救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中友,吴伟,章崇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六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6):473.
[2]汪亚兰.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前后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2,09(1):111-112.
[3]陈秀英.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245.
论文作者:李娟,李晶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栓塞论文; 动脉论文; 肢体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急诊论文; 病人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