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距离理论看小剧场的戏剧特色_戏剧论文

从距离理论看小剧场的戏剧特色_戏剧论文

从“距离说”谈小剧场戏剧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戏剧论文,特征论文,距离论文,小剧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小剧场的得名是与大剧场相比较而来的;换言之,没有大剧场也就没有小剧场之说了。对小剧场也有称为“黑匣子”的,理由是小剧场的四壁和顶棚都是黑色,至于为何都搞成黑色,我认为,主要是为了突出空间中的人和景物吧。

80年代初,我在北京人艺排练场先后看了林兆华执导的小剧场戏剧《绝对信号》、《车站》、《过客》等,堪称开了小剧场运动的先河。后来,又看了十来台小剧场戏剧,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起来谈谈最初的感觉,就是“小剧场戏剧的那种震撼力和穿透力太强烈了,简直让你激动得彻夜难眠”。对此现象做何解释呢?我想了许久。后来,我悟到距离近的魔力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距离说”是美学理论之一,是瑞士人布洛最早提出的,他主张“心理距离”是创造与欣尝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距离而言,不仅有时间上的长短,空间上的远近之说;还包容着心理上的和物质上的差异。而我所要表述的“距离说”,首先是物质的,亦即表演者与欣尝者之间的距离;诚然,心理的距离自然溶在其中。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的欣尝者距离表演者创造的审美客体——戏剧作品的远近。必然要影响和制约表演者的表演方式与欣尝者的视听方式。本文试图从“距离”的远近论述一下小剧场戏剧的特征。

一、建立新型的观演关系

自建国以来,全国各地建起了许多规格不同的大剧场;小剧场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虽说小剧场建的不多,但我想从大、小剧场在建筑上的差异谈起,因为这是探密小剧场戏剧运动的前提。

1、空间小

大剧场的长度约40米,宽为25米,高度为25 米左右, 整个空间为25,000立方米;而小剧场的长与宽基本为15米左右,高度在10 米左右,整个空间为2,250立方米,小剧场仅是大剧场的十分之一。

2、舞台小

大剧场的舞台一般长度为20米,深度为20米,整个面积为400 平方米;而小剧场的舞台面积仅64平方米,是大剧场舞台的七分之一。

3、观众席少

大剧场的观众席一般在1200左右,而小剧场的观众席只有150 个左右,仅是大剧场的八分之一。

4、演出时间短

大剧场的演出时间一般在90至120分钟; 而小剧场演出时间最长也不超过75分钟。

经过以上比较,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小剧场与大剧场的最大不同,不光表现在“小”上,而最本质的不同是缩小了表演者与欣尝者之间的“距离”。

另外,艺术家们为了拉近观演之间的距离,不但推倒了大剧场中比观众席高出一米多的高台子,还打碎了镜框式的假台口,拆掉了第一、二、三堵墙,使表演者赤裸裸地暴露在近在咫尺的观众面前,打破了以往表演者与欣尝者的森严界线,铲除了大剧场的那种神秘感。

那么,小剧场戏剧的最大贡献,最主要特征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的功绩就在于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观演关系。表演者与欣尝者都在一个平等、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呼应,他们的思维深深地溶入在一个整体创作之中。这是小剧场戏剧主要特征之一。

二、距离对表演者提出了新要求

在大剧场里,表演者与欣尝者距离远,大部分观众是看不清演员表演的,所以,他们就要加大动作幅度,强调读词技巧,以使大多数的观众都能看得见,听得着。

但在小剧场距离非常近的情况下,再按大剧场使用的夸张度去大喊大叫地读台词,做大动作……观众肯定不买帐的。表演分寸的不适度,只能给观众以虚假和造作之感。一点点的虚假,一点点的锛凿斧砍之痕,都逃不过近在眼前的欣尝者的眼睛。所以,松驰与自然,恰到好处地把握表演分寸,掌握内外部技术,加强自身修养等方面,是小剧场艺术对表演者提出的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也许有人说:“既然小剧场戏剧那么强调生活流,那么强调真实与自然,干脆把生活搬到小剧场去算了,还要表演干什么……”是啊,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要点之一。

大家之所以说,看小剧场演出主要看演员的功力,那么功力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是让观众看到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这也是小剧场戏剧特征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剧场戏剧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它与小品很相似,只不过在小品中表演的夸张度大,而小剧场的表演在运用夸张上缩小了分寸而已。

除此,在导演使用舞台调度大小上,设计支点多少上,舞台装置规模等二度创作,均要收缩。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空间对剧作家的制约

由于空间、舞台的缩小,对审美客体的创作者——剧作家也提出了新课题。

1、表现在选材上

小剧场戏剧不宜选择重大题材或宏大的历史题材;而多半选择现实的、市井的、人物心理的……普通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从而,使欣尝者在历史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生的思考中,得到陶冶和启迪。

2、表现在登场人物多少上

大剧场登场人物少则十人左右,多则百人左右。记得,过去演出的《万水千山》就超过百人,象这么多的登场人物,莫要说在小剧场小舞台上活动,就是象装豆包似的一个挨一个地站着也装不下呀。因此,小剧场对剧作家在设计人物上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在我看过的小剧场剧目中,最少的是两个人物最多的也不过七八个登场人物。我认为,这种比例很合适。

3、表现在对生活化方面的要求

小剧场戏剧犹如山野里汩汩流淌的小溪,总是那么生动,那么鲜活,那么真实和自然……这里说及的生活化,关键在“化”上。它不仅对审美客体的创造者——表演者有要求,对剧作家也不例外。因为小剧场戏剧,如果离开生活流这个根基,那么,小剧场的辉煌也将暗然失色。

因此,剧作家在台词的表述上,情境的选择上,情节的构建等方面,都要牢记生活化是小剧场戏剧的灵魂,也是重要特征之一。

4、开掘人物心理细腻

小剧场戏剧具备了空间小、观演关系距离近的特点。所以,为开掘人物心理,向心灵深处探密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

如同看一幅工笔画一样,当你离远看人头画像时,你只能看个大概轮廓;可当你走近看时,情况则不同了,你不仅能看到深深的皱纹,还能感觉到根根入目的胡须。

凡是优秀的小剧场剧目,无不在开掘人物心理上下功夫。如:《热线电话》、《同船过渡》、《火神与秋女》、《社会形象》、《思凡》等作品,均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尝试。

四、距离改变了被动的欣尝者

以上对小剧场空间和距离的剖析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剧场戏剧不仅改变着审美客体的创造者——表演者和剧作家;同时,对审美主体——欣尝者也要进行一番改造。

1、情感上的合二为一

在欣尝小剧场戏剧的过程中,欣尝者与表演者只有一臂之遥,欣尝者不仅能听到表演者的喘气声,还能闻到表演者身上的化妆品味,距离使欣尝者产生了亲近感,他们再不是被动的欣尝,再不是局外人了。所以,主客体熔为一炉,欣尝者与表演者合二为一,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熔”也好,“合”也好,无非是要说明欣尝者忘情地投入到情境与人物命运的喜怒哀乐之中,这种投入是一种水乳交融的表现。亦是戏剧本质的反映。

因为,只有表演者当众孤独的时候才称为戏剧,否则只能是排练或曰戏剧文学。小剧场艺术在改变着组成戏剧活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审美的主体(即欣尝者)。

2、主动的参与意识

在情感世界里,当欣尝者与表演者合二为一时,这并非是戏剧运动的终结,它还要产生新的行为,欣尝者还要情不自禁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参予意识。虽然,这种参予也仅限于情感范畴,但意识是强烈的,态度是明确的。如:在观众席里不时发出的微笑、大笑、冷笑、奚落的掌声、雷鸣般掌声、唏嘘声、无声的泪、泣不成声的呜咽、叫好声、起哄声等,无不表明观众的爱和恨。

诚然,以上例举的现象在大剧场或影视中也时有发生;然而,它都远没有在小剧场那里表现得那么强烈。主动参予,只有在观众距离近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

小剧场戏剧是一种活人演给活人看的直接交流的艺术,它不仅能让欣尝者触摸到戏剧行为的外部,而且还让欣尝者体恤到人物心灵深处的震颤。在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和渗透中,使欣尝者成为主动参予者,这种参予已经成为小剧场戏剧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特征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探索多种空间距离,将对欣尝者起到不同心理效应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

我国的小剧场艺术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了。虽然,它还没有扭转乾坤、力挽狂澜之力,还未来得及建立起象样的小剧场及其体系学说,但是,小剧场的艺术魅力已初露端倪了。它不仅征服了戏剧界的专家和学者,同时也征服了当代的普通观众。

我想,未来的戏剧百花园中,必然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世界,尽管眼前的路还布满着荆棘;但是,这是在向美的自由王国进军,在为建树新的戏剧大厦披荆斩棘。这种追求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标签:;  ;  ;  ;  ;  ;  

从距离理论看小剧场的戏剧特色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