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论文_陈道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目的:观察在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对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1周、3周、6周研究组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抑郁恢复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抑郁恢复总有效率为76.7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抑郁恢复,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肌梗塞后抑郁;心理状态

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因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心肌坏死。近些年,心肌梗塞发生概率呈现出递增趋势。该疾病不仅会造成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同时发病后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因此需要做好心理护理服务[1]。基于此,本文观察在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对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所选患者均与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精神疾病诊断及分类标准相符合,排除意识模糊、精神功能缺失、神经衰弱等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73岁,最小为57岁,平均年龄为(65.3±4.2)岁;研究组43例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58岁,平均年龄为(65.4±4.3)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①认知心理教育。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沟通中应使用亲切的语言、保持真诚的态度,鼓励患者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表达出来。在护理过程中应建立信赖互助模式,将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整。在情绪低落状态下,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进行缓解,使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同时,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情感变化以及思维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利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有效引导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逐渐建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健康教育,在每天上午向患者讲解健康知识,主要包括心肌梗塞临床表现、发生原因、治疗进展等,并说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知患者注意自我保健,加深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提升患者对干预措施的了解和掌握。将以往不正确的认识和观点进行纠正,使不确定性因素消除。同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文化程度为依据进行,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鼓励其提问,消除其疑虑,增加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③社会支持。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使家属认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指导并鼓励其为患者提供家属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支持型家庭环境。同时向家属说明照顾和关怀患者的重要性,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和关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组织病友进行交流,建立人际关系,减轻心理负担。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HAMD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以及护理后1周、3周、6周抑郁情绪进行评估,据此评价抑郁恢复效果:HAMD评分降低超过75%为痊愈;HAMD评分降低介于25-75%为好转;HAMD评分降低在25%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痊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1周、3周、6周研究组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评分比较

3讨论

本次研究中,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抑郁恢复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抑郁恢复总有效率为76.74%,由此可见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促进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的转变。

由于心肌梗死发生年龄一般比较大,容易因过度悲观而出现抑郁症,进而对临床治疗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使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发生概率增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据相关研究指出,针对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特点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效果提升,促进患者康复。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虽然无法达到与用药治疗相同的效果,但可以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消除,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这对疾病恢复有促进作用[3]。

心理护理过程中,认知心理教育是从认知层面进行疏导,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以良好心态对待疾病和治疗,这样才能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纠正患者的不正确认识。社会支持可以使患者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进而减轻其心理压力,因此心理护理的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

结语:

在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抑郁恢复,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史琳,王飞,许晓辉.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5,01(13):146-147.

[2]姜秀凤.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74-275.

[3]李霞.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02(15):2277-2278.

论文作者:陈道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论文_陈道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