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县 646106)
【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干细胞的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眼科手术的翼状胬肉病人69例(87只眼),全部行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随访观察1~3年,治愈64例(81只眼),复发5例(6只眼),治愈率93%,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率7%。结论: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好,手术后复发率低,是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较好手术方式。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18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limbal conjunctiva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pterygium.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69 patients with pterygium(87 eyes)were received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autogenous corneal limbus conjunctiva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observed.Results One to three year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cured 64 cases(81 eyes),recurred 5 cases(6 eyes).The cure rate was 93%,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7%.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 with complete resection of pterygium under microscope combined with limbal 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surgery.It is a better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pterygium .
【Key words】Pterygium;Complete resection;Self-limbal conjunctival transplantation
翼状胬肉是眼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胬肉遮盖视轴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其发病因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居住在热带、太阳光照射多及多尘地区的人民发病率较高,户外工作多的人也易患此病[1],这表明紫外线也许是发病原因。而病理学研究翼状胬肉属于增生性疾病[2]。近年来又有很多学者提出[3]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眼表及角膜缘屏障功能障碍,角膜缘的干细胞受到破坏有关,由此提出通过带干细胞的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恢复翼状胬肉术后角膜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从而限制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组织。我们采用带干细胞的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各种翼状胬肉,临床效果良好,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行翼状胬肉手朮的病人69例(87只眼),其中男26例36只眼.女43例51只眼。年龄42~76岁。初发的翼状胬肉患者73只眼,术后又复发的翼状胬肉患者14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第2次手术与第1次手术的时间相差6个月以上。进行期的翼状胬肉60只眼,静止期的翼状胬肉27只眼。胬肉组织侵入角膜缘内约2~6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准备手术的患者均已于术前排除结膜炎、睑内翻、倒睫、慢性泪囊炎、严重全身性疾病等手术禁忌证的存在。术前3d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次/d,术前1d行泪道冲洗。
1.2.2手术方法:(1)翼状胬肉切除:所有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4g / L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行角膜表面麻醉后置开睑器。20g/L利多卡因2mL+1g/L肾上腺素0.2mL的混合液,在翼状胬肉体部下浸润麻醉,注射量约0.7mL。沿翼状胬肉头部外0.5mm剖切角膜达前弹力层,钝性分离翼状胬肉颈部及体部,剪除翼状胬肉头部、颈部、体部及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巩膜表面压迫止血,以减少局部反应或缺血。(2)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于术眼上方或颞上方的球结膜下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O.1%肾上腺素液少量,分离一小块球结膜植片至角膜缘内约1mm,分离的球结膜尽量不带筋膜组织,将植片转移至翼状胬肉切除后的巩膜暴露区,使植片的内面(毛面)朝向巩膜面且植片的角膜缘与翼状胬肉切除区的角膜缘对合一致,移植片四个角用8/o可吸收眼科缝线稍带浅层巩膜固定好,其余四边及取植片处的结膜可作情缝合固定。
1.2.3手术后处理:术后用氧氟沙星眼膏和贝复舒眼用凝胶涂眼外加绷带加压包扎2天,2天后打开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角膜上皮修复前给予O.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贝复舒眼液滴眼,角膜上皮修复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6次/天,术后15~20d若缝线未吸收裸露在外可予拆除。
1.3 疗效评定标准
手术后随访观察1~3年,手术部位结膜组织恢复情况在裂隙灯显微镜可分为四级。手术部位结膜组织外观同正常眼内眦部结膜组织分为一级:手术部位结膜组结可见清晰的巩膜表面血管扩张伸向角膜缘部.但未见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分为二级:在二级的基础上出现明显的纤维血管组结增生,但未超过角膜缘分为三级。手术部位结膜组织出现明显的纤维血管组结增生并且超过角膜缘分为四级,为真性胬肉复发[4]。一级和二级均为临床治愈,三级有潜在复发的可能。
2.结果
术后早期均有异物感,部分病例有刺痛、流泪,眼球转动时症状明显。裂隙灯检查,局部均有充血、水肿,3天后不适症状逐渐减轻,拆线后完全消失。手术后随访1~3年,69例(87只眼)中治愈64例(81只眼),包括一级52只眼(59.7%),二级29只眼(33.3%);复发5例6只眼,包括三级2只眼(2.2%),四级4只眼(4.6%)。治愈率为93%。
3.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它是局部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报道:未切除干净的角膜表面及结膜下翼状胬肉组织残留是形成翼状胬肉病发的基础,然而巩膜表面部分的新生血管进入角膜的创面是复发的原因。病理学研究也证明角膜缘的干细胞缺乏是翼状胬肉发生的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有干细胞的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将上方或颞上方部分角膜缘带有干细胞的正常结膜切除后覆盖到胬肉切除后的创面上,可以覆盖病变区角膜缘及角膜上皮缺损区。且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从而有效的阻止异常结膜源性组织增生,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总之,角膜缘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方式系自体眼表组织移植,不存在移植排斥反应。手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是处理翼状胬肉复发的较好手术方式。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翼状胬肉彻底切除、术后精心护理。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李淑琳.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09,3(27):248-252.
[2]刘家琪.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8.
[3]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52.
[4]周雅丽.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
论文作者:林伦清,陈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角膜论文; 结膜论文; 只眼论文; 手术论文; 组织论文; 巩膜论文; 自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