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循环经济论文,环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话背景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推广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生产活动方式。”温家宝总理在今年6月有关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中国已经形成共识。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全球环境问题的改善,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措施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循环经济方面开展了积极务实的环境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那么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设想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兼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杨朝飞先生。
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记者: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工业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请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情况吗?
杨朝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20多年来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在年均9%以上的速度,环境保护也不断得到加强。中国统计数据分析表明,与1995年相比,中国2004年单位GDP的工业废水、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58.2%、71.9%、45.5%、55.1%和42.8%。与1998年相比,2004年水泥行业万元产值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49.8%、79.1%和68.8%;电力行业万元产值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5.7%、32.3%和19%;钢铁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82.1%和78.3%;造纸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59.4%和83.8%;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32.8%和65.7%;化工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62.4%和11.7%;医药行业万元产值废水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31.2%和65.3%,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
记者:中国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
杨朝飞:虽然我们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条件先天脆弱。科学技术与教育相对滞后,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方式粗放,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仍然普遍。虽然经济增长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环境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
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超过水和大气环境容量的60%和80%;生态破坏的趋势尚未得到遏止,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在中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二是资源相对短缺,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中国资源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为55%,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和2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阶段,但中国单位GDP的能耗、物耗和水耗过高,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发达国家的8-9倍。
记者:怎样才能使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呢?
杨朝飞:未来15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经济总量将翻两番,按现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污染负荷将增加4-5倍,污染物的构成日益复杂,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和社会福利的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推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循环经济现状
记者:您刚才讲,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推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举措是什么?
杨朝飞: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从三个层次、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展开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
一是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动脉产业。在企业的层次上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产品生态设计,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努力实现废物的最小化、资源的最大化、终极处置的无害化。目前中国的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有近400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如辽宁省就有500多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并实施了审核方案。仅此一项,每年就新增经济效益16亿多元,减排二氧化碳等污染物5万多吨。青岛第二啤酒厂近年来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大幅度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与2001年相比,万元产值消耗标煤由71公斤下降到58公斤,居同行业领先水平;千公升啤酒耗水从2001年的7.2吨下降到5.9吨;千公升啤酒水污染物COD的产生量从10.8公斤下降到7.1公斤。开展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至今全国已有8000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的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年产值约600亿元。其中成效明显的11家企业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二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建设和改造的新型工业园区。推动同区内的企业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延长原材料的加工链条,使上游企业排放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料。实现区域范围或企业群之间的资源最佳利用和废物最少产生的目标,甚至做到污染“零排放”。在企业相对集中的一些地区,如广西贵港、山东鲁北、辽宁鞍钢与抚顺、内蒙古包头等工业区建立生态工业园,对传统的工业区开始进行初步的生态化改造。
2003年以来,中国又进一步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区等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天津、烟台、大连、苏州等国家重点开发区,相继开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作、提升了开发区的水平和档次。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16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一些园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以烟台开发区为例,2001年同2004年相比,开发区的产值由60亿元猛增到202亿元,GDP增长了两倍多,但万元GDP水耗由11.3吨下降到8.2吨,万元GDP能耗由0.49吨标煤下降到0.22吨标煤,万元GDP的COD排放量下降了0.05千克,万元GDP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都有所降低。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2亿多元,实施海水淡化、垃圾发电、区域水循环及固体废物循环等工程、园区废水废物实现循环利用,成功吸引了台湾企业投资1亿多元建设电子废物回收加工项目,并拟将其发展为华北地区电子废物回收加工中心。大连开发区以生态工业理论指导,启动实施了废旧家电循环利用、木材替代和中水回用等9个工业生态链项目,电镀工业园实现废水“零排放”。中国环保总局与信息产业部共同在广东汕头开展了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
三是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用生态产业的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行业与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绿色消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中国先后在辽宁、江苏两省和贵州贵阳、山东日照、河南义马、陕西省韩城等市开展了循环经济省市建设试点工作。如贵阳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市人大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该市依托当地磷、煤等资源,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前提,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思路,优化工业布局,对现有工业区进行整合和生态化改造,促进资源型的传统加工业向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和方式转型,逐步构建生态经济市。海南、黑龙江、吉林、福建、山东、安徽也都结合当地特点,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编制了生态省建设规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江苏省作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在全省确定了108家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单位,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不同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江苏省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2000年到2003年,全省GDP增长了45%,万元GDP能耗已由2000年的0.98吨标煤下降到2003年的0.93吨、万元GDP增加值能耗已由1.65吨标煤降到1.46吨标煤,万元GDP增加值取水量已由110立方米下降到101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COD削减了10%,出现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单位GDP能耗物耗不断降低的可喜现象。
记者:近年来,中国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到目前这项工作规模有多大?
杨朝飞:近年来,中国还创建了48个环保模范城市(区)、88个生态示范区,603家绿色社区、7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1.7万多所绿色学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不同层次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这些试点示范活动都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出发点,成为中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典范。
虽然中国在循环经济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进展还仅仅是初步的,从全国来看,仍处于试点示范的初级阶段。在推进循环经济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循环经济认识不足;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尚未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三是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缺乏科技支撑;四是环境意识不强,消费方式不合理等。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设想
记者:今后,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设想是什么?
杨朝飞:今后,中国将结合环境评价,环境法制、标准与规划、产业政策、清洁生产、执法监管等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从七个方面来介绍:
(一)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抓紧制定各类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方面的配套法规,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行政代执行、排放强度准入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废物回收利用的有效机制,生产者负责回收废旧物资;消费者对收集、处理生活垃圾付费;国家将健全回收利用废旧物资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并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
(二)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的企业、工艺、设备和产品以及环保捐助行为,要在经济政策上给予优惠和鼓励;对环境不友好的企业、工艺、设备和产品,要使其在经济上承担更大的成本代价。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标识、居民绿色消费等制度、规范绿色产品市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经审核通过ISO14000系列认证的产品,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动生态省、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友好企业等一系列试点示范工作,深化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省市的创建。选择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建设环境友好企业;选择大型企业集团、各种开发区或新建工业区进行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国家示范;选择典型城市和省份进行循环经济省市试点;选择生活生产主要废物,如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厨卫垃圾等,开展回收使用、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技术示范;总结生态工业园区、重点行业、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工业园区和城市社区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推广和表彰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的经验。
(四)强化环境监管。要通过严格的环境执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依法严格环境准入。通过制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放强度准入标准,促进企业、产品采用环境友好的工艺和技术,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二是加强对化工、冶金、印染、食品、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加快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建立严格的强制淘汰制度,将保护环境作为制定产业政策的依据,公布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淘汰名录、对造纸、酿造、制革、印染、电力、冶炼、炼焦、建材等行业中规模不经济、污染严重的企业或生产线实行强制淘汰。四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环境目标的要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五)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废物再生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是推进循环经济的必要途径,因此提高中国循环经济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重点开发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
(六)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指导。中国将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各地各行业编制循环经济试点规划。中国已发布了石油炼制、炼焦和制革3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今后将继续组织钢铁、纺织、甘蔗制糖、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编制清洁生产标准。同时还要编制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废物再循环利用的系列环境保护标准。
(七)加强循环经济的培训和国际交流。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意识;继续举办地市级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循环经济培训班,提高政府领导人的环境意识和组织循环经济的能力;加强循环经济的国际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新闻链接:
循环经济(CE):有许多定义,而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内容确切的一个定义与“那些期望以合作的方式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从而提高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的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密切相关”。循环经济系指物质的交换,即一家企业排放出的物质或废料,其中既包括能源、水或材料,也包括信息,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吸收物或资源。商业涉及诸多行业领域,因此商业领域追求的是整体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每个企业、行业或其他参与者只愿意单枪匹马地追求自己的目标,那么合作的优势将会远远大于他们所能实现的个体利益之和。
东京八国扩大会议:循环经济是今年4月28日至30日在东京举办的八国扩大会议部长级会议上的中心议题。与会的各国部长设定了一个出发点,从而正式启动所谓的“3R倡议”,即通过采纳以减量(Reduce)、再使用(Reuse)和回收再利用(Recycle)为核心的“3R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创建合理的循环型社会。
中国的循环经济:中国政府和科学家提出的循环经济的概念在世界各国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并且与许多国家提出的并已经得到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认可的零废弃物经济、材料流动会计、绿色会计、生产和消费模式等其他概念密切相关。
2002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大”为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即中国要在2020年之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种社会体系所追求的目标是,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二番,同时改善社会公平状况和环境保护水平。实现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保持环境质量是中国努力追求的两个目标,因此,追求新形式的工业化成为中国调节这两个目标的矛盾并将之融合为一体的唯一发展道路。这种新形式的工业化将重点突出以下特点:发展高科技产品、重视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及提高人力部署的效率。对中国而言,要想通过在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生态污染、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那么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设在中国的意大利环境保护信托基金:在以加强中国的环境保护为目标的主要活动中,循环经济是意大利环境保护信托基金与世界银行在中国合作成立的驻华机构所赞助的主要项目之一。
2004年7月,世界银行(通过其下属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环境与社会发展署)、意大利政府(通过环境与领土部)和中国政府(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共同成立了总价值为850万美元的意大利信托基金。在意大利信托基金的框架下,一个以循环经济为重点的具体活动已经确立。意大利信托基金的宗旨是,支持中国利用可持续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管理来平衡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目标,该基金尤其关注气候的变化。
意大利信托基金出资90万美元,为多种活动提供支持,其中一项活动的内容就是为中国政府提议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该基金已经选中了一个以《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为对象的研究,并为之提供了资金支持。在该项研究中,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政策部分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法律部分的实施。
循环经济倡议:循环经济研究人员和产业领域所讨论的中心话题,循环经济倡议将成为今年秋天最热门的环境主题,它将是中国—欧盟论坛(2005年9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上关于“中国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讨论中的主要议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和瑞士工程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七届3R国际会议及工业展览会(R′05)(2005年9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主要议题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推广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生产活动方式。”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6月有关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孙佑海指出:推进循环经济需要立法支持。发展循环经济虽然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是,受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它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障碍。同时,现行法律中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性规定不多,法律上的空白不少,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呼应不够,支持不够。因此,及时研究和制定一部能够促进循环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形成的法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把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列入了立法计划,争取在今年下半年启动,2007年下半年提请审议。我们将认真借鉴有关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在立法理念、立法决策和法律实施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建立和形成相对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框架。
标签: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