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论文_李响

装配式建筑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论文_李响

深圳市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工程总承包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简称EPC)是指承包方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而言,可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或“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

一、EPC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EPC(Engineer-Purchase-Construct)模式是建筑项目承包商根据合同约定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等过程的整体承包,并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工程建设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分体承包模式不通过,EPC总承包模式中工程设计、采购与施工各环节深度交叉,有利于工程整体优化,实现了局部设计、施工服从整体,阶段设计、施工服从项目全过程,从而确保了项目投资收益。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建设风险由承包方承担,业主所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同时,有利于承包方基于总体利益与业主展开洽谈,提高了承包方利润获取能力。由于EPC模式在资源配置、组织形式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模式逐渐成为建筑项目业主优先选择的工程发包模式之一。

二、装配式建筑项目采用EPC模式的优势

实现工程建造系统化。EPC模式的优势在于系统性的管理。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通过构件生产和装配施工的前置协调,进行系统性的策划与设计,满足后续构件生产、装配施工、采购等环节的要求,实现工厂规模化生产、现场精确化高效化装配和一体化装修,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上的优势。

降低组织协调管理难度。EPC模式下,由于总承包方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采购等全过程,能够全面统筹协调设计单位、构件生产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由于目标不一致带来的的协调、沟通困难等问题。

提高建筑质量与安全。EPC模式下,设计阶段就系统考虑构件生产、装配等后续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实现对生产质量、施工质量以及安全进行事前控制;通过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提升了生产、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项目的质量、确保安全生产。

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在EPC模式下,总承包方协调统一各参与方目标,实现整体成本最低,避免了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各自利益最大导致工程整体成本增加的弊端,在设计、策划阶段对项目全寿命周期、全过程整体成本的优化预控,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三、当前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EPC模式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层面

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行EPC模式,但是还没有引起建设单位的足够重视,有习惯性问题,意识认识方面问题,风险性问题,也有利益的问题,导致不愿意采用EPC模式。大部分采用EPC模式的项目均为财政性投资,政府或者国企实施的项目。同时,大部分EPC总承包模式都是沿用传统的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需要,EPC模式管理经验不足,不能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例如本人目前负责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西区项目”,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作为国企主导,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为了达到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减少招投标次数,快速推进项目,减少建设单位人力成本投入等目的,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招标模式。但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发现EPC总承包无法真正统筹好设计与采购等事宜,建设单位仍要花费很多精力在协调和统筹管理方面。因此,还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探索出成熟的装配式建筑EPC管理模式。

2、总承包企业层面

首先,普遍缺乏有实力、有经验的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需求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大部分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具备装配式建筑设计能力,而装配式建筑EPC模式对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要求都很高,有些项目根据功能或定位的特殊性还有更高的需求;其次,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推广之中,装配式建筑项目少,总承包企业得到的装配式建筑EPC管理实践机会就很少,影响企业能力的提升;最后,还缺乏践行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很多所谓的“产业工人”还是由原来的农民工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技术欠缺,工匠精神缺乏,不能满足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宏观层面

虽然在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但是,政府对社会企业采用EPC模式的引导和监管还需加大力度。需要政府强化采用EPC模式信心,加快完善EPC模式相关的规章制度,如EPC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等制度,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等,甚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推行一些激励政策。

四、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EPC模式的成功关键

1、业主层面

项目目标与范围清晰,质量品质明确,风险分担合理。在EPC模式下,业主往往对装配式建筑不够熟悉,业主应投入大量精力重点做好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策划定位和交付标准的确定工作,而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进度、安全、造价等则由总承包企业负总责。业主需要在合同中明确总承包商的承包范围、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对功能、品质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才能在后期施工中减少管理难度,提升整体品质。施工过程中业主对样品样板管理极为重要,提前确定样品样板有利于业主对项目整体品质把控,同时方便总承包单位后续采购及施工步骤有条理、有节奏的规划安排。

EPC工程总承包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绝大部分风险由承包商承担,业主应该与总承包企业合理划分风险的承担,这样有助于今后项目的开展。

2、总承包企业层面

总体而言,总承包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EPC管理体系,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EPC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上的优势;培养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技术、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合同管理。合同是项目管理的纽带,对装配式建筑EPC模式而言,更为重要。通过合同条款约束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降低协调管理的难度。通过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减少项目在质量、进度、成本方面的风险。

设计管理。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而言,设计处于主导地位,对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设计企业必须借助BIM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水平。此外,必须设计不断优化,平衡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实现整体最优。

构件生产与现场装配施工管理。①完善EPC模式的项目管理组织建设,包括领导体制、部门设置、层次划分、职责分工、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信息管理等。通过项目组织的合理架构,理顺各参与方之间,参与方与项目间的管理关系,为今后项目的EPC模式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②在施工过程中,总包与设计单位、分包单位,构件生产单位积极沟通,出现问题要及时协调。③加强品质质量管理,制定项目实施策划,管好预制构件和部品构件供应,实现构件生产质量和装配质量的全过程跟踪追溯,重视样品及样板管理。

3、政府、行业层面

行业层面,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在装配式建筑推广初期采用联合体的形式组建EPC总承包企业推动EPC模式的发展;推动有实力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构件生产企业向EPC总承包企业转型;以技术促进管理水平提升,通过规范BIM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不断完善EPC管理模式。政府层面,应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监管保障。制定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出台税收、土地等方面激励政策,培育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示范工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建立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制修订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

EPC总承包模式成功归根结底要建立在业主与EPC总承包单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应过度计较一营一地的得失,更应该通盘、整体宏观考量,切实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优化时间成本、财务成本、人力成本。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与建筑项目管理的融合应用,项目设计、生产、施工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但是,我们也应看到,EPC项目管理与施工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应从项目管理模式入手,积极应EPC技术,推动项目承包与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促进各环节衔接优化,提高各专业沟通效率,为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樊新宏.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

[2]于龙飞,张家春.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04):73-89.

论文作者:李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论文_李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