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_何国芬

天津市滨海新区古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27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某社区的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1例。对照组于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对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通过对其进行社区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血糖指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存在密切关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1],血糖控制不仅要求患者根据医嘱用药,而且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与运动习惯,因此,社区护理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社区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定期进行常规电话随访,女19例,男32例,年龄为46-81岁,中位年龄(55.39±5.76)岁,病程为2-12年,病程均值(6.48±2.15)年。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女18例,男33例,年龄为45-81岁,中位年龄(56.40±6.62)岁,病程为2-12年,病程均值(6.56±2.3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常规的用药、饮食指导。

观察组:社区护理。①建立个人档案。由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评估其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于档案内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电话等信息,便于与患者保持联系。②健康宣教。社区服务中心的护士要定期进入社区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可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口头宣教等,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社区护士要向患者阐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诱因、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讲述运动疗法与药物疗法的重要性,使患者对糖尿病有进一步的认识。③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爱好与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甜食的摄入量必须进行控制,戒烟酒,遵循清淡饮食的原则,食用高纤维的食物。④用药指导。患者要按时、按量用药,社区护士需询问患者用药后有无不适反应,讲述药物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指导其正确注射胰岛素。⑤运动护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适度运动对糖、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同时能使机体抵抗能力增强,降低并发症风险。患者要多进行有氧运动锻炼,例如散步、打太极等。⑥心理护理。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因血糖控制未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糖尿病的特征,并讲述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危害性,用语言开导患者,使其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在家使用血糖仪,动态监测血糖指标的变化。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可要求家属配合,以科学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血糖控制效果。生活质量评分[2]:利用ADQOL量表(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生理功能四个维度,总分为27-135分间,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信息,计数、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表、t表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糖指标

观察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9.38±2.54)mmol/L、(7.08±0.47)mmol/L,餐后2h血糖各为(13.51±5.63)mmol/L、(10.21±1.24)mmol/L。

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9.39±2.51)mmol/L、(8.19±0.21)mmol/L,餐后2h血糖各为(13.50±5.58)mmol/L、(11.83±1.09)mmol/L。

护理前,两组的血糖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患病率较高,属于终身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并且结合饮食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3]。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差,未能够根据医嘱用药,生活习惯不良,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医院要重视对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的自我管控能力提升。

本研究通过分析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比常规模式更为显著,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现代化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护理人员可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年龄等方面的因素,以家庭成员为基础,从运动指导、血糖监测等社区护理干预角度入手,提升患者整体康复速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得以延缓,控制并发症风险,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4]。社区护理还有利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增强了解,提高治疗依从性。

从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效果比对照组更好。本次研究证实,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血糖指标。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及时了解其血糖变化情况,并给予运动、饮食等方面的指导,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5]。

参考文献:

[1]沈琴华,高芷萍,陆晓燕,等.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01:29-31.

[2]方蕾.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03:276-278.

[3]刘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5:120-122.

[4]赵英,张倩.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5:281-282.

[5]梁晓霞,谢月霞,凌小容等.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21-2824.

论文作者:何国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社区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_何国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