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源泉活水论文_吴尤蓉

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源泉活水论文_吴尤蓉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 吴尤蓉

摘要: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要着眼日常生活世界,知识与生活结合,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习将会是一种自然生发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性经验的积累,更加呈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呢?唯有做到着眼日常生活,吸引学生眼球,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我们只有努力将真实的生活融于学习之中,开放教学的时空,主动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凸显真情实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字:语文学习;阅读;知识素养

一、让心灵触摸心灵,提升情感价值体验。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由于偏重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的专门化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且过多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教育,严重缺乏价值、情感、意志、责任等方面的引导,使单纯地在进行机械化操练,从而产生一定的疲倦和倦怠感。这样教学不仅是枯燥乏味的,而且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及价值观在逐渐弱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趣学生让他们在探究、合作中,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丰富内心感受。

二、书香沁人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版的课程标准在阅读指导方面也明确强调提出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外阅读方面,提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同时新版课程标准在阅读评价方面,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

1.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比方法更重要。如何使不爱读书的同学喜爱上读书,如何使喜爱读书的同学更加喜爱读书。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知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1.1.好文章来引路

在语文课中是进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在我的语文课上,我会充分利用上课的前两分钟或者早读课最后几分钟时间,向同学们推荐一些感人的小故事或者非常优美的小散文。同时教材的选文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在文中中增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补充,来弥补文本的不足或者是满足教学内容所需。让课文的学习只不过是使学生课外活动的“抛砖引玉”者。

看完这个片段后,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围绕“古怪”两个字开始了深刻的想象。这时候,我告诉他们:这也是安徒生老爷爷写的一个童话故事,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去寻找更多的故事。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教师要学会教学学生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在好文章的引领下,既丰富课堂学习知识,也能够激起孩子心底的千层浪,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

1. 2. 适当降低读书的难度。学生读书,特别是一开始,积极性是要特别保护的。如果刚开始就对学生提出太多的要求,如:让他们做笔记,不认识的、不理解的查字典,带着这么多的任务去读书,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就会下降。所以我常常对学生说,你开始读书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不少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查查,如果你急着要往下看,你也可以不查,只要联系上下文能理解就行了。给学生卸下了读书的包袱,先让他们喜欢上读书,等入了门,再适当提一些要求,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在我认为,只有做好以上这几点才能够真正保障孩子的阅读兴趣,做到在校得法,轻松读书,在家得到支持,使孩子保持高昂的读书兴趣。

2. 积极创设课外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氛围,理想的阅读环境,会使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时间的保证。

在保证有书可读的基础上,还得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学生在校学习一天,很难抽出很多时间来读课外书,但是不可因为忙于课堂作业而忘记读书。所以在我们班级规定了两个时间读书,一段时间是早自习的15分钟经典诵读。在早自习开始之前能够进行课外阅读,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默读、诵读、朗读皆可。另一段时间是中午午自习时间的读书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可以看书的时间,规定好看书的时间能够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阅读时间习惯,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都抽出时间来进行阅读。

3.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读书氛围和读书环境的创设,还有利于更加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开展活动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最佳途径。学校和各语文老师要采取各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励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所以在我的实践中,我实行如下方法:

3.1 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名学生把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作为内容,上讲台口头交流,与其他同学对话,培养学生胆量,提高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也促使他们更好地去阅读书刊。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最大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让生活教会孩子语文。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吧!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活语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12.

[2]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2005年重印。

[3]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靳丽敬,《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吴尤蓉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源泉活水论文_吴尤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