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铁路天河建设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1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可靠性、牢固性影响非常大。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性质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问题,所以若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则应深入了解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文章就此展开了论述,先是分析了哪些原因会引起混凝土裂缝,然后就此提出了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加大混凝土施工监督三项对策。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对混凝土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砂、石等按照一定比例搅拌而成的。但是这种搅拌而成的结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水分蒸发、结晶等问题,从而产生裂缝问题,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一、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1.原材料原因
混凝土结构是由水泥、砂石等材料组成的。若是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则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比如水泥材料遇水会产生水化热,若没有采用优质的水泥,其水化热会非常大。若是按照优质水泥的水化热处理方法处理劣质水泥,势必不能有效消除其中的水化热,保证水泥的使用性能,从而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会选择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以致于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另外,不同材料的特性、适用范围不同,若不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质量。
2.施工原因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按照既定的技术规程进行。若是不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就会留下施工隐患,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但实际上,很多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并不标准。比如混凝土的配比不合适,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又如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不到位,土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出现裂缝。另外,大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不足,更容易出现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监督原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是施工技术与工艺的结合。这就需要监督人员在现场施工中,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进行实时监督,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规范。这样也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而实际上,部分建筑工程的监督工作并不到位,存在着监督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出现问题。
二、解决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对策
1.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骨料、水、矿物参合料、外加剂等按照比例配合而成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建筑混凝土分成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比如依据特性与施工方法,可将混凝土分为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挤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混凝土等。而不同类型混凝土对其组成材料的要求并不相同。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若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就要结合混凝土结构特点选择满足施工需求的原材料,并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测。
首先,在水泥的选择中,应选择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并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施工条件等因素准确选择水泥类型,以免选择不当引起过多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裂缝。其次,在细骨料砂的选择中,多是选择天然砂、人工砂。其中使用性能最好的是河砂,应用范围最广。而常用的粗骨料石子是卵石、碎石。其中天然卵石表面光滑,且为球形,用这种卵石配置的混凝土和物和易性比较好。在粗、细骨料的选择中,可依据《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再者,混凝土用水尽量选择无杂质的水,以保证混凝土的那就行、和易性。最后,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外加剂、矿物参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强度、耐久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可选择粉煤灰、硅粉等作为矿物参合料。
2.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不规范,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所以,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开展混凝土结构施工。
首先,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制备管理。制备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比如在泵送混凝土的配比中,要保证碎石比不易大于1:3,卵石比例不易大于1:12.5,砂率易控制在40%-50%之间,同时,还可适当掺加外加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时,应注意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并选择优质施工材料。比如选择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在42.5兆帕以上,水泥用量在300kg/m3,水灰比应在0.6之下。若是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则需对其进行蒸汽养护。在选择骨料时,要清理干净其中的冰、雪。在外加剂方面,可选择无氯盐类的防冻剂。若是冬季施工周期非常长,则可混凝土拌制前,加热水、骨料。其次,应加大混凝土浇筑管理。具体应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在浇筑前,要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钢筋上的油污,并堵严模板孔隙、孔洞。第二,混凝土的自落高度应小于两米,若超出则应采用斜槽、溜管等进行下料,以免混凝土离析。第三,在浇筑时,要尽量避开雨雪天。第四,一定要分层浇筑,并严格依据规范控制混凝土的厚度。同时,还应连续浇筑,并尽量缩短混凝土的浇筑间隙。第五,应合理设置施工缝,并合理选择施工缝位置。若是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要捣实混凝土,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同时,还应清除已硬化混凝土表面的石子、水泥薄膜等,并对其进行湿润、冲洗。第六,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中,更要全面分层浇筑,保证浇筑质量。最后,还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完成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应及时覆盖混凝土,并采用保湿、浇水方法进行混凝土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保养时间应超过一周时间,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的保养时间应超过两周时间。在养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湿润,避免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裂缝。比如可采用塑料布进行覆盖。
3.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督
为了规范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监督人员应依据相关规范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监督。
首先,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监督人员可采取旁站监督的方式,对混凝土配合比、生产用原材料等进行监督。同时,还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配比取样送检。其次,在混凝土的投料、搅拌过程中,监督人员还应重点加大常见质量问题的监督。比如在投料中,普遍存在着搅拌时间不足、随意投加、不加膨胀剂的问题。对此,监督人员应加大施工单位全自动计量装置的检查,确认它能正常运行;检查投料人员的施工顺序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达到指定时间。另外,还应当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开盘检查。确认其使用原料与设计是一致的,配合比与设计要求是一致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符合设计要求。最后,监督人员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比如要求施工人员遵守“随浇,随捣,随覆盖”的原则。一边浇注,一边振捣;在混凝土拆模、后期养护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拆模、养护。另外,还应当依据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检验、验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在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非常多。对此,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实际,严格把控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并依据混凝土自身的属性,加大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管理、监督,切实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赵锦瑞.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18(08):343.
[2]刘韬.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158-159.
[3]林良键.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J].江西建材,2017(10):77+82.
[4]王惠娟.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99-100.
论文作者:黎文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裂缝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论文; 骨料论文; 原因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