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科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将基础护理应用对照组中,将个性化心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中。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间经对比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消极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干预;冠心病;消极情绪
冠心病为现代社会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冠心病发病因素具有复杂性,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无正确认识,此外由于外界因素产生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或者抑郁等一系列消极情绪[1]。本次研究分析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消极情绪的影响,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16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72.4±4.3)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14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70.3±3.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产生,数据间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模式选择基础护理,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简单指导其运动和饮食情况等。观察组患者护理模式选择个性化心理护理,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加大护理人员素质培训力度。重视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对心理护理知识水平以及能力水平进行提高。如定期举行心理知识和护理技术讲座,将护理人员心理知识储备能力予以提升,指导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疏通方案[2]。
健康宣教。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生活情况、生理情况以及心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选取合适的方法以及内容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将冠心病的发病因素、治疗手段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予以告知,将乐观心理对疾病治疗康复的重要性予以讲解,使得患者能够调节自身的心理情况,创建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加大护患沟通力度。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次数,经抚摸、语言以及握手等方法予以患者安慰和关心,对其进行情感支持。此外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尽自身能力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此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3]。
社会家庭支持。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通,将其不良情绪予以缓解,告知患者家属应多陪伴患者和鼓励患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与此同时还需要吉大社会支持力度,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睡眠护理。将充足睡眠对病情的恢复作用告知给患者。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而言,在睡觉前可倾听舒缓的音乐,从而将自身的睡眠质量改善[4]。对于患有严重睡眠障碍者,可以依据医嘱服用安眠药。
1.3 评估指标[5]
选择SAS(焦虑量表)和SDS(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况予以评分,如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而后选择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
将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应用于本次研究中,对研究中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计算后的表现形式,数值检验时选择卡方和T值,统计学意义存在标准为数据间差异显著且P<0.05。
2 结果
2.1 SAS和SDS评分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通过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通过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由表1可知。
3 讨论
伴随护理模式发生的变化,人们逐渐重视护理质量,从而为临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冠心病患者病程时间较长,并且因为病痛和外界因素产生的影响,会出现消极情绪,从而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消极情绪同样会引发心肌缺血,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6]。
心理护理为临床护理模式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同时,予以其针对性护理,可将消极情绪改善,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此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疏通,其护理内容中的加大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培训力度能够提升其知识了解程度,可以使其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健康宣教能够可以转变患者对疾病的不正确认识,使得患者充分认识到乐观的心态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患者可以自我调节不良情绪。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使护理人员了解到患者的需求,并且可以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将其消极情绪消除。家庭和社会支持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予以心理疏通效果良好,在消除消极情绪的基础上,可将心理状态改善,说明此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将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加入其中,在改善消极情绪的基础上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使得患者能够提升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由此可见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鑫,王宪沛,李文等.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辅助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并发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天津医药,2015(6):669-673.
[2] 左玉姣,刘厂辉,王春兰等.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684-3685.
[3] 董艳丰,张素英,刘立刚等.心理干预配合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冠心病伴抑郁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989-991.
[4] 周春霞,孙平,谷亚楠等.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1):6232-6233.
[5] 梁艺,张景昌,黄学成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2):47-49.
[6] 刘辉,夏常泉,张薇等.心理干预对高龄冠心病合并抑郁情绪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372-374.
论文作者:高怀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冠心病论文; 消极论文; 情绪论文; 统计学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