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 研究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住院肺癌患者102例,均进行螺旋CT检查,同时根据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检查检出率100.00%,螺旋CT检查检出率9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病例检查确诊率86.76%,误诊率13.2%,螺旋CT检查确诊率97.06%,误诊率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螺旋CT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但是只有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在中后期肺癌的诊断过程中,有一定缺陷,结合多种诊断方式可确诊,提供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
关键词:螺旋CT;病理检查;肺癌
肺癌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属于严重的肿瘤性疾病,发病部位主要是患者支气管粘膜及腺体位置,且大部分肺癌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液疾病传播等情况,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女性。临床研究中针对肺癌发病原因的研究尚未有明确的结果,但是吸烟可提高肺癌的患病率以经得到了研究证实,据统计,长期吸烟患者肺癌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不吸烟患者患者,农村居民肺癌的发病率与城市居民先比也较低,这一现象可见,肺癌的发病与城市污染等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临床中针对肺癌的诊断主要以影像学为主,随着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诊断准确率也在逐渐增高,多层螺旋CT是临床应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住院肺癌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研究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102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病程为2个月一11个月,平均病程(3.3±1.2)个月。人院时,患者有干咳症状者52例,有低热、乏力症状者21例,其他患者均未有明显症状。其中鳞癌40例,腺癌62例,病变的部位为:右侧65例,左侧37例,上叶50例,下叶52例。患者男性54例,女性48例,年龄23岁一76岁,平均年龄(54.2±4.3)岁。
1.2方法
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肺部进行低剂量扫描,层厚为7.5mm,25.0mA,120.0kV,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肺内结节进行薄层重建,重建的间隔为1.25mitt,重建的厚度为1.25mm,同时采用常规剂量对可疑病灶扫描以及强化扫描,常规剂量层厚为5.0mm,220.0mA,120.0kV。将重建后得到的图像传送到ADw4.2工作站,进行曲面重建、容积重建以及薄层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2]。
1.3观察指标
患者螺旋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情况,患者螺旋CT的征象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情况以及患者CT重建图像和薄层扫描显示肺癌征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螺旋CT分期与临床分析的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螺旋CT分期为T1期12例(11.76%),T2期28例(27.45%),T3期35例(34.31%),T4期27例(26.47%);病理分期为Tl期13例(12.75%),T2期29例(28.43%),T3期33例(32.35%),T4期27例(26.47%)。
2.2多层螺旋CT和病理检查结果
病例检查检出率100.00%,螺旋CT检查检出率9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和病例检查结果对比[例,%]
虽然肺癌发病原因的诊断尚在研究之中,还未有完全切实可行的预防办法,但是若能够通过提高肺癌早期检出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早期诊断结果,促使患者可以尽早接受治疗,则有助于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降低早期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肺癌的检查手段也在不断完善。据美国癌症协会研究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大约有22万人被确诊为肺癌,其中包括近12万男性以及超10万女性,且肺癌死亡人数达到了15万之多,仅有约20%的肺癌患者能够存活。肺癌仍然是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提升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除了要提升治疗手段之外,提升诊断质量也是非常必要的,若患者肺癌确诊时为中晚期则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很难治愈,可见提升肺癌的诊断质量非常重要,能够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肺癌患者经螺旋CT诊断征象有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以及血管集束征等,短毛刺征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爱信浸润,患者肺癌结节边缘不光滑,可见毛糙状,螺旋CT诊断结果可见细小毛刺;分叶征型的临床表现可见肿瘤边缘部分有凹凸不平的花瓣状突出情况,且相邻的突出部分属于相对凹入切迹现象,切迹部分明显可见肺血管进入情况;胸膜凹陷征的临床表现可见明显的曲线、三角形以及线状等影像,大多是由于患者病灶内部纤维瘢痕组织收缩所致;血管集束征的表现中可见血管向结节部分聚拢,肿瘤边缘部分可见血管贯穿或者中断情况;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分期目的主要是为了区分患者肺部肿瘤与患者支气管、血管之间的关系,确定患者肺部肿瘤的大小,了解患者肺部肿瘤与胸壁、纵膈胸膜、心包、脏层胸膜、纵膈内部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螺旋CT在肺癌分期诊断中的效果与临床检查诊断无显著差异,且螺旋CT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好[3-5]。
本次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T和病理检查检出率比较(P<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证实采用螺旋CT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对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误诊率比较(P<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证实螺旋CT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误诊率较小。
综上可知,实施多层螺旋CT,有助于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周娟,王磊,赵斐.多层螺旋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367-368.
[2] 赵枝林,王任国,邓靖,等.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意义与影像学表现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4):363-364.
[3] 张文革.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的影像学特点[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1):116-117.
[4] 曾例.中心螺旋CT表现特征与高场强MRI诊断中心型肺癌关系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2):151-153.
[5] 张金娟.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8):201-202.
论文作者:李洪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肺癌论文; 螺旋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统计学论文; 多层论文; 病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