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五官科 贵州 铜仁 565300)
【摘要】目的:探究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42只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散瞳后瞳孔直径(2.5±0.4)mm,在手术中采用的是透明角膜切口。需以 chopper钩及晶状体调位钩辅助,扩大瞳孔至4~5mm,松解粘连,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于连续环形撕囊后。结果:在手术之后,部分患者相较于术前瞳孔直径偏大,总体上患眼瞳孔接近圆形或椭圆形;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视力≥0.5者26只眼(61.9%),术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患者在术后1只眼后囊少许破裂,2只眼再发部分后粘连,植入人工晶状体无显著偏位。结论:通过上述手术技巧进行的治疗干预,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且顺利完成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接近或保持生理性圆,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相对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巧;粘连性小瞳孔
【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195-01
常常会致使有粘连性小瞳孔的,有眼外伤、陈旧性葡萄膜炎、玻璃体切除手术、抗青光眼手术等,而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否可以顺利完成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瞳孔大小[1]。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是不一般类型的白内障,假设处理不当在手术过程中会导致虹膜严重损伤、后囊破裂等并发症。此次研究通过对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42只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包括男士16例(19只眼),女士20例(23只眼),患者扩瞳后直径≤2.5mm,年龄在(40~76)岁。其中4只眼为眼外伤后,20只眼为陈旧性葡萄膜炎,4只眼为玻璃体切除术后,14只眼为抗青光眼术后。术前常规行角膜曲率、眼前节、眼压、泪道、A/B 型超声等检查。术前视力:光定位及色觉良好,光感~0.1。
1.2 方法
术前1h点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术前2d天清洁结膜囊,采用氧氟沙星眼液滴眼预防感染。常规球周麻醉,散瞳后瞳孔直径(2.5±0.4)mm,在手术中采用的是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需充分利用黏弹剂分离粘连区域,按照虹膜后粘连情况,粘连紧密以chopper钩及晶状体调位钩辅助,扩大瞳孔至4~5mm,对角线牵张并松解粘连;假设粘连不紧密,可顺利将弹性良好的虹膜分离;瞳孔区有机化膜,无法撕除者可予剪除,可将机化膜撕除。通过上述对瞳孔进行的处理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使用晶状体调位钩,利用黏弹剂推开瞳孔,一边拉虹膜一边连续环形撕囊,后需进行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于前囊膜口达到(5±0.5)mm后,注吸晶状体皮质,注意使用chopper钩在超声乳化时充分暴露视野,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可将地塞米松2.5mg注射于球结膜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术后处理
在术后的24h,典必殊滴眼液点眼,开放术眼,6次/日,逐渐递减用量;2 次/日复方托吡卡胺点眼。对患者术后的虹膜、角膜、人工晶状体、前房反应、眼压等情况进行观察,1~2 周后停止用药,之后需随访3个月。
2.结果
2.1 人工晶状体位置
通过3个月时间的随访,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均无移位,位于中央,未再出现虹膜后粘连,瞳孔维持圆形或类圆形,部分人工晶状体表面可见少许虹膜色素颗粒。
2.2 术后视力
患者视力在第1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患者之后的随访复查,视力≥0.5者26只眼(61.9%),>0.3者35只眼(83.3%),0.1~0.3者8只眼(19.0%),视力<0.1者3只眼(7.1%)。视网膜病变、角膜斑翳、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等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中术后经眼底检查发现患者视神经已经萎缩视力,<0.1者为抗青光眼术后。
2.3手术并发症
2.3.1术后并发症 前房反应:出现较轻微的葡萄膜炎反应的是大部分患者,且出现瞳孔区少量渗出的有3例,予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复方托吡卡胺扩瞳,6h 后渗出消失;角膜水肿:出现角膜水肿的有7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至第5天后恢复正常;出现术后一过性眼压高的有3例患者,眼压于降眼压药物应用后控制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3.2术中并发症 患者在术中1例虹膜轻度损伤,未出现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等严重并发症;晶状体后囊膜少许破裂1例,仍将人工晶体顺利植入。
2.4 手术后瞳孔状态
术后瞳孔近圆形者7只眼,呈圆形者32只眼,瞳孔欠规则与术前相同者3只眼。没有一例患者的瞳孔出现上移情况,未见虹膜后粘连或瞳孔括约肌受损。
3.讨论
文章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42只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散瞳后瞳孔直径(2.5±0.4)mm,在手术中采用的是透明角膜切口[2-3]。需以 chopper钩及晶状体调位钩辅助,扩大瞳孔至4~5mm,松解粘连,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于连续环形撕囊后。在手术之后,部分患者相较于术前瞳孔直径偏大,总体上患眼瞳孔接近圆形或椭圆形;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视力≥0.5者26只眼(61.9%),术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患者在术后1只眼后囊少许破裂,2只眼再发部分后粘连,植入人工晶状体无显著偏位。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手术技巧进行的治疗干预,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且顺利完成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接近或保持生理性圆,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相对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振涛.虹膜后粘连致小瞳孔下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6):127.
[2]施国忠.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04):729-730.
[3]陈世久,秦梅,李宁.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J].临床眼科杂志,2015,(02):157-159.
论文作者:田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瞳孔论文; 晶状体论文; 白内障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只眼论文; 超声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