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
【摘 要】目的 研究对压疮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中医艾灸技术的效果。方法 抽取过去在我院治疗期间出现压疮症状的患者36例,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压疮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艾灸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压疮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对压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压疮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压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为94.4%,对照组为7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压疮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中医艾灸技术,可以明显缩短压疮控制时间,使患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结束治疗康复出院,从根本上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压疮;护理;中医;艾灸;效果
压疮属于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的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性刺激,使该部位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出现一定的障碍,导致处于持续性缺氧、缺血状态,致使组织溃烂、坏死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从中医角度而言,压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起,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局部发生破溃和坏死。本文研究对压疮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中医艾灸技术的效果。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数学随机列表法将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出现压疮症状的患者3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8-84岁,平均56.7±6.5岁;男性13例,女性5例;压疮出现时间1-8天,平均2.4±0.7天;Ⅳ期压疮患者3例,Ⅲ期压疮患者9例,Ⅱ期压疮患者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4-88岁,平均56.2±6.6岁;男性11例,女性7例;压疮出现时间1-6天,平均2.1±0.4天;Ⅳ期压疮患者5例,Ⅲ期压疮患者10例,Ⅱ期压疮患者2例。上述几项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然指标比较,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护理,其主要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 禁止患者卧床治疗期间局部长期受压;② 减少治疗期间皮肤所受到的刺激;③ 增加机体抵抗力并加强营养;④ 系统科学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压疮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艾灸技术进行干预,主要取穴包括骶尾部和髋部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走向取秩边、上髎等穴位6-10个,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对局部穴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之后,将点燃的艾条的燃端放置在与需要进行艾灸的不断距离5cm左右的上方位置,对局部穴位进行熏灸处理,以患者自述没有感到任何烧灼感,且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次艾灸治疗的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两个星期。比较两组压疮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对压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采用满分为100分的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当天,对压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超过60分为基本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1]。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X2检验,用( ±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统计学t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疮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观察组研究对象压疮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压疮是临床上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的患者发病率水平较高的一种并发症疾病,局部长期受压是导致压疮症状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受压的部位长时间处于一种缺氧、缺血的状态,使得该部位有大量的无氧代谢产物发生堆积,该类无氧代谢产物会对组织细胞产生较为严重的毒性作用,使组织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变性坏死。如果该症状不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会对患者原发病治疗计划的实施、生活和生存质量、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对该类患者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用中医艾灸技术,可以达到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的治疗功效,同时艾灸还能够对皮肤产生轻微的良性刺激,使局部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得到改善,在早期压疮患者中应用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面状态就能够完全恢复正常[2]。
参考文献:
[1]周春姣,林美珍,杨丽明,李 莉,林丽君,郑婵美,刘 明.腧穴热敏化艾灸护理Ⅱ、Ⅲ 期压疮研究[J]. 新中医,2014,19(11):672-674.
[2]曾云霞,段鸿侠,潘 雪.压疮督查小组在带入性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3(12):425-427.
[3]于杰.基于RAS/RAF/ERK信号通路探讨艾灸促进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J].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20(5):135-136.
[4]李雪飞;罗烨;洪霞.艾灸联合紫草油预防压疮效果观察 [J]. 护理学杂志 ,2014,16(8):348-349.
[5]范玉珍;丁月明.温度把控艾灸治疗压疮疗效观察 [J]. 新中医 ,2014,13(5):198-199.
论文作者:温云,刘胜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艾灸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时间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局部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