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探讨_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论文

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探讨_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论文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式论文,探析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课题,并指出“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而党如何领导、如何执政,这本身又是政治体制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所以提出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全取决于时代、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要求,从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客观要求和党的现实状况出发作出的正确选择。

1.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对各个国家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新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时代。综观世界局势,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在世界范围的大发展、大变动、大调整面前,一些国家的大党、老党、小党、长期执政的党纷纷落马倒台,失去执政地位,原因固然很多,但问题主要出自内部,来自这些党自身的领导体制、国内国外政策、发展战略、战略思维凝固保守僵化,不能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与时俱进。而我们党之所以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面对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动尤其是苏联东欧剧变“死里逃生”,处变不惊,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不断巩固发展壮大,根本的原因就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及时调整了国内和对外政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封闭转向改革开放。这个新政策体现在党的建设中,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顺应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2.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新阶段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客观要求

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我们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实行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国际潮流中,随着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日趋激烈,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们面前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艰巨复杂的必然王国。市场经济是一面双刃剑,有提高效率、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自发性很容易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市场经济的利益至上性和等价交换原则一旦侵入政治生活领域,必然造成权力腐败,使一部分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变质,最终影响到党和国家政权的安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尤为迫切和重要。只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党的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党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前进。

3.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由现代政党特有的政治属性和我们党自身的状况所决定的

政党是现代社会多数民族国家的政治领导力量。现代社会各国的执政党,无论其阶级属性、政治纲领什么样,对国家与社会的控制、影响和决定作用一般说来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制定政党的纲领和政策、组织选举和推举公职人员组织政府等间接形式干预国家决策,实现政党的政治主张。现代国家和社会组织是高度社会化、组织化、系统化而又高度分散化的一部十分精致的机器,党不可能也无法代替国家政权机关、群众团体、经济和社会组织去履行各自不同的职能,只能通过党领导干预、组织协调、监督调控的作用,把国家和社会系统的各个“部件”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推进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从过去战争年代的革命党,成为“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变化,要求党必须适时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担负的历史任务。而我们党目前的现状还远不是都令人满意,党的领导工作状况、党的领导制度,都要改善。党自身的状况同党的领导责任有很多不相适应的方面。党的领导制度、工作制度仍存在一些弊端。很多党的组织、党的干部不懂得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党的工作,在思想精神状态、领导水平、工作方法和自身的素质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永远保持蓬勃朝气,始终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1.坚持依法执政,确保党对国家和社会实施“总的领导”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是对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出的科学、准确的定位。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说到底,是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总的领导”。“总的领导”的思想是列宁提出来的,1922年,列宁针对俄共(布)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提出应当明确划分党和苏维埃政权的职权,“党的任务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像目前那样过分频繁的、经常的、往往是对细节的干涉。实施“总的领导”,具体说来要做到“五通过”,即党通过政治决策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解决关系国家的内政外交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党通过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规划、指导、引导、监督和及时调控国家和社会前进的方向;党通过向国家机关及其重要部门推荐干部,确保党的政治战略、大政方针顺利地贯彻执行;党通过思想宣传,使党的主张为全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全党、全国人民自觉的行动;党通过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党的主张。坚持党对国家和社会实施“总的领导”的改革取向,必须根据“依法执政”的要求,在立法上取得突破。为此,应根据我国国情,适时设立《政党法》、《党派组织法》,或考虑在宪法中增设相应条款,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工作制度和相关程序等问题依法确认下来,保证党依法执政的法律地位不受侵犯,确保党能够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依法执政,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指导国家政权机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工作。

2.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做到党政分开、权力下放

1980年,邓小平针对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的弊端,明确提出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官僚主义、家长制、权力过分集中、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问题。1986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有一个权力下放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7页。)按照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的改革思路,今后应当着重解决的两方面问题,一是党同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虽然经过20多年的探索,这方面问题初步解决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党政不分、党群不分、党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普遍存在。二是党委负责人要不要在国家机关中任职。从理论上说,党政分开要求党委负责人不应当再兼任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它不仅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然而,实际工作中党政领导“一肩挑”的党政合一领导体制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改革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如何使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根本的出路是进行党的工作机构、工作机制的改革。初步设想是创建省和直辖市、市(地)、县(区)、街道社区四个不同层面的党的工作委员会领导体制,简称“党工委”,取消现有的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党工委组织上隶属于同级党委,接受同级党委领导,是同级党委下设的党的工作机关和办事机构。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中设立党组。党工委的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是贯彻落实党委的决议、指示和工作布署,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的党组开展党的工作。通过党工委和党组之间建立的工作机制,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工委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依法履行职能,不干预各部门具体工作。各部门中的党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做好本部门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接受党工委的工作指导,完成党工委委托的各项工作。街道社区层面设立的党工委,在县(区)党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发挥城市基层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领导分布于街道社区内各企业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完成党在城市基层的各项工作任务。

4.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是党各级最高的权力机关、决策机关和权威机关。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党内民主,使党的各项重大决策实现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党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使党和国家实现长治久安,有必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更加充分地发挥各级党代会的作用。改革的思路是考虑建立每届党代会任期内的年会制度。以年度为单位定期召开党代会,讨论决定年度内的党内重大事务、干部任免、工作计划、重要决策和方针政策等问题。各级党委每年定期向同级党代会年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党代会监督。设立党代会年代制度,有助于充分调动各级党委、党员代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党内的民主生活,促进党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发挥党代会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增强党的工作的活力。

5.改革党的纪律检查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

纪律检查机关是党的监督机关。设立纪律检查机关,对于确保党政干部能够规范地运用权力,维护党规党法,反对腐败,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普遍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自身机构设置和运行体制方面的原因,难以对同级党委尤其是同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的纪检监督,从而使涉及同级党政领导职务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困难重重。为了创建党的坚强有力的纪律检查机关,必须改革党的纪律检查领导机制及其工作制度。在纪检干部的使用问题上,中央和省级纪检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由中央任命,地方各级纪检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由上一级党委任命,省和省级以下纪检机关向同级党代会负责,地方各级纪检机关接受上一级纪检机关领导,建立纪检机关的经费开支由中央国库直接拨付的财务制度。总之,通过以上改革,保证各级纪检机关工作职责和职权的相对独立性。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纪检工作机构及相关组织工作制度。只有建立这样的纪检工作制度,才能切实保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6.改进执政党同参政党的相互关系

在党的领导下,执政党和参政党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种独具魅力的中国政党格局,是中国政治体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民主党派同我们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已经和将继续为推进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党体制,要倍加珍惜、巩固和发展我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事的友党关系,进一步推进党际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作用,使他们更好地参政议政。要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向民主党派通报的制度和规范,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接受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选拔和推荐有参政议政能力的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并规定民主党派人士相应的任职比例。吸收民主党派代表参加政府工作会议,参与对中央和地方重大决策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完善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提案受理机制,使民主党派提交的参政议政提案对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重要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7.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各国的执政党,尤其是领导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和国家面对的严峻课题。对加强制约和监督问题的认识,各方面已经取得共识,但问题是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使制约和监督真正达到抑制权力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效果。首先,要尽早出台《监督法》、《监督法》议案已经酝酿多年,但迟迟未能落实。为此,应当认真贯彻邓小平关于法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7页。)的立法指导思想,加快这项立法进程,发挥法律监督的震慑力量。其次,建立更加严格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罢免、惩处等制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罢免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再次,建立人民群众给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打分”的制度,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置身于人民群众有力的监督之下。第四,加大舆论监督,加大对贪污问题舆论曝光的力度。第五,建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的“阳光法案”,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个人财产申报和查询制度,并专设网站供社会各界监督。第六,建立更严厉的反腐肃贪惩办制度和法规,把惩办领导职务犯罪同个人财产罚没统一起来,并形成强大的法治氛围。

8.加强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问题的研究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要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发展之路。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只有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保证一切制度和规范、政策和法律通畅地、有效而有序地运行,“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6页。)这个问题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出了中国政党政治走向法治化的发展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是党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领导制度、领导体制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如何通过有效配置,进一步增强活力:如何确保政治权力按照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有序运行等等。按照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加强党的政治活动、组织活动的程序化建设。因为程序是对个人与组织行为按照什么样的次序、方式与手段履行责任作出的规定和限定,程序化是确保各种规范和制度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指示和调解系统。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程序化建设重视和研究的不够,许多领导和决策发生失误,滥用权力现象难以规范和杜绝,不能说与此不无关系。要通过探索,提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并最终走向“定型化”。

标签:;  ;  ;  ;  ;  ;  ;  ;  ;  ;  

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探讨_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