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商场:站在历史背负的火山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站在论文,火山口论文,西单论文,商场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魔力驱使以往的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大都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然而,多元化的扩张不仅没有带来预想的利润,反而使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甚至背上了亏损的包袱。西单商场的变革重张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其寻求新生的决心。
2003年的最后一天,经过两个半月的停业改造,西单商场终于与消费者见面了。晚上6点零6分的开业时间、主题为《冰与火》的庆典活动以及门前长十余米的长城冰雕,这些刻意的安排都流露出了西单商场急于求胜的心态。毕竟,它已经错过了去年的十月和圣诞节这两个淘金期。
也许,此时的西单商场太需要利好消息了。
据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主要财务指标显示:2001年,公司全年净利润5648万元,2002年净利润则迅速下滑至1768万元,2003年1至9月亏损4900万元。同时,记者了解到,北京中友百货已连续3年以每年20%的销售增长,成为西单北大街的销售“状元”。而之前,作为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企业的西单商场曾15年保持北京市单体店年销售额第一。
“这个曾经的百货行业领袖有此尴尬处境,抑或只是西单商场在资本驱使下屡屡投资失败的表象。”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连锁碰壁
据悉,截至2003年12月26日,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287家,其中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占59家。“大多数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会走业态转型、外延式扩张、内部资源整合的路子,以扩大其整体规模。”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告诉记者。
据悉,早在1995年,西单商场投资兴建北京市繁星西单商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繁星),进军连锁超市。在顶峰期,繁星有50家店。最初与物业主签定繁星相约时,西单商场过高估计了超市的赢利能力,不但付出了高昂的租金,还普遍签定了长达5至10年的租用合同。
针对繁星的失败,《互联网周刊》则把它归结为“用错了MIS系统”:“在原西单商场MIS基础上改造而来的繁星MIS,先天上带着封闭和孤立的禀赋。每一套系统虽然出自同一个母体,却彼此不通讯息,孤立的系统极大地降低了繁星的运作效率。”截至2001年10月31日,繁星累计损失6901.36万元。同年12月18日,西单商场核销了“繁星”的投资损失。
西单商场并没因此而放弃对连锁的探求。2002年7月16日,西单商场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与控股股东北京西单友谊集团将共同投资成立西单连锁公司,专门运作天通苑西单商场综合商业中心项目。
2003年10月28日,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公告称,西单连锁公司组建后,积极推进天通苑社区购物中心项目,该店于2002年11月2日正式营业,由于受会计政策的影响,2002年亏损701万元,截至2003年8月31日,西单连锁公司累计亏损779.83万元。西单商场“决定注销西单连锁公司法人主体资格”。
发展连锁受挫的西单商场在其他项目上的投资同样也不顺利。
投资失败
2001年10月18日,西单商场董事会决定,参股设立北京西单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但2002年5月,上海太平洋百货发生了哗变事件。此时,原本计划开三家店的北京西单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仅在北京开了一家店——盈科店,但是该店业绩则差强人意,比太平洋百货在上海、重庆、成都等地的分店差得多。另外,搁浅2年之久的“太平洋百货西单店”终于在2003年12月20日开业了。不过记者从西单商场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这家“太平洋百货西单店”与西单商场已没有了任何关系,并且有了个新名字“北京君太百货”。
主业之外的投资也并没带来好消息。2001年,西单投资3000万元控股62.5%的河北金鹰食品有限公司,是2001年西单投资最到位的一个项目,计划投资额3000万元全部到账,却净亏884万元。金鹰公司从事蔬菜类罐头制造业务,由于2000年芦笋原料价格明显上涨,造成比较严重的亏损。西单商场在2002年年度报告中称,该公司亏损849万元。
西单在2000年11月重磅推出了“与王峻涛合作建设西单电子商务”项目,但是不到1年,王峻涛便从CEO职位上离开而担任公司高级顾问一职。声称没有离开西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王峻涛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2002年该公司亏损985万元。
从西单商场2002年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西单商场控股的7家公司中,当年亏损的就有4家之多。因此有人称西单商场患上了“大商场投资病”——目前正值百货业走向衰落期,新兴的连锁超市业态正在蓬勃发展,一部分像西单商场这样历史长、商誉好、上市早、政府关系较好的商业企业,它们普遍具有一定的募集资金能力。然而受制于这些“大商场”自身人才、经验、机制、管理的制约,它们往往在投资新业态时心存疑虑或力不从心,大大影响了投资效率。
定位转型
“近年来,北京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寻求新的赢利业务上,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其核心企业西单商场的定位。”一直关注西单商场的一位专家指出,在北京,中友百货、新世界、SO-GO等商场打的是“打折牌”和“青春牌”,燕莎、赛特以及新开业的君太百货都是以喜欢世界知名品牌的高收入阶层为主要对象,像新东安、东方新天地则是颇有几分类似于Shopping Mall模式的大型购物中心,增值服务很多。西单商场一直定位在平民化商场,主要吸引的是40岁到50岁的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卖点”,现在京城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光顾西单商场。
西单商场重新开业之前,记者在西单商业街采访时,一位衣着入时的年轻人说:“逛西单商场的大多是我们父辈甚至年纪更大的人,他们似乎有一种西单情结,购物去西单商场成了一种习惯。”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现在的西单商圈共有商业网点近200个,大型商场已占北京市总数的1/10以上。在短短500多米长的商业带上,几乎是同类型的多家百货业态企业相互竞争。中友百货、西西友谊商场、西单商场、西单赛特、君太百货等家家相连。再加上西单文化广场、华威大厦和明珠市场,高密集度的商场分布伴生的残酷竞争也就可想而知了。
刚上任1年多的西单商场总经理郭凯也感觉到西单商场已经非整体转型不可了。他曾一再向外界表示,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西单商场原来的经营定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改造后的西单商场要完成从“传统百货店”向“现代精品百货店”的转型。
针对西单商场的转型,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种积极面对竞争的表现。但也有人对于西单商场转型抱着谨慎的观望态度。同在西单商圈的一家商业企业的推广部人士告诉记者,西单商场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了传统百货店的形象,此次转型应该相对谨慎,最好能一步步进行品牌的升级改造,切不可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否则可能不仅没有吸引到新的客户群,同时还丧失了原有的老客户。
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重新开业的西单商场走向另一个极端,毕竟,成千上万的股东正期盼着它的利好消息。
标签:西单商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