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性脑血栓脑梗;早期综合康复;临床效果
急性脑血栓脑梗发病率高,主要由血栓阻塞脑血管所致,多发于老年群体。近年来急性脑血栓脑梗病发率日益增长[1],对老年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针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60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经头颅CT、MRI确诊,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9.1±15.2)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5±16.7)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病程均在7d之内,不存在重要脏器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予以适当的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另予以观察组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拉近医患距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语言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弹舌、叩齿、呲牙、鼓腮等动作,每个动作训练5-10次,此外让患者进行张嘴舌头后缩、上下、左右环绕等动作。训练患者正确发音,根据患者病情发展逐渐增加训练难度;(3)立体平衡训练。初始阶段,让患者立位平衡,锻炼患者肢下负重功能,指导患者把患侧手我握住,保护肩部,转移重心;(4)独立站立训练。协助患者站立,左右上下摆动上肢,让患者尽量保持放松状态,利于患者躯干旋转。待患者能独立站立缓慢行走时,让患者独立在康复室内进行走动运动;(5)床边康复训练。播放相关图片、实物,让患者观看。观看结束后,叮嘱患者根据实物、图片进行伸展、弯曲肘部,翻身、抬高双腿以及搭桥等动作;(6)肢体功能训练。必要时实施拮抗肌电生物反馈物理治疗、针灸治疗等,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7)吞咽功能训练。对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指导患者微笑、皱眉以及双侧面部按摩,20回/次,3次/d;用冰水刺激患者舌根、咽壁厚,指导患者进行空吞咽工作等。
1.3评价指标
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肌力恢复状况,0至5级,患者偏瘫肢体无肌肉收缩,为0级;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且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为5级[3]。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 ±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4、5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0、1、2级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力恢复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肌力恢复级别比较[n,(%)]
级别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 x2值 P值 0级 0(0) 6(20.0) 22.222 0.000 1级 1(3.3) 8(26.7) 21.473 0.000 2级 4(13.3) 9(30.0) 8.221 0.004 3级 6(20.0) 4(13.3) 1.617 0.203 4级 9(30.0) 2(6.7) 18.117 2.077 5级 10(33.4) 1(3.3) 30.235 0.000 合计 30(100.0) 30(100.0) - - 3讨论
急性脑血栓脑梗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由于某种因素损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突触休眠,最终造成代偿损耗。若患者在短期未能恢复或重组,则会降低神经突触阈值。新的神经突触在中枢神经损耗后会产生,若利用则会被激活,恢复正常。以往临床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中,未能良好的使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伤残率以及后遗症发生率。研究报告,以往的急性脑血栓脑梗治疗中,约75%的患者因治疗后的残疾而无法独立生活[4]。因而,予以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良好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针对患者病情,实施主动或被动的康复训练指导,可有效激活新产生的神经突触,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推动患者肢体功能的,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康复。早期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关节的活动、肢体位置摆放、体位转移以及独立站立等。随着患者病情的稳定,则可实施早期站立、早期步行运动等。早期步行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移动能力,降低偏瘫、步态异常发生率;对患者实施早期语言、吞咽功能训练,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予以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语言功能训练、立体平衡训练、床边康复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肌力恢复0、1、2级比例(20.0%、26.7%、30.0%)均高于观察组(0、3.3%、13.3%);观察患者肌力恢复4、5级比例为30.0%、33.4%,均高于对照组(6.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因,肌肉痉挛、肌无力会直接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状况,加强指导患者进行抗阻训练、交互性屈伸训练等,可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02):33-34.
[2]彭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9):177,179.
[3]杨俊飞,黄斌,季倩.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8):151-153.
[4]姜海涛.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02):206-207..
论文作者:刘南生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肌力论文; 肢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