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中学 曾玉梅 7120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勇于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彰显高中历史学科所具备的综合性以及主观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教学相长,达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高效性
顺应新课改,针对无效学习,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和专家斧正。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行汇总与交流,并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由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这种火热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并且还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让学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它还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趣味性和丰富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情感性和思想性,更适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
二、如何开展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1. 创建小组,落实任务到每一位小组,避免冷场或纪律难以控制。第一,创建小组是实施小组合作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潜质以及情感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保证小组之间整体水平应相当,从而与他组进行“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同时,小组建立后如无特殊情况不能随意变动,这样学生在经过长期的合作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二,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自觉维护小组之间的秩序,并选拔和培训有能力的小组长,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第三,教师需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任务、合理的分工和明确的职责,都是问题的思考者以及活动者,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发散出自己的魅力。第四,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会服从、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评价的技能之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才可以顺利开展,让学生在“体验”“合作”“做”“聊”“创新”中学习,不仅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还提高了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第五,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次,每个小组自己取一个有个性的名称,准备一个集体作业本。每次作业要求小组写出其分工情况,并由小组成员轮流负责。作业的批阅在老师给出评价的标准后,在小组之间交换进行。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的批阅作业的负担。比如在对古代科举制度进行讨论时,尽量保障小组内有起带头作用并对科举内容了解较多的同学可以引领组员开展讨论,有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带着同学沿着科举制度的形成因素、影响条件、发展过程和最终结局进行讨论。尽量地使学习分组合理化协调化,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
2.保证学生学习时间,精心选择合作材料,避免课堂学习的表面化、形式化、走过场。要设计好一堂课,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让学生产生合作的欲望和合作的需要。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与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发挥潜力,并体验参与学习、互动学习的兴趣,在团结协作中共同发展与进步。一方面,教师为学生的小组活动限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造成一种时间上的活动紧张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小组活动的效率,因为他们必须考虑到在这个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小组成员如何合理分工,等等。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的提示也是必要的,这可以促进学习结果的达成,避免因问题讨论时间太短而导致学生讨论不深刻、不到位,不能达到应有的合作效果;而问题讨论时间过长,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影响课程教学进度。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脉络的机会,这样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⑵教师在为学习小组选择学习材料时,要选择难易程度适宜,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接受,而且操作性强的内容,确保合作探究的高效性。那么,教师应该确定哪些内容材料适宜合作学习呢?其一拓展性的思考题,需要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的,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二比较性的分析题,如“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其三教学重难点,像“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这种重点问题。其四开放性问题,如“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⑶小组合作学习要适时,即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或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3.铺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个与知识点紧密相连的、且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可以直接清晰地向学生点明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好奇和思考,促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话题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年轻的创意相互辉映,最终达到对知识更深刻的认识。一是需要为学生铺设悬念,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个体差异找出学生的兴奋点,选择设置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保证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度、层次感,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活跃性,提高注意力,主动思考和学习,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融入其中,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在探究和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透过知识的表面分析本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三是为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能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其次,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能直接对这些问题作答,而是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思路进行启发,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4.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和谐。⑴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成为教学的指导者,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伙伴。在这种新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指导教学,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的分析与探究方法,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最终,师生、生生实现教学的高效互动。⑵教师要时时观察小组成员,为什么这个组毫无动静、鸦雀无声?那个组是否已经完成任务?总之,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控。教师还要适时的进行语言引导,在汇报合作成果时,教师的语言引导或点拨有助于学生把握主题方向;学生成果进行展示时,既能赢得同学的赏识、增加学习的信心,又能尊重其他同学的成果、学会欣赏别人。
5.采取灵活的互动方式,积极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
⑴自由讨论。各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对教学材料的理解以及相关的针对性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再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本组观点的总结,并展示各组成果,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形成较为统一且正确的观点。这种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交流共享、成果共享,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合作的经验,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甘甜,真正体验到“合作多赢”。例如在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时,我设置“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是什么?”、“雅典民主政治的功绩是什么?”、“怎样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等针对性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结合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突破对学习雅典民主政治的重难点。
⑵情境式历史剧。在讲授《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时,针对教学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且难于理解“各国的启蒙思想主张的异同以及他们之间有何继承和发展关系?”,我布置学生撰写剧本、分组排练和表演《启蒙思想》历史短剧,道具、灯光、导演、演员、编剧等各司其职。结果,情境式历史剧的表演,学生表现得十分踊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一方面,在情境中成功地穿越时空的阻碍,与历史人物拥有一次心灵上的交流与共鸣,实现与历史之间的“互动”,这样,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框架和比较,同时完成对史实的还原,能够对历史知识如数家珍般掌握,历史知识更是活灵活现的、有血有肉的;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活动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契机,他们在团队中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完成了与历史的互动、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效率倍增,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⑶竞争性辩论赛。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我大胆采用竞争性辩论赛式的教学活动。首先,小组充当正方与反方。赛前,积极寻找支持论点的相关历史知识,并加深对历史知识和教材内涵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的辩论,使学生能辩、善辩、敢辩,大胆、踊跃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心灵的碰撞中激起思维的火花,激活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拓展思维、推理思维,并敢于向传统历史观点挑战,培养了创新能力。辩论赛中,小组与小组、正方与反方之间集中注意力、争强好胜,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习潜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其次,教师作为主席,在设题、引导、概括时都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多数学生能够在辩论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获取真理的满足。比如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特殊性,那些简单的、学生已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那些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要讲且要精讲;那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遗漏疏忽的地方要再提醒一下。
⑷师生互换身份。例如拓展性的思考题,即“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抗争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需要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的,教师可以尝试和学生互换身份,让学生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学生担任小教师的过程中,认真探究教材中的内容,展示成果、共享成果。通过对教师工作的体验,体会到教师的辛苦,在课堂学习时能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6.关注巡组指导,把握教学进程。教师需要加入到小组之中,要有总体上的思考,比如指导时间是多少、指导范围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等等;要在学生无法自行找到思考的正确切入点时,从旁指点,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思考方向探索。有了合理的切入点,学生便可以有的放矢,思维的发散也有了支点,便能围绕着问题激烈讨论,交换彼此的意见;要时时观察小组成员,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清楚了解哪一系是学生能够想到的、哪一些思想是比较新颖的,适时调控、进行语言引导,把握学生的方向,有助于避免无效学习的出现,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达成。
7.站在激励的角度,构建多元、高效的发展性评价观。
公平、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能够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升华以及能力内化,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教师要本着激励的态度,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把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等多种综合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构建多元、高效的发展性评价观,全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比如:⑴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或体态语言(包括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鼓励的表情等)点评发言学生思考的角度、主要观点或发言中的闪光点(包括发言是否踊跃、观点是否清晰且有新意、表达是否顺畅等),引发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⑵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把众多的发言归纳为几类论点,概括每类论点的论据,让学生理顺思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同时,对某些新认识不必得出一致的结论,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留下思考的余地。⑶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与能力、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摒弃传统观念的教育方式以及无效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只要我们依据实际、大胆探究创新,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历史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与新课改共同成长,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⑴吴永红.高中历史选修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计划.2008
⑵程玉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教师网.2015
论文作者:曾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高效论文; 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