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人民医院 湖北荆州 43440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人工气道中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VAP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采用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前言
机械通气是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症状,对缓解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症状和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人工气道易导致患者咳痰能力减弱、有效自主排痰障碍,需被动吸痰法清除气道分泌物,吸痰操作往往伴随着引发患者缺氧、心律失常、感染等风险[1]。患者在进行人工气道治疗期间,若未得到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导致脱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应加强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既往有文献报告显示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起到较好干预效果[2],但尚缺乏理论依据,为此笔者于本文展开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简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ICU 收治的100例需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 1~70岁,平均(51. 5±2. 2)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 II)16~45分,平均(21.2±2.15)分。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7~72岁,平均(50.52±2.34)岁;APACHE II评分15~38分,平均(22.65±1.65)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完善导管固定、维持气道畅通和严格无菌护理操作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模式,开展集束化护理模式前集中学习集束化护理含义和具体操作模式,科室呼吸治疗师和护士长负责对集束化护理进行评价、指导和质量控制,监督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固定人工气道: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时刻注意导管外露长度,肺的呼吸气量,这样可以避免气管导管发生脱落,进而影响病人的抢救效果。同时需每4~6 h进行气囊压力检测,保持气囊压力在20~30cmH2O,防止因压力过低导 致的意外脱管和压力过高导致气道损伤。
1.2.2口腔护理:定期对患者口腔分泌物给予常规细菌培养与分析,以选取合理的口腔护理液,例如口泰等,可每6~12h利用擦拭和冲洗的方法对口腔进行一次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人工气道湿化: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要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对于采用呼吸机的患者,采用呼吸机自带的加温湿化器进行湿化,对于未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对其进行及时的雾化吸入,若条件允许要采用温湿交换器吸氧。并且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对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进行评价。
1.2.4 防止医源性感染:按时消毒病房,保持其空气通畅;注意消毒,接触患者前后要注意手卫生;吸痰也要采用严格无菌操作;特殊患者需使用单人单间,防止交叉感染;定期取室内各处去样本室做细菌培养,监测病房内环境。
1.2.5心理护理:人工气道患者难以和人正常交流,容易产生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会提前将一些患者的需求(如口干、冷、热、头痛等)制成图文并茂的卡片,方便患者指出。或者给患者准备笔和纸,让其将想说的话写下来,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关心患者,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早期肠内营养:ICU重症患者抵抗力下降,会引发严重的营养不良,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耐受情况。
1.2.7 预防深静脉栓塞:ICU中多为危重症患者,一般需绝对卧床休息,且时间较长,活动量的减少,增加了深静脉栓塞的风险。通过药物及机械方法。通过预防深静脉栓塞,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人工气道延迟拔除。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准确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χ±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和t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为(9.5±1.3)天,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5.5±2.0)天。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t=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进重症护理病房的时间比较
研究组ICU住院时间为(12.8±4.2)天,对照组ICU住院时间为(19.1±6.9)天。组间比较研究组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2.3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VAP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VAP发生 率为26.67%(8/30);组间比较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机治疗产生的呼吸机相关肺(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肺 不张、呼吸道堵塞、肺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正常上呼吸道的功能,增加了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示安全有效护理的重要 性。通过按照呼吸机治疗中人工气道管理标准,试图通过规范和统一标准来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3]。集束化护理干预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其引入了循证护理的理念,特别适用于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呼吸机通气引起的肺炎,避免鼻饲反流,同时可减少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气道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ICU患者治疗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方法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加强护理,规范操作流程,杜绝浪费,将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5]。本文以医院收录的病患为例分析了人工气道患者在集束化护理干预中取得的效果。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有助于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护理,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武 恬 恬,王 晶 晶 . 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J]. 全 科 护 理,2017,15(14):1690-1692.
[2]靳莉莉.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人工气道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 症发生率的影响[J]. 罕少疾病杂志2017,24(4):68-69.
[3]姜曼,敖薪. 人工气道管理标准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479-1481.
[4]张同美.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 ICU 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58-159.
论文作者:冯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患者论文; 气道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机械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