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临床影响论文_王波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对比2组急救介入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救介入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30.64±2.54)min、(1.56±0.45)h,对照组分别为(40.54±3.25)min、(2.55±1.41)h,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少于对照组(20.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可缩短急救介入时间、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术后并发症

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出血缺氧可导致机体出现心肌坏死,具有死亡率高、治疗率低等特点,易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而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可尽早对患者开展干预,并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保证其生命健康。现笔者将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合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全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无严重其他器官及神经系统疾病。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4±1.5)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2.5±1.6)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电话指导。医疗体系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急救护理人员立即准确急救措施,并通过电话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和诊断,同时指导在场家属实施初级急救指导,包括就地平卧、心理干预、安慰患者等,避免移动患者,保持呼吸状态。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降低其存在的紧张、悲观、敏感等负性心理,稳定期情绪,等待医护人员到达。(2)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立即观察患者病情,评估其生命体征,确定急救措施。及时给予氧气治疗,使血氧饱和度得到提升,对心绞痛进行缓解,减少心律失常等问题发生。将急救设施以及急救药品准备患者身侧,稳定其病情状态。(3)转运途中监护。初步控制患者病情后实施转移,前往医院途中尽量保持患者头部平稳,同时给予血液标准采集,减少多余检查步骤,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情况、疼痛程度以及持续时间,迅速制定救助加护及内容。如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可根据病情及医嘱使用吗啡或哌替啶治疗,检测其呼吸状态。(4)医院交接治疗。患者达到医院后,由急诊抢救科室立即交接开展治疗,同时联系相关治疗科室协同治疗,从而确保手术成功率及患者健康。

1.3 研究指标

对比2组急救介入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包括室颤、心跳骤停、休克。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量资料以(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当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 时,用χ2检验;当n>40,但1<T<5 时,用校正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介入时间、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急救介入时间(30.64±2.54)min、手术时间(1.56±0.45)h,对照组分别为(40.54±3.25)min、(2.55±1.41)h,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100、4.487,P=0.000、0.000)。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1/45)低于对照组20.00%(9/4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高发、易发、病情危急等特点,如病发后得不到及时干预和治疗,便会导致脑细胞受到不可逆损伤,进而出现死亡。据临床资料[2]指出,该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而临床中多以持久而剧烈的胸骨疼痛表现,休息后并不能得到缓解,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易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但若是尽早给予发现、诊断及治疗干预,便会对患者生命提供保障。

目前在临床中院前急救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够尽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提高发病急促患者的生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急救介入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30.64±2.54)min、(1.56±0.45)h,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急救介入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40.54±3.25)min、(2.55±1.41)h,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20.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结果证实,尽早对患者进行干预对后需治疗有重要意义,院前急救护理包括电话指导、现场急救、转运途中监护、医院交接治疗,全程干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患者症状尽早做出诊断计划和干预措施,从而开展后续治疗,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救介入时间,并减少手术时间,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龚敏,赵翰文. 冠状动脉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89-190.

[2]米改玲.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特点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4,08(14):1900-1901.

[3]潘靖华. 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150-151.

论文作者:王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临床影响论文_王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