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对城市各项工程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文章对市政道路路面面层施工质量风险点进行梳理,并对相关质量病害进行分析及整改,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问题、防控措施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以市政道路为骨架的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沥青砼路面较水泥砼路面具有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众多优点, 因此在讲究品质的现阶段, 沥青砼路面日益成为城市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选择,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得到大量应用沥青路面有着自身显著的技术优势,比如行车舒适安全、施工技术成熟以及养护维修方便等等。作为我国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仅施工工艺环节繁琐,同时更对施工材料质量和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加之施工质量控制的标准较高,因此在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方面需不断加强。与沥青混凝土路路面特点相结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需要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对技术控制措施不断强化,正视当前市政道路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技术控制手段促进路面整体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
2.市政道路主要存在问题
1)市政道路在设计上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交通量确定环节淡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城市化发展,设计考虑交通量较小;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不合理, 面层采用结构形式空隙率偏大, 不适合我省相关地区状况, 基层设计材料针对性较小;没有设计基础数据支撑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 且与相关规范有冲突;路面结构层层间连接设计严重缺失, 影响路面结构整体性。
2)市政道路不同于公路横向通过排水沟或边坡直接排水的方式, 它是通过先横后纵, 即是从路面流聚路缘, 再从路缘经收水井、支管排出。 城市主干道 6至8车道宽大的路幅加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其受水面积同公路相比更大, 地表水滞留路面的时间更长, 路面受到水的侵蚀更严重, 路面防水与排水问题更突出。
3)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去车方向车行道30至50m及公共汽车站站台范围较普遍存在面层细料脱落、车辙明显、车道沉陷、网裂严重等现象。 理论而言,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红绿灯疏导交通导致车辆制动频率高, 对路面冲击破坏频度高易引起路面病害。
4)目前, 根据调查我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基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从通车后观察主要表现为路面裂缝多, 平均7~8m就有一条横向裂缝, 还伴有较多纵向裂缝, 较高速公路30~40m一条横向裂缝, 病害发生率明显偏高;连续降雨后, 路面网裂严重、坑洞多。
3.市政道路质量控制
1)设计者首先应根据规划要求对修建道路在所处路网中的作用进行定位, 通过对设计路段交通量实测、分析与预测, 确定设计交通量, 然后换算成标准轴载车道累计当量轴次数据进行后续结构层厚度计算。在路面结构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环境、气候和水文状况的调查, 根据当地材料供应的特点, 确定满足密实、抗滑、稳定、耐久的路面结构方案, 满足路面使用的基本要求。 由于目前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许多观念在新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发生变化, 设计人员必须对当地多年的路面使用实际进行了解,从中吸取有益的部分结合最新的设计方法和理论进行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对沥青路面的巨大破坏性已成为共识, 市政道路排水条件较公路更为严峻, 因此对排水设计更应引起重视。 合理的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路表(人行道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交叉路口排水、路面结构层排水;合理选择排水方案, 布置排水设施, 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 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
3)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手段为了搞好质量管理, 首先必须从组织、人员、制度三个方面抓起,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设总工,负责全段的管理和质量工作,并兼任督导;设质量检测工程师、负责质量检验和技术管理工作,下设测量、试验、质量检查三个班组,具体负责木工区质量控制、检查和验收工作。各处都设立了独立的测试检班组,测试检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比例达到 1:3—1:4,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本工种岗位责任制,还从质量制度上给予保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体系,对整体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4)工序交接管理
要求各级技术干部现场盯岗。在施工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现场办公。提出工程技术人员不盯施工现场就等于脱岗。关键工序开工前,必须有项目经理部总工、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在工程施工中,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总工,坚持深入现场指挥、指导、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与职工同甘共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度重视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在底基层施工中,为克服以往放样不精角的弊病,提高标高、横坡度的合格率,标高控制必须设立严格的控制桩。利用线绳加密高程控制点,提高精度。第一次放样后粗平;第二次放样后精平;第三次放样后再精平;第四次平整是精细找个别仍不合格点。通过“三放四整”,保证了底基层的标高和平整度。
5)严格执行规范操作规程
为确保创精品工程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在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上下功夫。根据每条市政道路技术要求,都制定一部创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将此方案发放到全体技术干部和施工人员手中,使大家对各项奋斗一目标心中有数。要求市政道路路面工程主要质量指标合格率达到 95% 以上,均比业主规范要求高出一个档次,一般指标达到 90% 以上。表面层平整度用平整度仪检测,标准偏差小于0.6mm的路段达到90%以上。工程内在质量要做到全部合格,优良品率 95%以上,外观工程质量做到整洁平顺,线面规范,界面分明。坚持质量检查制度。项目经理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质量检查, 每次检查结果发布通报,并与奖惩挂钩。对每月进行二次质量检查。做到施工过程中工序、班组问的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建立质量管理点, 设立质量专管人员。
5、结论
沥青路面质量问题是影响路面结构层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如何保证路面结构层质量问题需要在施工前后期各个环节注意,市政道路不同于高速公路及一级道路,地下管线较多,管线回填质量严重影响路基施工质量,在路面面层成型后会在一定时间后影响面层质量,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一定要在管理组织上、试验检测上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沥青面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燕明.分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通病成因论其防治方法 [J]. 中华民居,2011(06):257-258.
[2]日玉林.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
[3]黄伟民.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坏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9:71-72+87.
[4]林增忠.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 [J]. 福建建筑,2008,03:17-20.
论文作者:李世振,刘迪,高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路面论文; 质量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结构论文; 沥青论文; 面层论文; 交通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