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医院 73620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由于静脉内血栓形成而引起静脉阻塞性回流障碍的临床常见病,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深静脉血栓的特征: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所有致死性PTE病历在死亡前得到的诊断仅为30%,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临床表现。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理念、模式与技术创新
1.1提升服务理念,实施连续全程防栓服务,加强血栓防控理念,增加患者需求,跨学科团队合作。现代血栓防控技术,提供连续全程的防栓服务,服务前移,防栓讲课走进社区。
1.2开展血栓管理新模式,建立血栓防控体系,树立理念营造氛围。做好入院患者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康复患者服务后续,门诊随访,每周防控,同伴教育,电话咨询。
1.3常规筛查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采用专业量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危险分级,基础、物理、药物干预。药物预防 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1.4分级血栓管控,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血栓专科护士指导物理预防,血栓专科护士和主管医生对患者进行物理预防,多学科团队综合干预。通过深静脉血栓预防性功能锻炼促进动脉血供,增加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减少乳酸堆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预防VTE,促进愈合。严密观察DVT的症状 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2.1一般护理 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2.2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保证有效的治疗。
2.3预防肺栓塞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采取DVT预防措施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肺栓塞三联征的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和面罩吸氧。
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血浆D-二聚体、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静脉成像、核磁共振静脉成像、静脉造影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VTE重在预防,早期发现可降低死亡风险、医疗纠纷,减轻患者负担,疾病预后良好。护士在VTE防控中的作用,护士主导医患参与VTE的护理预警模式,通过风险评估与识别,正确实施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并发症的观察,提出建议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VTE防控让医院成为VTE的安全地带。
论文作者:王丹 赵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血栓论文; 防控论文; 护士论文; 栓塞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