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本位化的观察与思考论文_周桂英

素质教育本位化的观察与思考论文_周桂英

甘肃省武山县滩歌镇中心小学 741314

摘 要:教师职业一直被人们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赞誉。然而,在当今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下,我们的教师没有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听到的只是对学生的悲叹和对教育职业的倦怠。

关键词:素质教育 本位化 精髓

教师职业一直被人们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赞誉。然而,作为一个工作在底层的中学教师,感觉现在的教师职业不仅不好干,且压力大,周围的同事也是一片悲叹:“老师越当越不会当,学生越教越不会教。”表现出的是一脸失落与无奈。中国从古代到现在,国民对教育的重视还是很大的。从对教育大家孔圣人的尊崇,以及现在对国学经典的重视与传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追寻古人的教育轨迹中前行。然而,时至今日,为何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谈到当下的素质教育时却表现出无限的失落和对教育职业的倦怠呢?窃以为,今日之素质教育没有传承古人先贤教育的精髓,而是背着古人教育中的沉重包袱前行。

中国古代对人才的搜集与重用,从一开始的推贤举能慢慢地到隋朝的开科取士,这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因此,古人学习的目的是明确单一的,即“学而优则仕”。这样在用人机制方面就减少和摒除了一些人才选拔的不公平现象。但时间久了,其弊端也就显现出来。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与其培养服务人才,圈定了考试内容,固化了教育形式,使得像蒲松龄、曹雪芹一类有才能的人,因考试方式的死板和内容的僵化往往被拒之门外,屈就一生。而我们今天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民众,恰恰是继承了古人之“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与方向,却没有发扬古人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的精髓。传道即要求老师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即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解惑,即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让学生走出困惑,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不论是古代的开科取士教育,还是今天的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根本所在,也应是今天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观察与思考教育本位化的问题!

试看我们现在的公众与教育工作者,不但没有传承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之根本,却是与之越走越远。从孩子进幼儿园的拼爹拼娘,再到幼升小的考爹考娘(有些小学对刚入学新生家长进行考试对孩子排名),一直到小升初、初升高的择校选考,孩子一路“考关抢校”,老早就背上了考试的沉重包袱。如果孩子从4岁入园,一级不留,直到大学毕业,算一算,孩子考了多少次试?家长揪心了多少次?压力山大呀!学生疲惫,家长疲倦。

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呢,为了迎合公众的需求和取得所谓的政绩,不断创名校、争名师。对学校以考试升学上线率为评判标准,对教师以升学率、优秀率排座次,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在这样疯疯火火的拼试教育下,哪一个教育工作者还能气定神闲地静下心来“传道、授业、解惑”呢?领导为政绩,教师为业绩,学生为成绩,家长为了孩子一辈子,都在“拼”。管理者对教师施压,教师对学生施压,造成了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屡发生。虽然教育法是教师头上一根碰不得的红线,但在我们教育的拼团利益驱使下,我们的教师不得不那样做。更何况教师职业只是千万个行业中普普通通的一种,教师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凡人的烦恼和情绪。社会给教师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喻,要求教师如孔圣人般施教,也必须给教师一个成就圣人的教育环境。如果教师头带教育的“紧箍咒”,时刻绷紧着弦,还怎么能有平和的心态进入到人本教育呢?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她能使人善变从而高尚的行动。”英国教育家弗雷德诺恩·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开宗明义地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必须警惕学校办学目标的异化。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发展,远离名利之争。身在其中,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善意,感受到学校对生命成长的期待。”可以看出,我们的古人很有先见之明,虽然他们的语言国界有所不同,但对人的本质教育上,他们的智慧是相同的。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一个孩子的成才能遇到一个好老师固然重要,但拿一个孩子考试的成败来论教师、论教育,却不是教育的明智之举。孩子的成才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智力开发教育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素质教育为宗旨,对学生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本位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像工人提高生产效率一样,只顾眼前看得见的短期教育效益,却忽略了教育的间接显性效益和教育的长期潜能效益,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把人的本位化教育抛到脑后,让人独生悲叹而已!

参考文献

[1]唐朝的韩愈在《师道》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丁永为 朱小蔓 译 《世界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杜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申丽 译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台海出版社。

[4]英国教育家弗雷德·诺恩·怀特海 庄连平 王义中 译注 《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

论文作者:周桂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素质教育本位化的观察与思考论文_周桂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