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论文_袁海军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论文_袁海军

袁海军

中煤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40

摘要:地质灾害受到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很大,包括熔岩塌陷、地面下沉、砂土液化及地基变形等情况,这些都是由于水文地质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对于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应当深入分析地下水运动对于地质灾害的不同影响,相关政府及机构应当据此制定出灾害防治的科学措施,并且在解决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所产生影响的问题上,还可以进一步地优化社会现代化交通建设。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

1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属于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具体研究对象如下:(1)地下水分布情况;(2)地下水形成规律;(3)地下水开发利用;(4)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5)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不利影响及其防治措施。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从而提出预防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保护周边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近年来,随着建设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界对水文地质又进行了详细分类,包括地下水动力学、区域水文地质学、供水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以及矿床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随着水文地质学与地震、环境地质以及地热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通过不断研究发现,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不规则变化导致的。因此,只有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类型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其主要包括岩石孔隙、裂隙以及溶洞水等,且通常储存在地层的空隙中。地下水能够为城市用水、农业灌溉以及工矿等提供水源,是人们生活水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严重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产生地面沉降。由于人们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严重威胁了水资源。此外,地下水容易受到其他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地下水产生不规则变化和运动,从而发生地面沉降、盐渍化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只有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1熔岩塌陷

岩溶塌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岩溶塌陷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特殊条件。一般来说,溶洞的形状是开口型的,并且内部的岩石成分以碳酸盐居多,岩石上层覆盖的土壤比较疏松。岩石下层的水流运动有力,能够对岩石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破坏作用。长期的水流运动,导致溶洞底层结构遭到破坏,降低了岩石底层结构的牢固性,其承重能力减弱,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自然塌陷。熔岩塌陷常发生在陡河锻炼地带,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沉积岩层厚度较小,岩石的埋深较浅,并且在长期的地下水运动力冲刷作用力下,容易形成塌陷。

2.2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由于砂土受到临界地震作用力的影响,砂土中的疏松粉会变得充满水分,细砂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破坏,并以液态的形状呈现。在经过震荡之后,饱含水分的砂土就会变得更致密,层层压力使得砂土内部空隙的水压会上升。当地震周期性的运动发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砂土中的空隙水压力会变得很高,这种较高的水压会导致大量的颗粒物质处于悬浮状态,比较接近于液态。可以说,不同的地质条件,砂土发生液化的具体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这种不同的差异就会导致不同的地质破坏作用。有的地方沉积颗粒很粗,颗粒中的水压会随着土层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当水压的力量超过覆盖层的压力时,携带大量沙粒的地下水会从地表冒出来,这种现象就是喷水冒砂,它能够给地质结构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这种情况一般在盆地中比较常见。

2.3滑坡

滑坡主要是指山体上的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使得岩土体强度大幅下降,自重增加,最终导致滑坡现象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降雨对滑坡的影响也很大,当雨水不断渗入地下,斜坡上土石层饱和,且还会在斜坡下隔水层出现积水现象,土石层抗剪强度持续降低,岩土体自重增加,由此出现滑坡事故。

2.4 地基变形

地基变形是由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最为特殊地质灾害,会对建筑物地基产生直接的影响。伴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软土地基是建筑地基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其稳定性较差且软土结构触变特性突出,一旦原状土受到振动,就会破坏其稳定的结构,导致软土被稀释[2]。如果出现地基变形的灾害,建筑物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墙体出现开裂问题,甚至还会致使建筑的坍塌,危及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

3防范地质灾害的有效路径

3.1紧急处理机制的构建

不管采用任何防治的措施,只能够尽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所以,有必要构建紧急处理机制,以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可以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在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应尽可能降低损失,以救人为核心,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护,以免因慌乱影响引发踩踏的事件,避免灾情的恶劣发展。若存在局部地质塌陷与沉降的情况,必须将警示标志布置好,规避对沉降与塌陷位置进行踩踏而引发安全事故。

3.2地质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

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地质监测系统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要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同样应为灾害紧急治理提供帮助,所以地质监控系统的有效健全十分重要。第一,对系统进行合理地布置,以保证监测的实时性。针对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应布置并强化监测系统,通常要保证系统监测的全天候性,进而对地下水的运动状况与地下结构变化形成正确地理解。第二,严格监控施工工作人员与流程。强化施工工作人员与流程的监控力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强监测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进而不断提升监测工作质量与效果,以免存在监测的盲区。第三,贯彻落实雨季监测工作。一般情况下,在春季与夏季会受降雨天气影响,国内很多区域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地下水位也会超过正常的范围,最终破坏地下结构,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3.3 保护水文地质环境,避免人为因素破坏

水文地质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很多,因此,要保护好水文地质环境,避免人为因素破坏。第一,保护好植被,植被的覆盖对于保护地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雨季,如果地表的植被受到破坏,则会导致大量的雨水冲刷地表,造成地表土层的流失,破坏地表结构。第二,工农业污水的排放,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田间以及地下。污水要经过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如果大量的污水排放到地表,就会导致污水不断向地下渗透,长时间的积累就会破坏正常的地下水循环结构,容易导致局部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几乎可以找到任何类型的地质环境。也正是因为如此,地质灾害发生的比较频繁。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很多地质勘测研究数据表明,水文条件因素与地质灾害的发展有着很强的联系。所以,要加强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分析,为有效地防范地质灾害提供更加科学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田骞.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3):86+88.

[2]庄淑娜.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J].科技风,2017(03):155-156.

[3]王寅冬.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143-144.

[4]李绍威.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1):204-205.

论文作者:袁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论文_袁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