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深刻影响学生道德观以法治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门培养初中生形成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意义,并深入研究如何在核心素养下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在2014年3月30日,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正式地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教学概念。近些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了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和焦点。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校和教师要侧重关注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积极地提高中学生的法律安全观念,这对于中学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法治观,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然后更新教学思想、优化教学策略,并且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向,不断地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通常来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开始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一种个体素养,同时也是学生主体在以后的成长发展过程当中或者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强化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核心素养是一种全面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仅包含在传统意义上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还囊括学生在情感上以及道德价值观念上的一些能力认知。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强化学生发现实际问题、思考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个体的发展满足生活和学习的需求。但是核心素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初中生在分析实际案例的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评价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与此同时,还能够使中学生立足于多个角度认清自己,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个人修养,促进自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健全自身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怀。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专业素养
在初中教学阶段,初中生正处于身体以及心理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去创新教学方式,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素养,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学习伴成长》一课内容时,这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中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案例为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使学生自觉地完善对学习的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过程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素养,使中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同时为初中生树立一个积极的学习观念,促进初中生正确的对待学习并努力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常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相关价值观念的知识之后,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结合初中生身边经常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创设情形课堂教学的方式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导初中生能够在情景学习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完善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享受学习》这节内容时,要将教学重点设置为引导初中生体会到学习中的苦与乐,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信念和奋斗的目标,使初中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并且体会学习过程当中的乐趣,进而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名人事迹作为课堂导入内容,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和电话都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了取得成功,每天都会工作18个小时,但是爱迪生从不觉得辛苦,他曾经说过;“我这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做过一天的工作,我每天都感觉到其乐无穷。”由此可见,将学习看待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教师分享完故事之后,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哪些快乐的事情,还可以跟同学们进行分享和讨论。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够引导学生去享受学习带给自身的乐趣和成就,完善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强化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以生为本,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当下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综合型、学习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随之增加。因此,初中院校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认识自己》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能够对自身进行正确认知的方法,然后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身主体的重要性。教师要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不仅要带领学生认识外在广阔的世界,还要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的自我。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的对自己进行反思,如:“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对于社会、家庭以及班级具有怎样的意义?”等,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加深对自己的认知,在反思的过程当中及时的改正,促进自身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塑造和发展学生形成健全的核心素养,这对于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莫小慧,句新文.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12):15-17.
[2]王友鹏,海世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8):15-16.
[3]陈静怡.探讨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新课程导学,2017,(01):28-30.
[4]李亚.基于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52-53.
[5]秦阳,陈水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78-79
论文作者:黄海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素养论文; 法治论文; 核心论文; 道德论文; 初中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