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同时各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本文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影响
引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为我国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大部分血液病都是存在明显的难治性,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所以在患上疾病的时候,患者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部分产生的心理压力一般都是负性的心里反应,会直接导致病情发展。所以,需要针对血液病患者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其实施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某院6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中的诊断标准。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8~91岁,平均(45.83±6.81)岁;疾病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急性白血病3例,慢性白血病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骨髓瘤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6~78岁,平均(46.13±6.3)岁;疾病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骨髓瘤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随机情绪疏导、基础护理、并发症早期观察和预防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内容包括:(1)认知干预:分析血液病患者不良情绪形成原因,大多与缺乏疾病正确认识有关。护理人员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知识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选择恰当方式进行认知干预,内容包括血液病发病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尤其重视告知不良心理对疾病康复的影响。(2)强化护患沟通: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沟通技巧,语言沟通时仪态大方,语气温和,语速适中;灵活应用手势、眼神、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方式,向患者传递安慰、鼓励等情感。(3)尊严疗法:充分尊重患者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理解其内心感受,尊重患者隐私,不在病区大声讨论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知情权。(4)家庭及社会支持:做好家属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缓解烦躁、绝望等负性情绪,引导其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安慰患者,给予家庭温暖;由医学生和医护人员共同组织的服务志愿团为患者提供医疗之外的服务,使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帮助,以提升生活信心。(5)在患者恢复较好后,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血液病注意事项,并且嘱咐家属为患者定时更换床单,表面出现感染现象。
2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①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治疗依从性,采用百分制。0~60分为不依从,61~90分为部分依从,91~100分为完全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②两组就诊时、干预后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均为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数据。计数资料样本容量n>40,且理论频数T>5,用X2直接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4结果
(1)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2)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对比两组就诊时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5讨论
血液病患者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与之治疗的方法,长期处于身体受到治疗时的疼痛与巨额的医疗费用,心理上极易出现负面化与拒绝治疗,因此对其治疗产生了极大的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在患病之后,其会明显的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并且非常的担心疾病的预后效果,担心自己成为家庭负担,在恢复期间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心理。另外因为病变处在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容易使得患者心理状态出现变化,形成各类心理问题。从以往研究中可知,血液病患者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悲观、自卑、焦虑等,这种不良心理的持续存在又会影响患者恢复,导致恶性循环。本研究对研究组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并以实施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所用强化心理护理措施中,认知干预能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液病发病、治疗等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改善遵医行为。加强护患沟通能拉近护患距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以更好开展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且能避免出现护患纠纷。多数血液病患者确诊后感觉自己与其他人不同,自尊心降低,产生消极、厌世等情绪。尊严疗法重视加强对患者自尊干预,充分理解、尊重、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家庭和社会支持能促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和支持,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面对生活的信心。本研究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更高,且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凸显出强化心理护理应用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血液病患者常规护理过程中辅以强化心理护理,能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为血液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是极其正确的医护理念,患者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便能够积极乐观的顺从治疗,从而对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善治疗依从性,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次修订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0):201
[2]王敬斋,张树荣.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测评[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3):150~153
[3]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21):3329-3331.
[4]曹素云,王艳,朱玉凤,常毛毛,袁文玉,李斌,周彩霞,胡月.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95-97.
论文作者:买尔哈巴•帕里哈提, 章美华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病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血液病论文; 两组论文; 焦虑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