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投融资模式,也是一种公私合营的表现,下文将对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PPP模式;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PPP模式是近年来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的一种项目投资融资模式,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部分城市,PPP模式已经成功融入到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起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其余的行业相比较,建筑行业的技术能力更强,项目建设涉及到的专业更多,管理水平也比较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想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建设,就必须要做好资金储备,PPP模式可以满足建筑行业的各种需求,下文将对PPP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1.PPP模式的阐述
政府和私营的企业形成一种合作建设的关系,对某些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建设,政府可以为私营企业提供公共物品或者提供一些服务,二者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PPP模式作为当下十分新颖的融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政府需要承担的财务负担,并吸引更多的项目建设资金,提升项目运行的稳定性。但是从近年来PPP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该模式可以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但是因为目标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普遍较长、项目建设规模普遍较大,所以使用PPP模式进行融资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
2.PPP模式影响下建筑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阐述
2.1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在可行性研究开展的阶段,对项目的成本风险、项目规划所存在的缺陷以及项目技术经济风险等问题进行研究,这些也是风险源所在。在项目的融资阶段,需要多观察银行贷款政策,因为不同时期的银行贷款政策与优惠政策不同,风险也不同。银行贷款政策是建筑企业PPP模式项目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条件允许,要适当的寻求一些替代融资渠道,或者做一些备用问题解决方案。合作方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常见的合作方风险包含政府方面的风险、银行方面的风险、私营企业方面的风险以及各大财团所带来的风险。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来说,要多关注项目成败方面的风险,因为这种风险来自于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前夕,必须要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估,才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除了上述风险要点之外,还要多关注银行对目标项目吸引力与关注程度方面的问题,如果银行对目标项目的关注度不高,或者是目标项目的吸引力比较差,都有可能会导致其出现风险。贷款利率与通货膨胀风险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通货膨胀问题影响着银行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
2.2在项目设计、施工研究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对项目进行设计之前,要先交代明确项目的整体设计意图,避免因为项目设计意图不明,而影响项目设计的正常进行。部分项目设计存在风险,如果批准设计的时间过长,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项目日常施工阶段,要多关注安全事故方面的风险规避,这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最大的风险来源之一。还要关注项目建设资金问题,避免出现各种项目建设资金不到位等情况。如果自有资金不能正常投入,或者是一些在建的工程项目银行贷款不到位,都有可能会导致PPP模式的建筑工程项目停工,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合同完全终止。关注不可抗力所带来的风险,保证项目建设成本不会出现超支的情况。严格对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避免出现工程项目工期延误等问题。
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类型比较多,这也是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段之一。项目的承建方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风险处理能力,才能保证安全的处理掉各种风险。从以往工程项目承包过程来看,一般的建筑企业都会将观察的视角放到承包商的角度来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而PPP模式影响下的建筑企业不但要从承包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还要多考虑项目投资方与项目的管理方,利用更加妥善的方式来解决该阶段存在的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PPP 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模式
PPP工程项目需要应对的风险类型比较多,所以在对PPP建设项目进行处理时,必须要做好项目风险应对准备工作,分别从下述多个方面提出控制措施。
3.1强化项目前期调研
PPP模式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有社会资本参与到其中,建筑企业作为主要的施工方,必须要不断的转变企业思维,并在项目建设前期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
3.2培养专业化人才
PPP模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链条比较长,涵盖了不同的投资角度与项目建设角度,还涉及到一些运营全产业链,业务范围也比较广泛,所以人才储备十分重要。项目想要正常进行,就必须要先打造出一支专业能力较强,而且视野相对开阔的人才团队。人才队伍是项目前期研发与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要有PPP方面的专家,同时也要配备一些专业的业内专家,保证人才的全面性。建筑项目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对企业进行提前布局,从社会各界引入专业人才,对人才进行培养,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人才储备。
3.3完善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但是PPP融资模式相关的规定依然欠缺,缺乏针对PPP模式的法律规定。但是随着PPP模式与基础性建设项目不断发展,PPP模式涉及到的项目主体数量、类别都有了明显的增加,也带来了各种相对应的矛盾点。通常情况下PPP项目规模都比较大,而且项目建设的工期也比较长,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识别,对风险进行深度评估,保证风险正常分担。按照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与当前PPP发展模式相对应的建设工程项目法律法规,提升PPP项目自身的可操作性。在有了法律文件与法律条款的支持之后,项目投资者对工程项目会更加有信心,而且还可以增加项目投资者所掌握的信息总量,吸引更加多的投资。
3.4明确当地政府的定位
与传统项目施工模式不同,PPP模式中政府虽然会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并且也起到主导作用,但是政府却很难从根本上操控PPP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当地政府需要全面发挥出政府可以起到的作用于政府的职能,并为PPP模式项目建设提供更加理想的项目融资环境, 提升项目的市场基础,保证融资可以正常进行。政府不仅要利用市场竞争条件来吸取人才,更要明确自己在PPP模式建设中需要充当的角色,保证主体权利与责任关系明确,对各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根本上提升群众的利益。而且政府的项目负责人还需要和企业建设部门构建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形成通力协作的关系,明确各自需要承担的职责,不能将PPP模式项目建设责任完全交付给市场。政府方面还要明确不同参与主体权利与不同参与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对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群众的个人利益。政府还要增加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避免出现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制度的透明度,并保证企业可以正常盈利。
3.5构建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监督是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一点在PPP项目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PPP项目建设需要吸纳大量外汇,才能保证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所以更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机制与监管制度来保证其正常运行,形成具体化、有效化的项目监督管理工作体系,控制项目风险。通常情况下PPP项目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会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分别是价格的监管、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与退出监管。在对价格进行管理时,要保证项目建设之前先明确产品的价格,利用听证会等吸纳各方面的意见,保证价格合理性。
4.结束语
PPP融资模式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日渐完善。而建筑工程项目与PPP模式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拓宽PPP模式的使用面,同时还可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资金保障,减少风险,最终达到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峰,刘建安. 国际BOT/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异同及融资适用性比较——兼述参与BOT/PPP项目带来的益处[J]. 招标采购管理,2014,11:25-28.
[2]宋淑琴. 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工程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 建筑经济,2015,06:111-116.
论文作者:吴安华,顾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项目论文; 模式论文; 风险论文; 项目建设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建筑论文; 政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