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璐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也开始成为新时代的行业热点。土建工程的发展和改革,对土建工程设计环节的安全性提出了新要求,安全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保证建筑物美观的同时,还要保证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抗震功能。特别是近几年来,地壳运动剧烈,地质灾害频发,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为地质灾害的毁灭性,就使得我们要更加关注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国家也开始制定关于这方面的抗震标准。基于此,本文谨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作出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抗震;结构设计
一、抗震结构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出现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能准确探测出地震的仪器。在建筑环节中,土木工程结构是建筑的主心骨,其结构在遇到一定等级的地震是肯定会发生形变,严重的时候还会倒塌。从有关自恋的分析中看出,高等级的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地质灾害,致使建筑大面积的倒塌,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土木工程发展进程中,提高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性的重视程度,基于人身安全,多环节入手从整体层面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当前专业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二、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基本原则
2.1坚持结构简化
设计人员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机构设计时,首先要实现土木工程结构的简单化,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和实践得出该结构的大致受力情况,使得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更加稳固,不仅如此比起繁琐的土木工程结构还优化了资源成本。土木工程结构的简单化,不仅能测试出土木工程结构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科学的土木工程结构还能减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如此一来不仅优化了结构的稳定性还加强了结构的抗震功能。
2.2坚持科学化设计
要想切实提升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首先要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的重视性。在实际的抗震结构设计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施工场地、施工人员、施工材料进行统筹化规划,从而有效降低其结构存在的不科学性,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不受影响。在设计时要尽量站在全局的层面上去考虑,使得每个环节的物理结构和材料刚度都能完美的符合设计需要。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的连接,要确保其连接处严丝合缝,并做相应的防腐处理,防止后期雨水侵蚀连接处,导致整体建筑物受到其不良影响。
三、土木工程设计中的抗震结构类型
在土木工程的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设计人员要身体力行的去调查,土木工程中的抗震职能是能减少居民在地震中受到的伤害的,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整体层面上去考虑,确保建筑的每个基础环节都符合国家抗震标准体系,以免因为部分基础结构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务必要增强每个结构内部的承压能力,重新替换结构职能。假设地震发生时一部分结构损坏,无法发挥其支撑建筑结构的职能,那么剩余的部件要依然能够承受住地震对结构整体产生的强大形变力,从而减少建筑的大面积坍塌。同时要对结构中的每个称重部件进行竖向布置,在重力作用下使得土木工程结构承受住地震带来的作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还应该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除力度,一旦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解决后还要对部件进行测试,务必采取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土木工程的抗震能力。
四、完善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的决策
4.1基于地震等级建立规范抗震土木工程结构等级
地震的等级不同,其破坏性也不同,因此基于地震等级建立规范的土木工程结构抗震等级,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震史,深入了解当地的地震特点,结合地质特点,对横梁结构和承重结构进行处理,来满足当地最高地震等级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承重柱在地震时受到的承载力和延伸性,建筑延伸性的增强,有主于提升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形变力,保持建筑结构不会崩溃,进而大面积的坍塌。因此在实际建设进程中要想提升同层承重柱之间的抗震能力,务必要对梁端和柱端的塑化处理,从各环节提升建筑的延伸性,但在提升建筑延伸性的同时要确保材料的硬度和刚度,只有二者充分协调才能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职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4.2加强抗震防线设置
合理的抗震防线设计在地震来临时可以提升人们逃生的几率,因此在设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要加强对抗震防线的规划。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周边环境和场地,设计合理的逃生场地和逃生设施。在抗震材料的选择方面要严格把控抗震材料的质量,最好选择有资历且信誉良好的企业,并且委派专业人员去进行管理,把材料的采购到后期的投入使用,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发生质量问题可以追求到个人头上。进而提升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功能,大大减缓地震对建筑的冲击力和形变力,降低地震带给国家和人民的损失。
4.3合理把控土木工程设计高度
合理把控土木工程的设计高度可以稳固建筑的重心,确保其结构的抗震职能。在发生地质灾害是,往往建筑的结构损失程度是和建筑高度呈现正相关趋势的,越高的建筑,发生地质灾害是,受灾的程度就越严重,生还的比率也越小。于此可得出,想要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就要严格把控土木工程设计的高度,准确掌握两者之间的度,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地质环境和当地的是否处在地质灾害频发区来考虑,从而确定土木工程的高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震性和稳定性是土木工程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基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上,还要保证建筑的美观性,是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工作人员需要数量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现实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到当地地震史,和现场的地质条件,从而给出合理的土木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增强建筑的延伸性,加强抗震防线等、合理把控土木工程设计高度等措施,基于地震等级构建土木工程结构等级,满足当地最高等级地震的抗震能力,减少当地震出现时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伤害。
参考文献
[1]刘静.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8(41): 93-94.
[2]冯俊林,吴盼玲.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5):57.
[3]赵彬惠.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121-122.
[4]王恺恺,范本想.浅析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J].居舍,2017(31):74.
作者简介
戴璐(1994-07-24),男,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
论文作者:戴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土木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等级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