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介词短语的生成及其句子形成机制_介词论文

施事介词短语的生成及其构句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施事论文,介词论文,短语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施事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可控动作行为的主体。因此,施事语义成分所在句法结构的谓核动词一定具有[+自主]的语义特征(参看马庆株1988)。通常,在基本主谓句法结构中,施事语义成分出现在句法主语的位置上而无须介词的引导与标志。但在具体的语用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这一施事主语往往可从主语位置移动到状语句法位置上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而用作句法状语,从而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例如:“老李在院子里栽了棵苹果树。→那棵苹果树被老李栽在了院子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施事主语都可以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例如:“老李在北京住了两个月。→?//小李已经归队两天了。→?//水牛躺在了藕池中。→?”

问题是:同样蕴涵有施事主语的句法结构,为何有的可以转换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而有的不能?这一现象说明,施事成分要同介词构成介词短语而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是有一定条件要求的,其句法构成成分之间的彼此选择恐怕在句法语义上都要受到一定的规约和限制。自然,在这诸多的条件与限制中,谓核动词的性质特征则是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它所指派的论元数目——价量,对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生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鉴此,本文拟根据谓核动词价量的不同,对施事介词短语的生成及其构句机制进行研讨。

——价谓核动词句

1.1 三种基本句式。当谓核动词是一价自主动词时,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存在有三种基本句式。这三种不同的句式,其生成机制也是不同的。比较下列两组例句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情况:

(1)a.运动员休息了。→?

b.老王在门口站着。→?

c.犯人跑了。→?

d.小鸟飞了。→?

(2)a.这个月,运动员全都休息懒了。→.这个月把运动员全都休息懒了。

b.老王站了一个小时,腿都僵了。→.一个小时把老王站得腿都僵了。

c.一中队跑了两个犯人。→.一中队把犯人跑了两个。

d.弟弟的小鸟飞了。→.弟弟把小鸟飞了。

e.老王一连看了两天戏,站得腿都肿了。→.看两天戏把老王站得腿都肿了。

f.丢手绢,小红跑得满身是汗。→.丢手绢把小红跑得满身是汗。

上述两组例句中,(2)a、b、c、d、e同(1)中的谓核动词“休息”、“站”、“跑”和“飞”分别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一价自主动词;(2)f中的谓核动词“跑”(指生物体或其他物体移动的一种形式)尽管同(1)c中的谓核动词“跑”(指逃掉)词汇意义不尽相同,但也是一价动词。然而,(1)中各句的施事都无法用介词标记而转换生成蕴涵施事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而(2)中相应的施事却可以用介词“把”(可用“将”、“让”替代)予以标志而转换生成蕴涵施事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两者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价自主动词所在的句法结构能否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关键在于:

(一)是否存在有表动作行为实施的时段和表结果的词语;若存在有这两种语义成分,其句法结构方能转换生成蕴涵施事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否则不能。

事实上,这种能够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句法结构,一般都蕴涵有两个谓核结构,其中一个表述动作行为实施的时段,一个表述动作行为实施的结果;且这两个谓核结构间存在有内在的语义关联: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动作行为的实施,产生了某种结果。如,(2)b就直接包含有两个谓核结构,前一个存在有动作行为实施的时段“一个小时”,后一个“腿都僵了”则表“站”的结果;(2)a则蕴涵有“休息”和“懒”两个谓核,可以分解成[运动员休息了这一个月]和[运动员全都懒了]两个语义结构,前者有表时段的词语“这一个月”,后者有表结果的成分“懒了”;因而它们可以通过句法成分的省略、移位和蕴涵等转换规则(参见徐烈炯1988:117~125),分别转换成(2),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

然而,(1)a、b中只有一个谓核结构,且既没有这种表动作行为实施时段的词语,也没有表动作行为之结果的词语,因而不能转换生成蕴涵施事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

(二)句法结构中施事语义角色是否存在有领事成分;施事存在有领事的句法结构可以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否则不能。

施事成分存在有领事者的句法结构之所以可以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则是因为这一领事成分可以成为谓核动词的涉事,能使谓核动词增价为二价动词,这样当施事成分移位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后,涉事成分则可用作句法主语。如(2)c、d中的“一中队”、“弟弟”分别是“两个犯人”和“小鸟”的领事,且可以分别用作“跑”和“飞”的涉事主语,因而可以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2)。而(1)c、d中的施事“犯人”和“小鸟”没有隶属的对象,缺少其领事成分,因而不能使其谓核动词增价,整个句子则不能转换生成蕴涵施事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

(三)是否存在有某种行为结果和引发这一结果的缘由事件,蕴涵有这两种语义成分的句法结构可以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否则不能。

很显然,在(2)e、f中,它们也都分别蕴涵有两个谓核结构,且两个谓核结构间存在有缘由和结果的语义关系:“站得腿都肿了”的结果是由“一连看了两天戏”这一事件引发的,“跑得满身是汗”的结果则是由“丢手绢”这一事件引发的。当表缘由事件的谓核结构用作句法主语时,它们则可以分别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2)。然而,(1)中的任何一个句子都没有蕴涵这种表缘由和表结果的两个谓核结构,因而也无法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

鉴此,蕴涵施事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根据其主语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i.时段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这一句法结构由两个谓核结构复合而成,其中,一个表述动作行为实施的时段,一个表述动作行为实施后所产生的结果;当其时段词语用作句法主语时,表动作行为结果的词语则一定用作谓核动词的句法补语。(如(2)

ii.领事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这“领事”是对施事而言的,就其与谓核的关系而言,当为“涉事”(为突出其与施事的关系,称作“领事”);当施事成分由介词标示生成介词结构用作状语时,领事成分乃用作这一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句法主语。(如(2)

iii.异核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这一句法结构是由表缘由事件和表行为结果两个谓核结构复合生成,其句法主语由表缘由事件的谓核结构充当,其述谓成分则由表行为结果的谓核结构充当。(如(2))因而,这用作句法主语的谓核结构中的谓核动词与整个句子的谓核动词不同,分别是两个谓核动词,故称作“异核主语”。

进而,我们发现,在这三种句式中,因介引施事的只能是“把”类介词,它们都是“把”字句,表述的是一种处置义(沈家煊2002),倘若把表动作结果的补语及表动作行为实现或完成意义的体助词“了”删略,那么这些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如(2))就无法成立,其处置义也无法实现。因而,其谓核动词都具有实现或完成的体意义([+实现/完成])。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带有时段词语的句法结构、出现有施事之领事成分的句法结构和蕴涵有两个谓核结构且谓核动词不同的句法结构都可以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例如:

(3)a.部队出发两天了。→*两天把部队出发(得)

b.客人来半天了。→*半天把客人来(得)

c.他家的百灵鸟飞走几天了,没有一点踪影。→*几天把他家的百灵鸟飞走得没有一点踪影。

(4)a.老王家来了两个客人。→*老王家把两个客人来了。

b.系里的教授接连辞职了两位。→*系里接连把两位教授辞职了。

c.她的牧羊犬突然大叫了起来。→*她突然把牧羊犬大叫了起来。

(5)a.小强期末考了个前三,就自吹自擂起来。→*期末考了个前三就把小强自吹自擂起来。

b.刚一离开奶瓶,这个小家伙就哭得满脸通红。→*刚一离开奶瓶就把这个小家伙哭得满脸通红。

例(3)中的句子分别含有表时段的词语“两天”、“半天”和“几天”,但却都不能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例(4)中的施事“客人”、“教授”和“牧羊犬”都分别出现有领事成分“老王家”、“系里”和“她”,其句法结构也不能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例(5)中的句子,在它们各自所蕴涵的两个谓核结构中,其谓核动词都各不相同,分别是“考”和“自吹自擂”、“离开”和“哭”,且“考了个前三”是“自吹自擂起来”的缘由,“刚一离开奶瓶”是“哭得满脸通红”的缘由,但同样也不能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原因何在?下面我们分别予以研讨。

1.2 我们先分析带有时段词语的句法结构生成时段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情况。通过仔细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3)中的各句虽都含有时段成分,但同(2)a、b中的时段成分是不同的;(3)中的“两天”、“半天”、“几天”分别表述的是“出发”、“来”和“飞走”所述动作行为完成后的时段,而(2)a、b中的“这个月”、“一个小时”则分别是“休息”和“站”所述动作行为实施的时段。这就是说,(2)a、b之所以可以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其原因在于其中的时段成分是其动作行为实施的时段;(3)之所以不能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其原因则在于其中的时段成分并不是其动作行为实施的时段,而是其完成后的时段。

然而,这时段成分究竟是其动作行为实施的时段还是其完成后的时段,与时段成分本身的表述似乎并无什么关系,而是由其谓核动词所决定的。我们拿(2)a、b同(3)相比较就会发现,(2)a、b中的谓核动词“休息”、“站”所述动作行为都是可以延续的,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3)中各句的谓核动词“出发”、“来”和“飞走”所述动作行为从实现到完成,其间没有延展阶段可言,一旦实现就意味着完成,具有瞬间性语义特征,也可称作[-持续]动词。

至此,我们可将时段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构句机制表述为:

(6)a.时段词语用作句法主语;

b.介引施事的介词须是“把”类介词;

c.谓核动词具有[+自主]、[+持续]语义特征和[+实现/完成]体特征;

d.谓核动词后须有表结果的补语成分。

1.3 出现有施事之领事成分的句法结构生成领事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情况。我们拿(4)和(2)c、d相比,其句法结构中的施事成分虽然都出现有领事成分,但(2)c、d中的施事“犯人”和“小鸟”则分别受其领事“一中队”和“弟弟”所辖制,其谓核动词“跑”和“飞”所述动作行为又都能使其施事摆脱领事者的辖制,具有“脱辖”([+脱辖])的语义功能,“犯人”、“跑”的结果和“小鸟”、“飞”的结果分别摆脱了“一中队”和“弟弟”的辖制。整个句子表述的是施事者实施的动作行为使其领事主语蒙受了一种遭际,即“两个犯人的逃跑”、“小鸟的飞走”分别使“一中队”和“弟弟”遭受了不测的事件,“两个犯人”和“小鸟”却因分别摆脱了“一中队”和“弟弟”的辖制而受益。因此,在这种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中,领事主语当是其事件中的受损者或遭际者,具有[+受损]的语义特征;介词短语中的施事者乃是其受益者,具有[+受益]的语义特征。

然而,例(4)各句的情况却并非如此。(4)a中的施事“两位客人”同领事者“老王家”并无辖制关系,因此谓核动词“来”也没有[+脱辖]的语义特征,“两个客人的到来”并不能使“老王家”蒙受什么不测,“两个客人”也很难说因此而受什么益;(4)c中“叫”也不具备[+脱辖]的语义特征,“突然大叫起来”的事件,无论对施事“牧羊犬”还是对其领事“她”,既无所谓受损或不测,也无所谓受益。因此,它们都不能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4)b中的“辞职”应该具有[+脱辖]的语义特征,它可以使“两位教授”摆脱“系里”的管辖,但这一行为并不一定能使领事“系里”受损或遭受不测,施事“两位教授”也并不一定能因此而受益;因此,也不好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

据此,我们可将领事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构句机制描述为:

(7)a.施事的领事成分用作句法主语;

b.介引施事的须是“把”类介词;

c.谓核动词具有[+自主]、[+脱辖]的语义特征和[+实现/完成]的体特征;

d.领事主语具有[+受损]语义特征;施事成分具有[+受益]语义特征。

1.4 具有因果关系、且谓核动词不同的两个谓核结构生成异核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情况。和(2)e、f相比,(5)a、b尽管也蕴涵有谓核动词不同的两个谓核结构,且其间也具有因果关系,但两个谓核结构中的谓核动词间的关系却是不同的。试比较:

(2)e.[①老王站着一连看了两天戏,②老王站得腿都肿了]

f.[①小红跑着丢手绢,②小红跑得满身是汗]

(5)a.[①小强期末考了个前三,②小强自吹自擂起来]

b.[①这个小家伙刚离开奶瓶,②这个小家伙就哭得满脸通红]

在(2)e、f中,它们所蕴涵的前一谓核结构①须是连谓结构,且这连谓结构中的前一谓词须是后一谓词所述动作行为实施的方式,同时又须在后一谓核结构②中用作谓核。如,(2)e、f里的①都是连谓结构,且其中的“站着”和“跑着”既分别是“看社戏”和“丢手绢”的方式,又分别是谓核结构②中的谓核动词。而(5)a、b各自所蕴涵的两个谓核结构,其两个谓核动词间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因而不能像(2)e、f那样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

这一句法结构特点说明,在异核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中,其谓核动词必须能与异核主语中的谓核动词构成连谓结构,且又是这一异核主语中谓核动词实施的方式。如,在(2)中,“站”和“跑”可以分别和句法主语“看戏”与“丢手绢”生成连谓结构“站着看戏”和“跑着丢手绢”,且“站”是“看戏”的方式,“跑”是“丢手绢”的方式。可见,异核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中的谓核动词当具有“方式”语义特征([+方式])。

进而我们发现,在这种异核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中,尽管异核主语中的谓核动词同句子的谓核动词不同,但它们却共有同一个施事成分,即“把”所介引的施事,既是其句子谓核动词的施事,也是异核主语中谓核动词的施事。如,(2)中的“老王”既是“站”的施事,又是“看戏”的施事;(2)中的“小红”既是“跑”的施事,也是“丢手绢”的施事。否则,则无法生成这种异核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因此,我们无法将(2)说成“小李看戏把老王站得腿疼”、“小华丢手绢把小红跑得满身是汗”。

根据以上剖析,异核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句法制约机制可以总括为:

(8)a.异核谓词性词语用作句法主语;

b.介引施事的须是“把”类介词;且这一施事既是句子谓核动词的施事,又是异核主语中谓核动词的施事;

c.谓核动词具有[+自主]、[+方式]语义特征,又具有[+实现/完成]体意义;

d.谓核动词后须有结果补语。

二 多价谓核动词句

多价谓核动词,即大于一价的谓核动词。当谓核动词是多价自主动词时,因它所指派的语义成分中存在有施事以外的第二个论元成分,由它充当谓核动词的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则存在着不同于一价谓核动词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一些特征。

2.1 两种句式。从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句法主语看,它存在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受动”主语句,二是“缘由”主语句。

2.1.1 受动主语句。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当施事由介词标志移至状语位置后,在主语位置就留下了空位,可以由其他语义成分移入而用作主语。然而,这一句法主语的位置并不是任何语义成分都能移入的,能够移入这一句法位置用作句法主语的语义成分多限于“受事、对象、涵事(动作行为支配的信息内容)、成事(动作行为生成的结果)”几种。这些语义成分均是谓核动词所支配的语义成分,具有“受动”的语义特征,故称之为“受动主语句”。例如:

(9)a.老王砸碎了汽车的玻璃窗。→.汽车的玻璃窗被(让/叫)老王砸碎了。

b.小王在墙上挂了一幅国画。→.那幅国画被(让/叫)小王挂在了墙上。

c.小王卖给老李一辆桑塔纳。→.那辆桑塔纳由小王卖给了老李。

(10)a.小王爱上了小梅。→.小梅被小王爱上了。

b.张教授今年教大三语法课。→.今年,大三由张教授来教语法课。

(11)a.他用钢琴演奏了一遍《黄河颂》。→.《黄河颂》被他用钢琴演奏了一遍。

b.王教授给我们讲国外语言学。→.国外语言学由王教授给我们讲。

c.他在石碑上刻上了岳飞的《满江红》。→.岳飞的《满江红》被他刻在了石碑上。

(12)a.桥梁工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又建成了一座两千米长的混凝土大桥。→两千米长的混凝土大桥被桥梁工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又建成了一座。

b.王教授已经写好了课题论证。→.课题论证已经由王教授写好了。

例(9)中的受事成分、例(10)中的对象成分、例(11)中的涵事成分和例(12)中的成事成分,这些受动语义成分,它们之所以可以用作句法主语,则是因为多价谓核动词所述的动作行为一定关涉有受事、对象、涵事或成事之类的论元成分,这些语义成分在谓核动词所述动作行为的作用下,受到了什么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或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则是需要给以具体表述的。这种语义上的选择性在客观上为这些语义成分移位于句首用作句法主语提供了可能——允准后续句法成分对其有关状况进行陈述,以表述施事者所实施的动作行为对它所产生影响的具体状况。因此,其施事成分往往用“被”引出,说明这些受动句法主语在施事成分所实施的动作行为的作用下,产生了自身所不能控制的某种状况,或受制于施事的某种状况,表述了这种受动句法主语对事件的非控性。(范剑华1990,邵敬敏2003:160)如(9)表述了“汽车的玻璃窗”在“老王”实施的“砸”之行为的作用下产生了“碎”的结果,(12)表述了“两千米长的混凝土大桥”在“桥梁工人”的“建造”中,又落成了“一座”。

当然,这些句法主语,也可能并不需要对其受制于谓核动词的有关状况作出陈述,而需要指出支配这些主语的动作行为是谁实施的。这时,施事者则可由介词“由”引出,谓核动词后则不必出现表结果的语义成分。如

2.1.2 缘由主语句。通过对大量语料的仔细考察、分析,我们发现,这种用缘由事件作句法主语的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均可分解为两个谓核结构。例如:

(13)a.唱歌把她唱哑了喉咙。[她唱歌,她哑了喉咙]

b.读研究生把她读成了书呆子。[她读研究生,她成了书呆子]

c.三千米把他跑得气喘吁吁。[他跑了三千米,他气喘吁吁的]

d.两小时的报告,把他讲得口干舌燥。[他作了两小时的报告,他讲得口干舌燥]

e.这张床把他睡得腰疼。[他睡这张床,他腰疼]

从语义上看,前一个谓核结构所述事件是后一谓核结构所述事件的缘由,后一结构所述事件则是前一谓核结构所述事件的结果,二者之间存在有因果关系。在具体的言语表达中,我们往往将这两个谓核结构用单句的句法形式予以表述(如(13)a~e),将表缘由的事件用作句法主语,将表缘由事件的谓核动词和表动作结果的词语复合成述谓成分,即将表缘由事件的谓核动词同时用作整个句子的谓核,将表结果的语义成分用作这一谓核的补语或宾语,并用介词“把”引出施事作状语。

通常,表缘由的句法主语,其施事小主语往往蒙后省略,如(13)a、b中“唱歌”和“读研究生”的施事“她”;亦可隐含其主要谓核动词,而仅用动作行为的客体成分替代整个缘由事件(参考马庆株1990),如(13)c、d、e中“三千米”、“两个小时的报告”和“这张床”,不但蒙后省略了施事小主语“他”,且受后续成分的规约隐含了谓核动词“跑”、“作”和“睡”而使其成为了一种空语类(参考岳中奇2006)。

这一缘由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表述的是缘由事件的实施对施事者产生了什么结果。如,(13)a表述的是“唱歌”这一事件导致“她”“哑了喉咙”的结果,(13)b表述“读研究生”致使“她”产生了几近于“书呆子”的结果。(13)c、d、e则是说“跑了三千米”、“作了两个小时的报告”和“睡这张床”使“他”分别出现了“气喘吁吁”、“口干舌燥”和“腰疼”的结果或状态。

2.2 就其句法宾语的语义类型而言,在受动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中,能够用作句法宾语的往往限于“数量”(如(12)中的“一座”)、“对象”(如(9)中的“老李”)和“处所”(如(9)中的“墙上”,(11)中的“石碑上”),以及“涵事”(如(10)中的“语法课”)几种语义成分。在缘由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中,其句法宾语可由“成事”(如(13)b中的“书呆子”)、“当事”(如(13)a中的“喉咙”)等语义成分充当。

2.3 从介词使用的情况看,受动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介引和标志“施事”的介词既有“被”(可用“让”/“叫”替换),又有“由”(见(9)~(12)中例句);而缘由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介引施事的介词只能是“把”(可用“将”替换),如例(13)。

2.4 从谓核动词的角度看,这些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谓核动词虽然都是多价的[+自主]动词,但随着介引施事的介词的不同,它所表述的动作行为的体意义及其他句法意义则是不尽相同的。这里,我们用删略谓核动词后的体助词和续接成分的方法对谓核动词的体意义及其他句法意义进行检测和甄别。请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体助词和续接成分的删略情况:

(9).汽车的玻璃窗被(让/叫)老王砸碎了。→.汽车的玻璃窗被老王砸了。→

.*汽车的玻璃窗被老王砸。

(10).今年,大三由张教授来教语法课。→.今年,大三由张教授来教。

(12).两千米长的混凝土大桥被桥梁工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又建成了一座。→.两千米长的混凝土大

桥被桥梁工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又建成了。/两千米长的混凝土大桥被桥梁工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又建了一座。→.*两千米长的混凝土大桥被桥梁工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又建了。

.→.课题论证由王教授写。

(13)b.读研究生把她读成了书呆子。→.*读研究生把她读了。

c.三千米把他跑得气喘吁吁。→.*三千米把他跑。

2.4.1 首先,我们看由介词“被”引导施事的情况。比较(9)和(12)我们可以发现,前者的谓核动词“砸”只要带上完成态助词“了”,句子就可以成立,而后者的谓核动词“建”则不行,它不仅要附着实现或完成体助词“了”,且要带上表结果生成的“成”或“一座”,句子才可以成立。事实上,两者都是由介词“被”引出施事的被动句,其动作行为实施后都对句法主语产生有某种影响,能够生成某种结果,“砸”之所以带上动态助词“了”就可以使句子成立,则是因为这一动词所述动作实施后生成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砸”只要实施,其结果一定会出现(范晓先生也认为这是一种隐性的[+结果性]语义特征(参见范晓2007));也正因其动作行为实施后才会生成某种结果,它离开表实现或完成的体助词“了”则无法表述其动作的完成和结果的生成,句子也就无法成立。而“建”所表述的动作行为即便实施也并不意味着有关结果的生成,因而其后单单带上动态助词“了”,句子则无法成立,只有再带上表述其结果生成的后续成分,句子才可以成立。

可见,这种由介词“被”引出施事的句子,一定要有表述动作实施后的结果成分,这一结果可以由蕴涵结果的动词来表述,也可以由其他后续成分予以表述;其谓核动词当具有[+实现/完成]的体意义。

2.4.2 在施事成分由介词“由”介引的句子中,其谓核动词后则可以没有任何后续成分,所述动作行为一般不表具体的体意义,整个述谓成分旨在表述影响句法主语的动作行为是谁实施的。如(10)中的“由张教授来教”和(12)中的“由王教授写”,“教”的行为和“写”的行为可能正在实施,也可能还未实施,它们都不具有实现或完成的体意义,主要表述的是“教大三的是张教授”、“写课题论证的是王教授”。当然,这种句子的谓核动词后也可以出现实现或完成体标记“了”或动作行为实施后生成的结果。如(9)的谓核成分“卖给”后附着有“了”,标志“卖给”行为的实现;(12)谓核动词“写”后出现有“好”,表述“写”的行为实施后、出现了“课题论证”已经生成的结果。因而,这种句子的谓核动词具有[±实现/完成]的体意义。

2.4.3 施事成分只能用介词“把”予以介引的句子,其句法主语则由表缘由的事件充任,这种句法结构因由表缘由和结果两个谓核结构复合而成,其谓核动词后的句法补语或宾语则需表结果的成分充当,且一定不能删略。如,我们无法删略(13)b中表“读”之结果的“书呆子”而生成,(13)c中表“跑”之结果状态的“气喘吁吁”也不能删略而生成。其谓核动词亦具有[+实现/完成]的体意义。

2.4.4 由此可见,在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中,由受动语义成分充任句法主语的句子,其施事成分既可用介词“被”(可用“让、叫”替换)引导,也可用介词“由”引导;用“被”引导施事的句子,其谓核动词后必须有表结果的语义成分,抑或谓核动词所述动作行为实施后本身就蕴涵有一定的结果,其谓核动词具有[+实现/完成]体意义;用“由”引导施事的句子,其谓核动词后既可以出现表结果的语义成分、附着实现或完成体标志“了”,也可以没有这些成分,谓核动词具有[±实现/完成]体意义。由缘由事件充当句法主语的句子,施事成分则只能用介词“把”(可用“将”替换)引导,其谓核动词后一定要出现表结果的语义成分,谓核动词具有[+实现/完成]体意义。

2.5 鉴此,当谓核是多价自主动词时,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主要句法限制条件或构句机制可描写为:

(14)a.用作句法主语的语义成分限于受动成分或缘由事件。

b.在受动主语句中,其句法宾语则限于“数量”、“对象”和“处所”以及“涵事”几种语义成分,且:1)若施事用“被”类介词介引,谓核动词后必须有表结果的语义成分,具有[+自主]、[+实现/完成]特征;2)若施事用“由”介引,谓核动词后则不一定出现表结果的语义成分,具有[+自主]、[±实现/完成]特征。

c.在缘由主语句中,介引施事的介词只能用“把”类介词;其谓核动词后一定要出现表结果的成分,谓核动词具有[+自主]、[+实现/完成]特征;其句法宾语多由“成事”和“当事”语义角色充当。

三 要义归结

从句法结构生成的角度看,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一个谓核结构转换生成,二是由两个谓核结构复合生成。

能够转换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单核结构,其谓核动词一般是多价动词,它除指派施事语义角色外,还能至少再指派一种语义角色,这一语义角色通常是“受事”、“对象”、“成事”、“涵事”几种受动语义成分(如(9)~(12)各句);倘若谓核动词是一价动词,这一谓核动词所指派的施事成分必须带有领事成分,这一领事成分可以成为谓核动词的涉事成分,能够使其增价为二价谓核动词,可以用作它的句法主语(如(2)c、d)。

当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是由两个谓核结构复合生成时,这两个谓核结构必共用一施事成分,且两个谓核结构所表述的事件间必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当它们复合生成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时,表缘由的事件用作句法主语,表事件结果的词语则用作谓核动词的句法补语或宾语。这种由两个谓核结构所生成的缘由主语式施事介词短语蕴涵句,其谓核动词可以是一价动词,也可以是多价动词。需要指出的是,一价动词句中的“时段主语句”和“异核主语句”,事实上,也都是一种缘由事件主语句;只不过“时段主语”它更直接地凸显了谓核动词实施的时间长度(如(2)),而“异核主语句”则凸显的是它与多价动词句中的“缘由主语句”所存在的本质差异:一价动词句中的“异核主语句”,其谓核动词在语义上当是其异核主语中谓核动词实施的方式,二者必须是不同的动词(如(2));而多价动词句中的“缘由主语句”,句子的谓核动词与其缘由主语中的谓核动词乃是同一个动词(如(13)a、b、c、d、e)。

标签:;  ;  ;  ;  ;  

Agent介词短语的生成及其句子形成机制_介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