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以后资产计价历史发展研究
汤 玲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8)
摘 要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学资产计价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对从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资产计价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资产计价 历史发展 变化
20世纪30年代,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的人认识到盈利能力比资产在物质上的价值更为重要。但此时的稳健主义原则仍是一般性法则,由于经济危机、物价下跌、公司寿命不确定、股份常常易手等原因,要求提供公司的数据应尽可能公正和客观。
1 20世纪30年代资产计价
这一时期,会计界正在进行系统整理会计理论、寻求标准化的最初尝试,强调的是会计数据的客观公正、一致和可比。
因此,产生于实际交易、操作方便、易于验证的历史成本得到了权威部门的极大认可,很多会计学家如利特尔顿、哈特菲尔德、科勒桑托斯、穆尔等也表示竭力支持。美国会计学会1936年、1946年(以及1948年)的公报中都赞同按历史成本进行资产计价,强调“会计从本质上讲不是一个计价的过程,而是历史成本和收入在当期和以后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的过程”。虽然这个时期的通货膨胀并不厉害,但已经有一些会计学家开始关注稳定币值会计,如亨利斯威尼、肯尼恩麦克尼尔都开始探讨重置成本,不过这些研究直到二战后才为人们所熟悉。
2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资产计价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开始。企业按历史成本计提的折旧,已完全不足以弥补固定资产报废时的重置成本,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损害了股东们的权益,助长了秘密准备金的设置。在这一背景下,30年代并未引起充分认识的物价变动会计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起初,会计权威机构和实务界虽然仍支持历史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严峻的现实却使变更历史成本会计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当多的会计学家在努力寻找着能够替代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和新的计价方法。
3 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资产计价
这一时期有两件事对资产计价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源自70年代初、中期的“石油危机”,引发了遍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停滞膨胀”;二是1971年8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了利率和汇率频繁而剧烈的波动。197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第190号ASR,要求一些大的注册公司应在年度报告中按规定的格式揭示重置成本资料,从而表示了对重置成本的认可;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80年正式发布第16号“标准会计惯例”公告(SSAPNo16),要求所有注册企业必须在财务报表上同时列示按现行成本表述的资料。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资产计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虽然暂告平息,但是科技和金融浪潮又开始威胁资产计价概念和模式。20世纪80年代,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就已开始,衍生金融工具产生较晚,人们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看法,但其品种繁多且不断组合变化,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破坏力。基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资产计价从80年代以来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价值计量的关键——现值技术的每个细节及计量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持久深入的研究。
随着商业银行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官商作风泛滥。转型即代表将以往的主动地位变为被动,并做一些之前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此一来会使其产生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正确的掌握发展趋势,利用“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来推动经营理念的革新,重塑企业文化,进而为转型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
人们发现,由于现值相对更难计量,所以纯粹的现值会计模式难以存在,而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的可变现净值(这时折现的影响不重要)可以是现值的良好替代,因此,首选它们,仅当不存在同样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上的市价时才用现值,这些可替代现值的计量属性及现值本身就统称为“公允价值”。在系统修正概念框架之前,为满足实务中的迫切需要,各国和IASC自80年代末以来,已颁布了越来越多的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据统计,越是新近准则,采用的比例越大。实践和理论都表明,传统财务报表内外的很多交易、事项和情况都有必要和可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为能效比。它名义制冷量与制冷消耗功率之比。根据GB/T5080.2013中相应的标准,对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进行监测,通过相关设备在夏季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收集包括用户侧流量、热源侧进水温度、热源侧出水温度、用户侧进水温度、用户侧出水温度等。然后用收集到的数据根据公式(1)、公式(2)进行系统能效比的计算[4]。
参考文献
[1] 吴水澎.会计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陈良华.会计理论[M].科学出版社,2009.
[3] 阎德玉.会计理论比较与评价[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谢志华,曾心.论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与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5] 张多蕾,王治.资产计价计量基础的历史发展研究[J].财税审计,2011(04).
[6] 任世驰.资产计价基础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
[7] 钱健.会计权益理论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
[8] 杜兴强,章永奎.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资产计价论文; 历史发展论文; 变化论文;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